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式家居設計,拋開崇洋媚外之類的說法,「人性化」這一點是讓人服氣的,誰用誰知道,其中尤以收納和衛浴設計出名。但是作為舶來品,它們是否真正適合中國人的家呢?
收納是日式家居設計的核心,追求整潔有序甚至空無一物。
日劇《我的家里空無一物》
這種「偏執」與日本人追求「侘寂」有關,要斷舍離、藏大於露,當然也與住房面積小有直接關係,加上日本人比較佛系、社會壓力大,年輕人並太不想「掙大錢買大房子」,再不好好收納,豈不連下腳的地都沒有了?
至於收納的成果,作為外人看著固然很爽,但是真讓自己做,是不是還得掂量掂量?累不說,一家幾口但凡有一個喜歡用完東西隨手亂放的,就夠鬱悶了。
日本收納王子小島弘章的家
- 降低櫃體存在感
作為體量最大的家具,誰家都有不少櫃子。要說「亂」,衣櫃首當其沖。
嵌入式壁櫥:日本人降低櫃體存在感又不耽誤收納的辦法是,靠牆打個衣櫃框架做成嵌入式壁櫥(類似嵌入式衣櫃),加上折疊櫃門、簾子或者乾脆不裝。
再搭配可調節擱板(需加裝軌道)、掛衣桿、收納盒、拉籃等,分類擺放,方便查找和拿取。
衣櫃深度一般約60cm,嵌入式壁櫥的深度是90cm,多出來的30cm可以做成半步入式衣帽間,收納衣物和穿衣鏡、行李箱、吸塵器等雜物。
步入式衣帽間:臥室、客廳、玄關、過道也別浪費,利用牆體、推拉門遮擋或直接開放,優點呢是通風好衣物不易受潮,缺點是易落灰,貴重衣物可以套上防塵罩。
如果附近有窗戶,還能兼做晾曬區。
無論是嵌入式壁櫥還是步入式衣帽間,相比成品櫃和定制櫃而言都更加省地能裝,成本也比低至少一半,最關鍵是適合懶人,只穿一天的外套、出差回來時的行李箱、剛拿回來的快遞隨手一塞,簾子一拉完事。
- 分類收納、統一包裝
一般會根據物品大小、使用頻率,分區、分類擺放。
圖源:roomie
廚具多用抽屜+收納盒來收納,整潔有序、方便查找,也更省空間。
無論什麼東西,買回家第一件事是撕包裝,然後裝進同樣尺寸、形狀、顏色的瓶瓶罐罐、盒盒袋袋,視覺上是整潔統一、降低存在感了,但是不浪費嗎?這點不提倡效仿。
- 標籤化管理
統一外包裝的不便是不好找,所以通常會手寫可能用標籤機來打上標籤。
帶蓋收納盒里的小零小碎貼上標籤更好找,食物寫上日期可以避免浪費,其他常用東西裝在半透明盒子中一眼就能看個大概,打標籤的意義並不大。
掛衣區不方便打標籤,簡單的解決辦法是用相同或不同顏色、款式、材質的衣架來統一視覺或區分。
日本收納王子小島弘章的家
- 定制整體衛浴
日本很多浴室浴缸、天花板、牆壁、地板都是集成式的,需要根據廁所的尺寸提前定制。
牆地面採用的是一種特殊材質,高防水、高防滲,腳感舒適防滑還不冰,關鍵是0死角好清潔,用幾十年也基本不會出漏水、損壞等問題。
整體衛浴在日本普及率高達90%,得益於日本政府大力推廣標準化住宅,才能以較低的造價做到了工業化生產。
如果你家戶型方正,才能更好地找到匹配的整體衛浴。還有就是其6個面的骨架至少各占50mm,因此更適合面積較大、同層排水的下沉式廁所,大家定制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能否接受廁所面積和高度的縮水。
- 多個洗手台
日本廁所的馬桶區會加裝洗手台,方便洗手,以及早高峰時使用,因為在建房前已經考慮好了裝潢的問題,比如上下水。
國內多口之家如果想在廁所外增加洗手台,技術上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走很長的水管,除非你家進門就是廁所。因為國內廁所的格局和管道在蓋房時已經定死了,改的話比較麻煩,費錢還容易堵。
- 隨處可見的扶手
馬桶、淋浴區附近裝上助力扶手和緊急呼叫按鈕,或者直接裝坐式淋浴器,方便安全,老人獨自洗澡也放心。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這一點確實值得學習。
關於日式家居中的「人性化」設計,你有什麼使用感受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