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武裝部隊(SAF)目前已擁有一座尖端城市訓練設施,讓官兵們能夠精進各類任務所需的技能與戰術,包括國土安全、反恐行動及災難救援等。
這座名為「新加坡武裝部隊訓練及教育學院城市訓練場」(簡稱SAFTI City)第一期設施,於3月19日由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正式啟用。該設施配備了捷運站、12層樓高的飯店、學校、購物中心以及約11,000個電子感應器,模擬高密度城市環境。
黃永宏表示,這座新設施模擬了密集建築的城鎮,將滿足新加坡武裝部隊的一項基本原則:訓練必須保持真實性,尤其是在城市作戰已成為任何軍事行動必備要素的時代。
這座佔地17公頃的設施—相當於24個足球場的面積—共有71棟建築物。除了相互連接的建築物外,還包含一個模擬綜合交通樞紐,配有巴士轉運站和捷運站,後者具備地面和地下月台,甚至安置了退役的真實列車。
這意味著在恐怖分子挾持列車乘客的情境中,部隊可以精確決定從哪個窗戶突破進入,以及如何排除威脅,完全不需要猜測或推測。黃永宏指出:「這座設施的實體性能讓官兵聚焦於可能遭遇的實際問題。」
位於舊蔡厝港路的SAFTI City啟用,標誌著國防部和武裝部隊超過五年的精心規劃與執行成果。國防部表示,SAFTI City內部高密度的中高層建築配置,大幅提升了訓練容量,可同時容納多達六個連(約600人)或兩個營(約1,200人)進行訓練。
當全部完工後,SAFTI City將擴展至約88公頃—相當於碧山—宏茂橋公園的大小—並增設專注於島嶼防禦能力的訓練區域,如海岸防禦等。
在這座設施中,科技為士兵訓練增添了另一層真實感。其中最主要的技術是約11,000個感應器,能追蹤建築物內人員的位置,並模擬被模擬火箭或砲彈「擊中」的損壞牆壁,這些牆壁為士兵提供的掩護會相應減少。
設施還配備了閉路電視攝影機,加上平板電腦和電腦為基礎的演習控制器,可回放訓練任務,以便評估受訓人員表現。這些感應器由參與SAFTI City設計的國防科技局負責安裝和維護。
SAFTI City的部分建築物還配備了可更換面板的窗戶,以及在模擬使用重型武器(如「瑪塔多」火箭)「射擊」時會滑開顯露洞口的門。這使士兵能反複練習突破和佔領建築物的技巧。
該設施也應用科技來模擬敵人,擁有各種互動靶標,其中一些還可移動,呈現更真實的威脅,並補充由其他士兵扮演的實戰對手。這些設施,加上可模擬煙霧和槍聲的戰場效果模擬器,與新加坡武裝部隊的木來城市訓練設施中的儀器化戰鬥電路類似。
黃永宏指出,對於首次到SAFTI City訓練的士兵來說,看到設施的規模和複雜性—包括能夠還擊的靶標—帶來了「警醒的效果」。
該設施自2023年10月投入運作以來,已有多個單位在此進行訓練,包括新加坡步兵團第五營和新加坡裝甲團第四十一營。
「它讓人們非常認真地對待訓練,因為雖然這裡使用的是雷射和遙測技術,但如果你沒有受到實際傷害,至少你的自尊心會受損。」黃永宏說,「你不想被淘汰,也不想讓你的單位失望。」
來自新加坡步兵團第五營的下士迪尼什·拉吉表示,雷射為基礎的戰術交戰系統能記錄虛擬「命中」,讓士兵深刻體會到在訓練中避免成為「傷亡」的必要性。「這是我們最接近體驗實際戰爭環境的方式,」他說。
除了人質救援外,SAFTI City還可配置為其他訓練任務,例如平民持武器威脅鄰居等國內情況。黃永宏表示,新加坡武裝部隊將與國家安全單位共同訓練應對此類情境。
當被問及是否會邀請外國夥伴來SAFTI City訓練時,黃永宏表示該設施主要是為了訓練構成新加坡武裝部隊骨幹的國民服役人員而建造。
「這將是最優先事項—我們希望他們做好準備,以便在需要執行任務時,他們能說:『噢,我以前遇到過這種地形。』」他說,「這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但我告訴你,很少有軍隊能達到這種水準的真實性。」
新加坡武裝部隊與國防科技局合作,在SAFTI City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技術,使訓練環境更加接近實戰。例如,建築物的設計考慮了不同作戰情境,包括高密度住宅區、商業區和交通樞紐等,讓士兵能在最接近實際環境的條件下進行訓練。
透過高科技感應器和數據分析系統,指揮官能夠實時監控訓練進度,並在任務結束後提供詳細的檢討報告,讓士兵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這種數據驅動的訓練方式大幅提升了學習效率和作戰能力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SAFTI City不僅提供軍事訓練,還為國家整體應急反應提供了寶貴的準備平台。在面對日益複雜的安全挑戰下,新加坡透過建立這樣的先進設施,展現了對國防現代化的堅定承諾。
黃永宏部長強調,SAFTI City的建設反映了新加坡面對當前與未來安全環境的前瞻思維。「在全球安全形勢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的國防力量保持高度適應性和準備度。這座設施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