美國白宮與邊境巡邏隊近日在社群平台發布的移民遣返影片引發爭議,知名樂團「半音」(Semisonic)嚴正指控當局未經授權使用他們的歌曲。事件源於白宮與邊境巡邏隊官方Instagram帳號發布的一段影片,內容顯示執法人員在遣返非法移民前進行搜查行動,背景音樂正是「半音」樂團1998年的經典金曲《打烊時間》(Closing Time)。影片說明文字更直接引用了歌詞中的「你不必回家,但你不能留在這裡」(You don’t have to go home but you can’t stay here)。
總部位於明尼亞波利斯的「半音」樂團,由丹·威爾森(Dan Wilson)擔任主唱兼吉他手、約翰·曼森(John Munson)彈奏貝斯、雅各布·斯利徹(Jacob Slichter)負責鼓手一職的三人組合,通過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com)發表聲明表示:「我們既沒有授權,也不認可白宮使用我們的音樂。他們甚至沒有尋求我們的許可。」樂團進一步強調:「這首歌傳達的是喜悅、可能性和希望的訊息,他們完全曲解了歌曲的本意。」
《打烊時間》這首歌曲由樂團主唱丹·威爾森創作,曾在1990年代後期風靡全球,不僅在美國告示牌現代搖滾榜上奪得冠軍,還在澳洲、愛爾蘭、紐西蘭和英國等地區的排行榜上位列前五十名。值得一提的是,威爾森的音樂才華不僅止於樂團表現,他還曾與葛萊美獎得主愛黛兒(Adele)合作,共同製作了2011年的熱門單曲《Someone Like You》等作品。
專業版權律師郭明德(化名)分析說:「在美國,政治活動使用音樂必須獲得授權,否則可能面臨侵權訴訟。尤其當歌曲被用於傳達特定政治立場時,更可能引發藝術家的強烈反彈。」
這類爭議並非首例。特朗普政府時期,多位音樂人包括滾石樂團、湯姆·佩蒂家族、尼爾·楊等均曾公開反對其競選活動使用他們的作品。此次白宮行政團隊未經授權使用《打烊時間》來配合移民政策宣傳,不僅引發了版權爭議,更突顯了藝術作品在政治脈絡中被挪用的敏感問題。
音樂產業評論家張文心指出:「《打烊時間》原本是描述酒吧打烊時的情境,帶有溫暖與希望的氛圍。將這首歌與強制驅逐移民的嚴肅政策連結,顯然扭曲了創作者的原意。」
移民議題一直是美國政治的熱點。拜登政府近期面臨兩難局面:一方面需要回應民主黨支持者對人道對待移民的期待,另一方面又必須應對共和黨對邊境管控不力的批評。在此背景下,白宮似乎試圖通過這類影片展示執法力度,但未經授權使用音樂作品的做法卻引發了新的爭議。
身為著名音樂創作者的丹·威爾森在近年來持續活躍於創作領域,他與多位知名歌手合作,包括泰勒·斯威夫特、紅粉佳人、約翰·連儂之子西恩·藍儂等。「半音」樂團雖然在2001年解散,但於2017年重組,並在2020年發行了新EP《You’re Not Alone》。這次樂團罕見發聲,也顯示出創作者對自身作品如何被詮釋和使用的重視。
文化學者林青雲表示:「藝術作品一旦進入公共領域,其詮釋權便不全然掌握在創作者手中,但使用權仍受法律保護。政府機構更應謹慎使用創作者的智慧財產,尊重著作權是民主社會的基本準則。」
截至目前,白宮尚未對「半音」樂團的控訴做出正式回應,但相關影片仍未從官方社群帳號中移除。此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政治宣傳、著作權保護以及藝術創作自主性之間關係的討論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