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消息,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5日發表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美歐動蕩,美國國債變得不可靠,中國13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成為亮點。文章摘編如下:
由於投資者今年搶購安全資產,美國國債價格創歷史新高,收益率也創歷史新低。因此,中國債券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差升至近兩個百分點——這是近九年來的最大息差。
新冠肺炎疫情在3月份引起了市場的高度波動,動搖了美國國債、黃金和日元等傳統的安全港。然而,中國政府債券和中國主要開發銀行發行的債券保持相對穩定。
所有這些都促使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將中國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市場作為新的避風港。受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基準指數的推動,海外投資者上個月在該市場投資了107億美元。交易員表示,海外對中國債券的加速購買在3月份仍在繼續。
「這將是任何人一生中見過的資本市場最大的變化。瑞銀資產管理公司亞太固定收益部門主管海登·布里斯科(Hayden Brisco)表示。
中國的債券計劃是這一轉變的核心。自去年4月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正式納入中國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銀行債券以來,債券通計劃已吸引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進入中國。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Morgan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固定資產投資組合經理彭李科帥(音譯)在最近幾個月增持了中國債券。彭帥表示,額外的收入和與美國國債的低相關性,使中國債券「在新冠肺炎繼續蔓延的環境下特別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