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核酸檢測結果打開了疫情防控的缺口,必須嚴查為例。

11月11日,昆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通報稱,經調查,昆明環濟醫學檢驗所因管理混亂、質量控制不嚴、工作失職,導致檢驗結果不實,干擾疫情防控,已被立案調查。

假核酸檢測結果打開了疫情防控的缺口,必須嚴查為例。

說起核酸檢測,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在老俞所在城市,緊張時48小時一次,不太緊張時72小時一次,每星期都有檢測人員上門服務,做核酸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說起核酸檢測,大家都習慣了。在老餘所在的城市,緊張的時候,他會48小時做一次,不太緊張的時候,他會72小時做一次。每周都會有檢測人員上門服務,核酸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記得剛做核酸的時候,工作人員很負責。棉簽紮進了我的鼻子或者喉嚨,我要擦好幾遍,弄得我眼睛流鼻涕,喉嚨惡心。測試結果令人放心。那時候核酸檢測都要自己掏錢,醫護人員的技術也比較到位。

但是現在,製造核酸有點流於形式。棉簽伸到舌頭周圍,輕輕摩擦一兩次。就算完成了,我也不覺得真的完成了。這樣真的會有效果嗎?核酸檢測的後期管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假核酸檢測結果打開了疫情防控的缺口,必須嚴查為例。

二十一條出台以後,對做核酸又作了限制,全員核酸檢測數量將減少,但核酸檢測依然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一旦核酸檢測結果不實,就可能放過真正的陽性感人者,讓疫情在不知不覺中肆意傳播,從而錯過了最佳防疫時機。而且虛假的核酸檢測,完全是一種勞民傷財之舉。第21條出台後,對核酸檢測進行了限制,所有工作人員的核酸檢測次數將減少。但核酸檢測仍然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屏障。一旦核酸檢測結果是假的,就有可能放過真正的陽性和感人的人,讓疫情在不知不覺中蔓延,從而錯過最佳的防疫時機。而且假核酸檢測是浪費錢和人。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核酸檢測已經成為一個大產業,很多企業從中獲利豐厚。不可否認,這中間有一些不規範、不誠信的企業,不顧抗疫大局,通過虛假檢測謀取非法利益,欺騙公眾。他們不僅涉嫌違法甚至犯罪,而且是可恥的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為。

假核酸檢測結果打開了疫情防控的缺口,必須嚴查為例。

昆明寰基醫學檢驗所的不法行為,必須受到嚴肅懲處、以儆效尤,相關部門對核酸檢測企業該加大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務必及時核實並查處,第一時間把害群之馬清除出去核酸檢測隊伍。昆明環濟醫學實驗室的違法行為必須嚴懲,以儆效尤。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核酸檢測企業的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及時核實調查,第一時間將害群之馬清除出核酸檢測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