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融資市場進入「寒冬」,根據美國財政部11月17日發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美債官方頭寸報告將延遲兩個月),9月份,全球官方機構持有的美國國債降至2021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從7.509萬億美元降至7.296萬億美元,其中日本和中國拋售的美債最多。
報告顯示,作為美債基石級別的最大海外美債主的日本在9月繼續重手拋售796億美債,拋售量更是相當於8月份減持量的2倍,7月份減持量的34倍,且為連續第三個月減持,在所有海外美債債權人中拋售力度最大,持倉更是近三年以來的新低至1.1202萬億美元,創下2019年12月以來的新低。報導稱,日本作為美債基石級別的最大海外美債債權人,9月份繼續拋售796億美元美債,拋售金額是8月份的2倍,7月份的34倍。連續第三個月在所有海外美債債權人中拋售金額最大,持倉量為近三年最低至1.1202萬億美元,創下2019年12月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中國在連續兩個月小幅增持後也重啟拋售美債,在9月大幅拋售了382億美債,結束了此前二個月連續增持美債的狀態,數據顯示,此前,中國在8月和7月分別小幅增持了18億和22億美債(細節請參考下圖)。與此同時,中國也在連續兩個月小幅增持後重啟了美債拋售。9月大幅拋售382億美債,結束了此前連續兩個月的美債增持。數據顯示,中國在8月和7月分別小幅增持美債18億和22億(詳見下圖)。
而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中國曾連續七個月共拋售了1130億美債,目前中國仍為第二大海外美債債主,美債持倉繼續創下自2010年5月的8437億美元以來的最低水平至9336億美元,中國所持美債倉位在今年5月首次降至萬億美元。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6月,中國連續7個月共出售了1130億美元的美債。目前,中國仍是美債第二大海外債權人,美債頭寸持續創下201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達到9336億美元。中國的美債頭寸今年5月首次降至萬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還顯示,今年前9個月,除中國和日本外,美國債務的主要買家,包括英國、瑞士、比利時、法國、德國、印度、韓國、挪威、荷蘭、以色列、菲律賓、泰國、瑞典、澳大利亞、新加坡、墨西哥、菲律賓、加拿大、越南、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瑞士,共拋售了3.64萬美元。
分析表明,隨著美聯儲基準利率峰值預期攀升,增強了投資者遠離美債的信心,隨著海外美債大買家們的遠離,作為全球資產價格之錨的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9月初為3.265%,到月底為3.804%,漲幅近54個基點,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更是向5%攀升至十五年以來高位,債券收益率與價格成反比,收益率上升代表拋售量大於購買量(具體數據細節請參考下圖)。分析顯示,隨著美聯儲峰值利率預期的提高,投資者遠離美債的信心得到加強。隨著美債的海外買家遠離,作為全球資產價格錨的10年期美債基準收益率在9月初為3.265%,9月底為3.804%,上升了近54個基點。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至5%,為15年高點。債券收益率與價格成反比,收益率上升代表賣出。
雖然美聯儲將從12月開始放緩加息,但其明確暗示「更久更高的加息預期」仍是美國國債市場面臨的最大尾部風險,分析表明,到2023年第二季度,美聯儲政策利率、美債收益率都可能升至5%的範圍。盡管美聯儲將從12月開始放緩加息步伐,但這顯然暗示「更長時間和更高的加息預期」仍是美國國債市場面臨的最大尾部風險。分析顯示,到2023年第二季度,美聯儲的政策利率和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都將升至5%的區間。
就連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也認為,美聯儲需要將利率提高至6%或更高,以控制通脹,這預示著美國國債市場將經歷更多動蕩。這表明,未來幾個月,美國債務繼續大幅拋售的預期存在,流動性萎縮,波動性加大。
與此同時,11月17日,最新公布的美國10月零售銷售超預期。它無情地給幾位美聯儲理事暫停加息等鴿派人士潑冷水,甚至向市場發出了美聯儲將採取進一步激進加息以對抗通脹的信號。這些都提升了終端利率的預期,以及經濟衰退後更高的降息預期。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將終端利率預期上調至5.52%,預計這將給美債帶來更大的拋售壓力。
所以,我們還將會看到全球央行在接下去的二個月內會有持續大幅拋售美債的數據報告,最新的數據正在反饋這個趨勢。所以未來兩個月我們還會看到全球央行持續大規模拋售美債的數據報告,而最新的數據正在反饋這一趨勢。
例如,根據美聯儲11月15日公布的數據,在截至11月10日的四周內,全球央行共出售了980億美元的美國債券,為2020年3月以來最大的月度出售規模,這也使得美國財政部在11月17日舉行的320億美元20年期美國債券拍賣創下了創紀錄的慘淡交易數據。
再比如,據日本財務省歷次公布的數據統計發現,在最近四周內,日本央行通過三次緊急出手干預匯率支持日元,可能就至少拋售了1100億美債,而自今年3月美國收緊貨幣政策以來,除了日本央行外,還包括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及幾家大銀行基金等在內的官方機構已經持續拋售了總額高達2650億的美國債券。例如,根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統計數據,最近四周,日本央行可能通過三次緊急干預拋售了至少1100億美元的美國債券,以支撐日元。自今年3月美國收緊貨幣政策以來,除日本央行外,包括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幾家大銀行基金在內的官方機構已連續拋售了總計2650億美元的美國債券。
分析表明,現在美聯儲還沒有確定從其鷹派加息立場上轉向,如果日本失去對日本國債收益率曲線上限和日元的控制,疊加日本貿易逆差創新低和日美利差擴大,日本還可能會繼續大幅拋售9000億美元的美債,以此來震懾美元。分析顯示,美聯儲尚未決定從加息的鷹派立場轉向。如果日本失去對日本國債和日元收益率曲線上限的控制,日本可能會繼續大幅拋售9000億美元的美債,以此來震懾美元。
緊接著,美國評級機構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也在11月9日發布的報告中稱,目前出現裂痕的美聯意味著可能在預算、債務上限等問題上出現爭議,最終導致美聯再次關門,這也使得美債繼續遭到拋售,這也使得美國財長耶倫不得不在11月12日向市場直言不諱地發出「美國國債市場可能崩盤」的悲觀信號。
這表明作為全球資產價格之錨的美國國債相對傳統避險資產的黃金來說變成一種風險資產的波動性在延長,正如下圖所示,隨著全球央行美債持有量下降,黃金儲備卻飆升至歷史新高,截至今年8月,全球央行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5658噸。這說明,作為全球資產價格錨的美國國債的波動性,相對於黃金這種傳統的避險資產,已經成為一種風險資產。如下圖所示,隨著全球央行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下降,黃金儲備飆升至歷史新高。截至今年8月,全球央行官方黃金儲備總計35658噸。
由世界黃金協會和IMF為我們提供的下圖數據也表明,自2021年以來,全球央行的國際儲備資產(綠線)自高點回落,且在近幾個月出現明顯下行速度,而黃金儲備(黃線)則整體上處在強勢上行區域,去美元化加速,很明顯,黃金作為國際儲備的關鍵組成部分,正在重新呈現出金融貨幣屬性。最新的數據正在反饋著這個此消彼長的趨勢。世界黃金協會和IMF提供的以下數字也顯示,2021年以來,全球各國央行的國際儲備資產(綠線)從高點回落,最近幾個月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而黃金儲備(黃線)整體處於強勢上升區域,美元化正在加速。顯然,作為國際儲備的關鍵組成部分,黃金正在再次顯示其金融和貨幣屬性。最新數據正在反饋這種權衡趨勢。
世界黃金協會(WGC)在11月10日最 新髮布的報告中亦指出,2022年前9個月,全球央行共購買了近700噸黃金,其中,第三季度購買了創紀錄的399噸黃金,幾乎是今年二季度的兩倍,創下黃金與美元脫鉤以來最快速購買黃金的紀錄,而這背後最大的莊家就是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正在這個關鍵時候,出現了讓市場意外的事情。世界黃金協會(WGC)在11月10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也指出,2022年前9個月,全球央行購買了近700噸黃金,其中第三季度購買了創紀錄的399噸,幾乎是今年第二季度的兩倍,創下了黃金與美元脫鉤以來最快的黃金購買紀錄,而這背後最大的莊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一封信
值得一提的是,據世界黃金協會在11月15日援引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匯總,中國9月黃金進口量依舊保持高位,進口了152噸,而8月和7月分別為182噸和178噸,創下2017年以來最高的同期季度進口量,這也使得2022年1至9月,中國累計進口黃金高達902噸,明顯高於近三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世界黃金協會11月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9月份中國黃金進口量維持在高位,進口152噸,而8月和7月分別為182噸和178噸,為2017年以來的最高季度進口量,這也使得中國2022年1-9月累計黃金進口量高達902噸,明顯高於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
這更表明今年僅用了9個月就已超過去年全年的821噸進品量,讓市場感到意外,這也意味著2021年1月至今年9月,僅從世界黃金協會管道披露的數據來統計,就表明至少有1723噸黃金已經分批運抵中國。也說明今年只用了9個月就超過了去年821噸的進口總量,讓市場大吃一驚。也意味著從2021年1月到今年9月,僅世界黃金協會pipeline披露的數據就顯示,至少有1723噸黃金分批抵達中國。
一架貨機上堆滿了裝黃金的箱子一架貨機裝滿了金盒子。
此外,根據瑞士海關數據,在過去20年中,僅通過海外市場就有超過6700噸來自中國的黃金被運往中國。與此同時,美聯儲無權阻止各國運回本國黃金,因為正如世界黃金協會在其最新報告中解釋的那樣,全球央行都知道,作為美元核心基礎的美債失去避險資產的功能只是時間問題。
這也就解釋了美國州議員穆尼為什麼在10月12日向美財政部提交法案建議美國重新退回到金本位的背後原因了,因為,現在大部分的美元發行錨定美債,沒有黃金支持,美元是建立在龐大的債務紙牌屋之上的,很明顯,現在的美國債券市場已經資不抵債,只有被高估的美元指數在苦苦支撐,這一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早已心知肚明,而包括日本在內的作為美債基石級別的官方機構大買家們對於美債核心資產態度的轉變可能正在成為全球投資者轉向的風向標。(完)這解釋了美國州議員穆尼10月12日向美國財政部提交法案,建議美國回歸金本位的背後原因。因為,現在大部分美元的發行都是錨定美國債券,沒有黃金支撐,美元建立在一個巨大的債務紙牌屋之上。顯然,目前的美國債券市場已經資不抵債,只有被高估的美元指數在苦苦支撐。這是眾所周知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然而,包括日本在內的大買家對美國債務核心資產的態度可能會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風向標。日本是美國債務的基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