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截至1月23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達到31.5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21.5%。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從債務占GDP的比例來看,世界上債務負擔最大的國家是日本。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根據日本財務省和野村,高盛等機構的數據,包括長短期國債,以及各地方公共債務等在內,日本的公共債務總額約為12.3萬億美元,占GDP的比例為269%,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雪上加霜的是,1月23日的最新消息顯示,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2年名義GDP(預測值)排在第三位的日本,2023年的名義GDP將為4.3006萬億美元,而德國為4.311萬億美元。根據日本財務省、野村、高盛等機構的數據,包括長短期國債和地方公共債務在內,日本公共債務總額約為12.3萬億美元,占GDP的269%,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更糟糕的是,1月23日的最新消息顯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2年排名第三的日本2023年的名義GDP(預測值)將為4.3006萬億美元,而德國的名義GDP為4.311萬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一步預測,即使日本在2023-2027年勉強能夠避免被超越,2023年日本與德國的GPD差距也將縮小至6.7%左右。專家警告,如果不採取經濟刺激政策來提高企業的勞力生產率和國際競爭力,日本的GDP遲早會被德國超越。這一切都意味著日本債務占GDP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名義GDP在1968年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超過當時的西德,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經濟體。但在2010年被中國趕超,排名跌至第三位。如果日本GDP再次被德國趕超,日元可能將進入更大的貶值周期,預計日本央行可能還會繼續延續貨幣寬鬆舉措,以維持該國的GDP增長。這表明,日本正在陷入債務與經濟增長的雙重困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名義GDP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於1968年超過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2010年被中國超越,排名跌至第三。如果日本GDP再次被德國超越,日元可能進入更大的貶值周期,預計日本央行可能繼續貨幣寬鬆措施,以維持該國GDP增長。這說明日本處於債務和經濟增長的雙重困境。

更糟糕的是,截至去年12月底,日本的外匯儲備總額只有1.2萬億美元左右,使得其債務總額達到其外儲的1000%。這也是日本半個多世紀以來持續陷入債務黑洞的結果。日本對美元債務的依賴現象是日本經濟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後迅速復蘇的一個動力,也成為日本經濟規模在60年代末超過西德的原因之一。

但是,欠下的債遲早要還的。一旦財政和貨幣政策出現一定的僵局,日本發生債務危機的風險非常大。最新的發展是,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1月23日警告稱,日本的財政狀況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市場正在測試日本央行能否維持超低利率,以便日本政府償還債務。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鈴木俊一進一步稱,由於我們編制了補充預算以應對冠狀病毒和類似問題,日本公共財政的嚴重性增加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日本過去十年來一直未能做到預算平衡目標。日本財務省可能,日元利率如果每上升1個百分點,到2025-2026財年的日本償債利息的額度將增加 3.7 萬億日元,(290 億美元),至 32.5 萬億日元(2510 億美元)。鈴木俊一進一步表示,日本公共財政的嚴重性已經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為我們已經編制了一份補充預算來應對冠狀病毒和類似的問題。日本在過去十年未能做到預算平衡的目標。日本財務省可能,如果日元利率上升1個百分點,2025-2026財年日本還本付息額將增加3.7萬億日元(290億美元),達到32.5萬億日元(2510億美元)。

分析稱,雖然日本央行在去年12月突然將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設定為0.5%的上限,但因為日本的通脹率達到41年來的新高,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央行可能會繼續其長期貨幣寬鬆策略。這背後的核心原因是日本早已陷入美元債務黑洞,無法進入貨幣正常化的惡性循環。這解釋了為什麼日元長期以來一直在失去「含金量」。

事實上,在美聯儲開啟QE印鈔機的時代,日本央行也曾連續數年實施超寬鬆刺激政策,導致日本債台高築,日元泡沫現象日益嚴峻。尤其是2012年以來,在「安倍經濟學」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加速寬鬆,長期負利率導致日元持續貶值。然後,當美聯儲在過去一年加息,日本的貿易逆差加劇時,日元瞬間失去了應對美元入侵的能力。2022年,日元對美元貶值至150。總之,美聯儲在日本上演了一出通過加息和縮短表周期收割財富利差的大戲。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也正基於此,日本央行去年多次上演在深夜偷襲匯率市場的現象,大手筆拋售美債等美元類資產,以此捍衛日元。並且日本財務省還曾在去年二季度向美國財政部發出請求,希望共同干預貨幣匯率,但卻被美國財政部直接拒絕。也正是基於此,日本央行在去年數次上演深夜偷襲匯率市場,大舉拋售美債等美元資產,以捍衛日元。而且日本財務省也在去年第二季度向美國財政部發出請求,希望聯合干預貨幣匯率,但被美國財政部直接拒絕。

而且從2023年初開始,被稱為「寡婦交易」的拋售空日本國債現象又卷土重來。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0.536%,超過日本央行的目標區間。這反映出包括美元資本在內的全球買家正在繼續收割日本市場,日本國債繼續陷入「僵屍債& # 34;也就是沒有全球流動性的困境。

這也是日本多年來過度依賴美元債務的被動部分。有一種觀點認為,日本經濟可能由富變窮,日本可能不再發達。最新的變化是,日本央行現任行長黑田東彥1月18日重申,盡管日本央行目前的日債頭寸已經達到50%,但該行將繼續大規模購買日債。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這就意味著,在日本央行貨幣儲備的籃子中,還將繼續減少美國國債,進而轉向日本國內債券,以此捍衛日元。顯然,日本央行,日本財務省此時似乎正在與美聯儲,美國財政部陷入前所未有的「貨幣戰爭」。這意味著,在日本央行的貨幣儲備籃子中,將繼續減持美國國債,然後轉向日本國內債券,以捍衛日元。顯然,日本銀行和日本財務省似乎正在與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貨幣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1月18日發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數據延遲兩個月)顯示,在截至2022年11月的12個月中,日本共拋售了2464億美元美國國債,從2021年的峰值1.3286萬億美元降至1.0822萬億美元的低位。美債累計淨賣出比例高達近23%。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野村分析師稱,美國經濟的一些做法已經讓美元變得越來越不像主要貨幣。美國金融網站零對沖分析認為,日本作為美債最大持有國,和全球目前唯一擁有萬億美債規模的持有國,未來為維系日本市場和日元的價值,在某個時候可能將拋售規模高達9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而考慮到美國債務上限已經在1月19日到期,並且6月5日之前可能無法提高上限,一旦日本大規模做空美債,似乎正在成為引爆美國債務危機的金融核彈。野村分析師表示,美國經濟中的一些做法已經讓美元越來越不像一種主要貨幣。根據美國財經網站的零對沖分析,日本作為美債的最大持有國,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擁有萬億美債規模的持有國,未來為了維持日本市場和日元的價值,會在某個時候拋售規模高達9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考慮到美債上限已於1月19日到期,6月5日之前可能不會上調,似乎日本一旦大規模做空美債,正在成為引爆美債危機的金融核彈。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美債第二大持有國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已經連續7個月保持在萬億美元以下。並且經過美國財政部的數據修正後,中國去年10月的美債頭寸已經降至9000億美元以下,至8778億美元,而截至去年11月,中國的美債頭寸已經降至8700億美元。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再對比2013年11月當時持有美國國債總額達1.3167萬億美元,9年間,中國已經累計淨拋售了規模高達4467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累計淨拋售比例約為34%。與2013年11月相比,當時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達到1.3167萬億美元。在過去的9年里,中國總共出售了4467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累計淨賣出比例約為34%。

中國拋售4467億美元債務後,日本可能拋出9000億美元,似乎在引爆美國的金融核彈。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利歐則多次預測,不排除中國拋售更大規模美國國債的可能性。而零對沖分析稱,中國可能將拋售規模高達7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完)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的創始人達利奧曾多次預測,不排除中國拋售更大規模美國國債的可能性。根據零對沖分析,中國可能拋售高達7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