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黃河中/綜合報導
北韓指責美國偵察機多次侵犯其領空和經濟水域,並威脅稱如果非法侵入繼續,將對飛機開火。該地區的空中巡邏和飛行訓練引發了緊張局勢,中國、俄羅斯、日本和兩韓之間對空中和海上邊界的爭議聲稱不一,缺乏國際上關於這些問題的規定。關於北韓對其空域的聲稱以及一些爭議的歷史,以下是我們所知的情況。
空域
北韓主管人金正恩的強大妹妹金與正指責美國空軍一架戰略偵察機於周一侵入北韓在朝鮮半島東海岸外的「經濟水域」。北韓國防部還表示,今年有幾架美國偵察機進入其領空,包括上周多次在其東海岸飛行的一架空軍飛機。北韓在1977年正式宣布其經濟水域延伸到其領海外的200海里(370公里)。這一命令符合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對200海里獨占經濟區(EEZ)和成員國在其界內進行漁業和挖掘的權利的規定,但不授予對水域表面或其上方的領土主權。一個月後,北韓宣布了一條「軍事海界」,延伸到其經濟水域沿著西海岸的邊界線,禁止外國軍艦和飛機的任何活動。北韓劃定海上邊界的動作主要是為了削弱北方界線,這是1950-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時由美國主管的聯合國指揮部劃定的事實上的兩韓海上邊界。五角大廈和韓國軍方本週對北韓的指控予以否認。首爾聯合參謀本部發言人李成俊上校在周二對記者說:「北韓的‘經濟水域’在很大程度上採用了國際公認的EEZ概念,保障了航行和飛越自由。」他表示:「當你在那里飛行時,你不會稱之為入侵。」他補充說,「他們可能有自己使用這一點作為藉口的目的,可能是為了炮製一個挑釁的理據。」
監視飛行
美國在韓國部署了約28,500名軍隊,定期利用各種空中監視設備在半島上空進行偵察飛行。北韓國防部表示,美國的RC-135和U-2S戰略偵察機以及RQ-4B無人機上週飛越了其東和西海岸。多年來,北韓一直在努力加強其防空能力,同時現代化老舊的防空系統,包括蘇聯時代的防空導彈。這個資金短缺的國家不被認為自2000年以來引進過任何新戰機,而是專注於成本更低、更容易使用的防空導彈。2021年,北韓測試了國家媒體稱為新型「卓越」的防空導彈。
爭議歷史
1969年,一架北韓米格-21戰機擊落了一架正在執行偵察任務的美國海軍EC-121機,該機在半島外空域墜毀,機上31名美國人全部遇難。2003年,四架北韓戰鬥機在國際空域上截擊了一架美國RC-135偵察飛機。該地區有時存在激烈的軍事和政治博弈,部分原因是中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的防空識別區(ADIZ)重疊。與領空不同,國家可以單方面宣布ADIZ並要求外國飛機辨認身份。對於這些區域,沒有國際法規範。韓國軍方發言人李成俊表示,北韓的指控似乎與ADIZ問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