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從習主席的非洲觀看中非命運與共。

非洲聯盟第36屆首腦會議(第36屆非盟峰會)18日在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盟總部開幕。習近平主席致電峰會,向非洲國家和人民表示熱烈祝賀。

習近平主席在賀電中表示,中非合作一直在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走在國際對非合作的前列。我願同非洲主管人一道,進一步加強中非友好合作,密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配合,推動構建高水平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非友誼源遠流長。相似的歷史遭遇和共同的歷史使命把中國和非洲緊密聯繫在一起。新時期,習近平主席提出了真正的親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的義利觀,引領中非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先後宣布了對非「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大工程」。雙方在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彰顯了新時期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高水平發展。

全方位延伸,促進聯通發展

「走高速公路太方便了!以前從機場開車到市區要2個小時,遇到堵車時間更長。現在只需要20分鐘。」肯亞內羅畢的計程車司機約翰·安迪戈說。

安迪戈所說的高速公路由中國企業投資開發建設,去年7月底正式投入運營。高速公路經過內羅畢中央商務區、國家體育場、議會大廈和總統府,連接內羅畢市中心和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全長27.1公里。今年2月初,累計流量已經突破1000萬。

“要發展,我們必須建立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路.”肯亞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顧琨·恩東古表示,內羅畢高速公路極大地緩解了道路擁堵,顯著降低了物流和民眾通勤成本,在當地受到好評。

元首外交|從習主席的非洲觀看中非命運與共。

車輛行駛在肯亞內羅畢快速路上,這條快速路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開發和建設運營。車輛行駛在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的內羅畢高速公路上。

在本次非盟峰會上,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加快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但長期以來,非洲部分地區的道路、橋梁、港口、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仍不完備,成為非洲國家加強經貿往來的主要障礙。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中國在非洲修建了6000多公里鐵路、6000多公里公路、近20個港口和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

今年1月底,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尼日萊吉深水港舉行開港儀式。西非最大的深水港預計將創造近3600億美元的總體經濟效益和17萬個就業機會。可以預見,該項目的投產將為尼日經濟發展打開新局面。

讚比亞大學工程專家丹尼斯·姆瓦巴表示,中國的幫助進一步提高了非洲的互聯互通和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極大地促進了非洲的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經濟一體化,為非洲國家帶來了工業化發展的機遇。

信守承諾,建立健康的屏障。

Eneto Fred,高級工程師,在非盟委員會工作了14年。他說,非洲疾控中心總部的落成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快樂的記憶」。

今年1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南郊,中國援建的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附近車水馬龍。藍天白雲下非洲聯盟旗幟和中國國旗迎風飄揚,印有「中非友誼地久天長」的橫幅高高懸掛在總部大樓外。當天,中國援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項目舉行竣工儀式。

這個由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和推動的中非合作旗艦項目,是非洲大陸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設施齊全的全非洲疾控中心,對提高非洲疾病預防、監測和應急反應速度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投入使用後,將更好地保護非洲人民的生命健康。」弗雷德說,十多年來,他見證了中國援建的非盟總部的落成,也見證了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的竣工。「中國對非洲的支持一如既往,說到做到。」

元首外交|從習主席的非洲觀看中非命運與共。

新近竣工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一期)。新落成的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大樓(一期)。

自1963年中國向這個北非國家派遣第一支醫療隊以來,中國醫療隊已經走遍了非洲。2014年,當西非國家抗擊伊波拉病毒時,中國派出了數千名臨床和公共衛生專家,與當地人一起抗擊疾病。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非相互支持,並肩戰鬥。在中國抗疫最困難的時候,非洲送來了寶貴的支持;非洲疫情爆發後,中國率先馳援,與非洲人民一起築起守護生命的「健康屏障」。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將向非洲再提供10億劑疫苗,並幫助非洲國家實施10個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中非團結抗疫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不斷推動彌合「免疫鴻溝」。

2021年,習近平主席在給第34屆非洲聯盟首腦會議的賀詞中指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中非相互支持,共克時艱。中非團結抗擊疫情特別峰會成功舉行,中非各領域合作繼續推進。雙方共同維護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向世界展示了高水平的中非關係。

衛生合作是新時期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後被列入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大工程」。中國繼續派遣醫療隊成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建設非洲疾控中心,建設數十個專門中心,並與許多非洲國家建立對口合作機制。非盟委員會副主席Monique Nsanzabaganwa表示,非洲和中國在醫療合作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是中國話的「生動和生動的例子」。

「從承諾研制出新冠肺炎疫苗並投入使用,率先惠及非洲國家,到宣布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提前開工並順利完工。事實一再證明,中國信守承諾。」尼日國際關係專家、尼日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奈朱說。

授人以漁,培養發展的基礎

「因為中國,我們有上學的機會;因為中國,我們有機會操作這些農業機械設備。」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學生小穆迪娜說。

中方援建的亞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是喀麥隆第一所農業技術學校。學校占地4公頃,配套教學用地78公頃,包括行政樓、教學樓、多媒體中心、實驗室、農場等。中國還向學校捐贈了拖拉機、挖掘機、小雞孵化機和鍋爐。

學校主要教授農作物種植、牲畜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設備維修等課程。自2017年開業以來,已為喀麥隆培訓了約500名農業技術人員。「中學教農業技術,培養專業人才,解決了就業問題。衷心希望喀麥隆與中國的教育合作越來越好。」亞巴西地區負責人讓-米拉博·艾巴(Jean-Mirabaud Eba)說。

元首外交|從習主席的非洲觀看中非命運與共。

中方援建的喀麥隆亞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里,學生們在上拖拉機實踐課。在中國援建的喀麥隆-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學生們正在上拖拉機實踐課。

研究表明,到2030年,全球約40%的青年人口將來自非洲,青年將成為促進非洲和平、穩定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非洲國家迫切希望加強人才培養,增加就業,釋放人口紅利。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將「能力建設」納入「九大工程」。中國將為非洲新建或升級10所學校,邀請1萬名非洲高端人才參加研究和研討會。中國還將繼續與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鼓勵非中企業為當地提供不少於80萬個就業崗位。

自2019年3月非洲首個魯班工坊落地吉布提以來,中國已在非洲建設了十餘個魯班工坊,推動了非洲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創新,受到廣泛好評。肯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表示,中非能力建設合作將把中國的優勢與非洲的人力資源稟賦結合起來,促進非洲教育水平的提高,培養大量當地需要的人才。

如今,越來越多的非洲青年來到中國學習深造,將電商扶貧、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創新實踐帶回家鄉。

「中國經濟發展不僅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機遇,也帶來信心。」來自剛果(布)的留學生查爾斯說。查爾斯目前就讀於山西大學。他決心在學業結束後回國建設自己的家鄉。「希望所有的同胞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距離雖近,歲月更近。展望未來,在中非主管人的共同引領和推動下,新時代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前景光明,為促進南南合作、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注入蓬勃力量。

策劃:倪思怡應強

監制:薛志強

協調人:嚴、、。

主要作者:金炯。

記者:王楚雲羅李軍

編輯:陳山鳥刁澤程大宇

攝影:韓旭東江蕙科普索

視覺:洋蔥畫

新華社國際部出品

新華社國際傳播整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