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炳柱動用個人資產解決樂天瑪特供應商債務危機
韓國東北亞私募股權基金MBK Partners的共同創辦人、合夥人兼董事長金炳柱(Michael ByungJu Kim)預計將動用個人財富,解決目前處於法院保護下的南韓大型零售商樂天瑪特(Homeplus)拖欠供應商的款項問題。MBK於週日發表聲明表示:「金董事長將提出財務支援計劃,確保不拖延支付中小型供應商款項。」聲明還透露基金目前正在評估總支付金額,以確定支付規模和方式。
此舉乃因樂天瑪特拖欠1月1日至2月11日期間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商款項。作為樂天瑪特的全資擁有者,MBK估計樂天瑪特拖欠中小商戶的優先債務約為4,584億韓元(約新台幣1,097億元),目前已償還約3,400億韓元。剩餘的1,200億韓元將可能由MBK董事長金炳柱的個人資金支付,這將成為韓國首個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層動用個人財富支援其投資公司的案例。
分擔責任的社會壓力不斷增加
本月初,樂天瑪特向首爾法院申請公司重整,引發市場對零售商財務危機的擔憂。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引發市場強烈反彈,因為樂天瑪特在申請法院保護前一直在資本市場出售短期債務,卻未向投資者通報公司的財務困境。
MBK將這一突然決定歸因於樂天瑪特連串的信用評級下調,包括穆迪旗下的韓國投資者服務公司(Korea Investors Service Inc.)於二月底將樂天瑪特的公司債券評級從A3降至A3負面。法律專家指出,如果MBK和樂天瑪特在零售商最後一刻出售短期債務前已知道可能會進入法院接管程序,他們可能被控詐欺性債券銷售。
韓國金融監管機構和政界也加大了對MBK的壓力,要求其為樂天瑪特的動盪負責。金董事長已被傳喚至國會參加週二的緊急聽證會,作為證人討論樂天瑪特危機。同時,上週首爾地區稅務局開始對MBK進行特別稅務調查。
這種強烈的社會壓力,被認為促使MBK董事長願意動用個人財富承擔財務負擔。儘管這一舉措獲得廣泛支持,但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沒有必要將資產管理人推到超出法律義務的責任範圍。去年七月,韓國最大機構投資者國民年金管理公司(NPS)向MBK和其他三家私募股權基金共承諾1萬億韓元(約新台幣239億元)的投資。
金炳柱:資本市場的關鍵人物
金炳柱去年被評為韓國資本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近年來,他在亞洲資本市場的影響力顯著增強。2005年,金炳柱離開凱雷亞洲合夥人後在首爾共同創立了MBK。這家專注於北亞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著超過300億美元的資產,並獲得了約150家全球機構投資者的承諾,包括韓國國民年金管理公司、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和加拿大養老金投資委員會。
截至2024年,金炳柱的財富估計達14萬億韓元(約新台幣3,347億元)。《富比士》雜誌將他評為2024年韓國第二富有的人,僅次於三星電子董事長李在鎔,比2023年下降了一位。據報導,截至去年9月底,MBK因管理投資樂天瑪特的基金獲得3,630億韓元的管理費,另外還收取了7,695億韓元的績效分成。
樂天瑪特危機不僅引發市場震盪,也對韓國零售業產生深遠影響。作為韓國第三大零售商,樂天瑪特在全國擁有超過140家門店,僱用約2萬名員工。此次財務危機可能導致部分門店關閉,員工裁員,對韓國就業市場造成一定壓力。
樂天瑪特目前面臨的困境源於多重因素,包括電子商務的崛起、疫情後消費模式轉變,以及近年韓國實體零售業整體下滑。自2015年被MBK收購以來,樂天瑪特累積了大量債務,債務結構不合理導致財務負擔沉重。
金融分析師指出,此案暴露了私募股權基金運作模式中的潛在問題。私募股權基金通常通過高槓桿收購目標企業,然後提取大量現金紅利,這種運營模式在短期內可能獲得高回報,但長期可能損害被收購企業的財務健康。
韓國財政部長崔尚源表示,政府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考慮加強對私募股權基金運作的監管。「保護中小供應商和員工權益是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崔部長在記者會上強調,「我們也將檢討現有法規,確保類似危機不再發生。」
此案也引發了韓國社會對財閥和大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討論。民調顯示,超過70%的韓國民眾認為私募股權基金應該對其投資公司的經營困境負更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