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何方神聖,能讓建築在各個時代的電影、繪畫和戲劇舞台之中穿梭遊走?本期,讓我們一起遊走在這位藝術家的遊戲場吧~
● 展覽 ●
建築師 、建築學家 、藝術家
張永和國內個展
「尋找系列」的五組空間裝置
展覽導讀
張永和
張永和,張開濟之子,1956年生於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1981年赴美自費留學,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師,也是建築教育家、藝術家。他以理性、含蓄、且充滿個性與想像力的作品風格而聞名,在作品設計理念方面,他注重思辯、強調求與解的過程,並講求懸念。
透視,構成對個人的意義,對空間的審美。
■ 圖©️ 非常建築
張永和先生說:「兩塊磚頭還沒來得及形成空間,但按這條思路,建築已經發生了。可以說人的建造活動從來也不受透視法控制。」在這場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將藝術與空間營造結合得相當和諧,較好地以空間營造做到了概念、行為、活動等。而他對建築空間的理解、認識直至營造都是曖昧的、含蓄的、先鋒與體驗交並的。
■ 展覽現場
在這場名為《透視遊戲場》的展覽里,通過五組有趣的裝置重新審視空間關係,以當代建築特定的形式語言復述出來,從而使經典成為今天文化語境的組成。展覽區別於傳統的建築師個展,它並不展出通常的模型、圖紙和效果圖,而是呈現張永和的另一條線索,通過空間裝置,展開的透視與看的遊戲。充滿遊戲的趣味性,線索涵蓋了電影、戲劇舞台、古典繪畫、現當代藝術、建築學等各個領域。
尋找系列 . 五組裝置作品
尋找布魯內萊斯基
十五世紀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是首位採用透視進行建築設計的人,同時也是數學透視法的發明人之一。他曾為確定佛羅倫薩大禮堂與洗禮堂之間的距離對空間尺度的影響,而專門發明了一件觀察測繪的儀器。而張永和則將布魯內萊斯基的儀器重新進行了設計,並用此審視深圳這座城市中的空間關係。
左:裝置正立面
右:裝置頂視圖
圖©️非常建築
■ 即將相遇的布魯內萊斯基與盜賊
圖©️非常建築
好物小隊發現這場展覽展出的裝置都有一處非常有意思的設計——窺視口。通過窺視口,讓你仿佛看到了微觀里的世界,創意十足,好奇值Max!同時也讓觀展的人們多了參與性與趣味性~
藝術家簡介
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頗負盛名的建築師與工程師,在建築力學、透視學等領域取得突破行成就,代表作是佛羅倫薩大教堂穹頂。
圖©️非常建築
尋找帕拉迪奧
義大利建築師帕拉迪奧在文藝復興時期曾為故鄉維琴察設計奧林匹克劇場,而當時的人們正熱衷於對透視以及隨之而來的強烈空間進深感的審美。於是奧林匹克劇場被設計成一個由七條透視誇張的街道呈放射形圍合的城市廣場。張永和將這個劇場設計轉化為一個取景器裝置,其目的也是為了幫助人們認識城市空間。
張永和
好物小隊通過窺視口看到內觀時,第一反應是驚訝,而後被折服。如果不是身處現場的話,我們一定會以為這是某部西方文藝電影的拍攝現場!據說裝置的內觀在晚上看與白天看是不一樣的哦~
■ 展覽現場
圖©️非常建築
裝置內觀在色彩方面的選擇可以說是深得孩子們的喜愛,不僅在色調上和諧,同時也呈現出乾淨、理性的整體感覺,就像張永和一直秉持的理性的設計理念。
藝術家簡介
安德烈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1508-1580)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建築師,其實踐和理論著作,如園廳別墅和《建築四書》,在古典建築領域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圖©️非常建築
尋找維米爾
了不起的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米爾利用暗箱作畫以獲得精確的透視這一壯觀的場景,至今都無人能完美地復原。雖然張永和不具備能找到最佳答案的條件,但他通過搭建一個裝置將少數最關鍵的問題直觀地呈現出來。裝置的位置及角度皆可調節,在現場可以進行暗箱做畫實驗。
圖©️非常建築
好物小隊在現場發現這個裝置設計了多個形式不同的窺視口,觀展的人們可以通過多個角度觀察暗箱內部的構造。暗箱內部放置了變形的家具,就連地板的花紋也是獨具一格呢~
藝術家簡介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蘭黃金時代最重要的風俗畫家,善於表現室內光線與空間感,還原真實生活常場景。
圖©️非常建築
尋找馬列維奇
俄國藝術家馬列維奇是現代抽象繪畫的先驅之一。但他畫的基本幾何圖形總是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似乎在暗示一種超越二維的複雜空間。張永和製作了一組在展覽場地中尋找觀看特定的幾何形體的、名為取形器的裝置,旨在讓人們接近抽象藝術、感受抽象藝術的魅力。
當然,在現場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力用具備互動潛力的取形器來窺視任何你感興趣的對象,包括你自己。就像張永和所說:「在這個有關透視的展覽里面,遊戲的成分多一些,不用考驗大家耐心,我也覺得挺好的。」
正因為張永和劍走偏鋒而有極具理性的設計方式,讓觀展現場充滿了樂趣,據好物小隊觀察,慕名而來的小朋友和大朋友真是不少呢~
藝術家簡介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俄國至上主義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
圖©️非常建築
尋找希區柯克
英國導演希區柯克於1954年拍攝了電影《後窗》。其中看似真實的紐約公寓樓場景,實際上卻是為影片的窺視劇情特別設計的。在這棟樓里,不同功能的房間沿外牆線性地排列,房間的進深則大大地被壓縮了。張永和將窗框與家具構建在一起,形成一組參與者可以看與被看的有趣現象,而這個互動式裝置名為窗家具。
圖©️非常建築FCJZ
關於這個裝置張永和如是說:「空間是很簡單的,它也像個舞台似的,我就想像了進一步地壓縮它,讓它幾乎完全失去透視,更扁平化,更符號化,和其它的四個裝置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對屋里往外拍,屋外往里拍。」
藝術家簡介
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Alfred Joseph Hitchcock,1899—1980)英國電影導演、制片人及編劇。其在懸疑片中開創了眾多鏡頭表現手法,被認為最具影響力電影人之一。
圖©️非常建築
看展越來越有感官的享受,這場展覽張永和創造了透視「遊戲場」告訴我們——除了日常所學習、認知的空間之外,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用自己的身體、行為去感知,才能更進一步的了解、感受到空間帶來的美感。我想,只有親臨現場,才能真正體驗到張永和想傳遞給我們的關於空間的一切思考。就算驅車三個多小時抵達美術館現場都值得一去!
『透視遊戲場』張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