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坐高鐵回家過年,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選擇。坐高鐵回家過年,已經成為中國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現在車站每天的客流量是多少?防疫措施是如何落實的?春運高峰,公安採取了哪些措施?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詳細詢問鄭州東站春運情況。
兩個月前,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6日晚,習近平主席與印尼總統佐科在巴厘島觀看雅萬高鐵試運行。
當一輛嶄新漂亮的綜合檢測車緩緩駛出萬隆德卡魯爾站並逐漸加速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飛馳的中國高鐵,穿越山海,拉近了家與世界的距離。有移動中國的活力,有自主創新的實力,有連接世界的魅力。
計劃-
移動中國的生命力:「鐵路建設是一筆大帳」
春運高峰回家的路,鄭州東站,是中國最繁忙的高鐵站之一。
以鄭州為中心,一張四通八達的「米」字形高鐵網在中原大地上勾畫成型。
逢山逢橋就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鐵路網不斷擴大,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從2012年的9.8萬公里增加到2022年的15.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從0.9萬公里增加到4.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道路繁榮。一個是西湖,另一個是黃山。杭黃高鐵連接了幾十個景點,帶動了新的就業形式;
魯霍達居連接老區和灣區的贛深高鐵,讓江西省龍南市的火龍果和藍莓來不及采摘,就被廣東客人訂購空;
道路暢通,心連心。西成高鐵縮短了四川和陜西省會城市的時間空距離,讓早上在xi安吃包子,中午在成都吃火鍋成為現實。
流動的中國,既有高鐵的速度,也有「慢車」的溫度。
平均時速不到40公里,最低票價僅在1元…全國81對公益「慢火車」行駛在大山深處,覆蓋21個省區市,停靠530個站點,成為方便人們出行的「市場巴士」、「校車」、「通勤巴士」。
鐵路建設,丈量著大國的步伐,也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川藏鐵路重要樞紐站林芝火車站。從川藏線看著廣袤西部邊疆的鐵路網建設,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中國中部、東部、東北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以後要補幾筆,把美麗中國的交通勾畫的更漂亮。要充分論證,科學規劃,鐵路建設要算大帳。」
復興號在雪域高原上翱翔,世界屋脊擁有世界一流的鐵路交通。
鐵路交通網路串聯天山南北,新疆形成了以蘭新鐵路、蘭新高鐵為主通道,北疆鐵路環線、南疆鐵路環線為兩翼的「一主兩翼」交通格局。
從臨海雪原到江南水鄉,從塞北戈壁到嶺南山川,復興號列車歷史性地做到了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連接了星羅棋布的中國城鄉。「八縱八橫」的高鐵網路,讓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
激勵-
自主創新實力:「中國自主創新的成功范例是高鐵」
鐵路尤其是高鐵大發展的背後,是科技和工業硬實力的穩步支撐。
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從110年前京張鐵路建設的零突破到今天世界最先進水平,從35 km/h到350 km/h,京張鐵路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史和中國綜合國力的偉大飛躍。
2021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乘坐京張高鐵到張家口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指出:「中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先世界。要總結經驗,繼續努力,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有更大的發展。」
復興號以420km/h速度會師重聯,智能動車組以350km/h速度做到自動駕駛,600km/h速度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系統掌握了不同氣候環境和地質條件下修建高鐵的成套技術…中國高鐵從追趕到超越、自主創新的故事不斷被書寫。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走在科技創新的第一步,誰就占了先機,贏得了優勢。」堅持自主創新的中國高鐵,就是這一重要論斷的生動註腳。
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
運輸力量強,鐵路先行。《新時期交通強國鐵路先期規劃綱要》描繪了現代鐵路強國藍圖:到2035年,率先建成安全優質服務、保障有力、實力國際領先的現代鐵路強國。全國鐵路網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約7萬公里。
關注-
聯通世界的魅力:「高鐵是中國裝備製造的亮麗名片」
「從鄭和下西洋到雅萬高鐵建設,中國是我們的老朋友……」隨著雅萬高鐵項目的推進,一首說唱歌曲在印尼網路走紅。簡潔的歌詞,歡快的節奏,表現了印尼人民對高鐵建成通車的熱切期待。
雅萬高鐵是印尼乃至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也是中國高鐵製造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落地海外。通車後,雅加達和萬隆之間的旅行時間將從三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高鐵是中國裝備製造業的一張靚麗名片,已經成為中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熱門商品。我們必須抓住機會,順勢而為。」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CRRC長春軌道客車有限公司考察時指出..
此前不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時速350公里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列車剛剛下線。兩年後,它被命名為「復星」,飄揚在中國,逐漸成為中國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
中老鐵路在中國和東盟之間搭建了便捷的物流通道,給整個地區帶來了發展機遇;匈塞鐵路,中國高鐵「走出去」進入歐洲的第一單,被當地視為「給子孫後代的禮物」;連接沙烏地麥加和麥地那的脈脈高速鐵路將建成沙漠中速度最高的雙線電氣化高速鐵路,為地區發展注入活力…
中國建設了一條條高速鐵路,開辟了一條條互聯互通的發展大道,造福人民和世界。
協調人:崔世鑫、徐麗靜
執筆:、董。
策劃:杜尚澤
編輯:林新宇
校對:吳越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謝環馳李濤,視覺:畢曉陽、餘東升)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