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路上的崩潰,只有成為了父母的人才懂。剛剛當上媽媽的人總會抱著僥幸心理,以為娃兒只是小的時候難帶,等到寶寶慢慢長大懂事之後,就會變成貼心的小棉襖。
帶娃的挑戰就像升級打怪一樣,每走一步都會出現一個未知問題。尤其是這段時間,大人和孩子都要宅在家,家里的矛盾似乎一觸即發。不知各位奮鬥在陪娃第一線,和家里的「神獸」面對面相處一個多月的老母 大家,你們都還好嗎?
原本孩子按時按點去學校、上幼兒園,眼不見心不煩,大家相安無事,每日都是母慈子孝的溫馨場面。現在看著宅在家各種作妖的娃和動輒癱在家里的各種角落的老公,氣就不打一處來。
好多媽媽都吐槽說自己的熊孩子在家坐不住,每天吵著要出去,跟孩子講了一堆的大道理,他卻怎麼也聽不進去。
再後來大家紛紛在家辦公,神獸們每隔10分鐘就來問一次:媽媽你在幹什麼?媽媽你可以陪我玩一會兒嗎?開著電話會議,耳邊喊媽媽的聲音就沒停過,你要不答應就一聲比一聲更響亮。
再不開學上幼兒園,當家長的就要瘋了,每天都在生活孩子魔爪之下……一會兒爸爸一會兒媽媽「趕緊來啊」,耳邊最怕響起的就是「媽媽陪我玩兒呀」。誰缺女婿,誰缺媳婦的?求求你們趕緊領走吧!
催促孩子做作業怎麼喊也喊不動,只要學習或是上課,就一下子拿吃的、一下子上廁所、一下子搞得咚咚響,真是搞不懂孩子到底在想什麼!恨不得動用武力壓迫孩子好好學習……
陪娃辣媽
宅家自愈指南
究竟如何應對親子陪伴中的不良情緒?在家陪娃怎麼陪玩更益智、更高效?延期開學,雲開學,怎樣化解親子關係危機?帶著這些問題,芭姐去採訪了幾位辣媽,回顧一下從疫情之初到現在的一個多月,宅家的老母 大家都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看看她們都是如何與娃「鬥智鬥勇」的。
鯨瑜 (寶寶八歲)
在經歷帶娃的崩潰之後
我學會了自我催眠
這一個多月以來我過得怎麼樣?總結下來就是:有擔憂、有無聊、有崩潰、增加了技能點,更學會了自我催眠。
一開始,是每天想辦法買口罩買酒精,為了家人的健康操心,後來跟著網友學會了做涼皮做蛋糕,哄娃開心了幾天,再後來實在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法子可以哄明白娃,終於聽說可以在家上網課了。
在娃在家上網課之後,我最後悔的是就是去年雙十一為什麼沒買一台列印機,好不容易把教材給娃湊齊了,但每次去列印店都又要用掉一個口罩,這讓家中原本就緊缺的口罩更少了。
有沒有特別想打孩子的瞬間?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有」!
一邊在家辦公,一邊監督娃上網課,當媽的如果沒有個三頭六臂,根本鎮不住。回想起自己當年,作為學霸要多風光有多風光,哪能想到現在的自己,竟然會為了教孩子幾個英語單詞喊啞嗓子,真的崩潰。
我的排遣方式就是多和同齡的孩子的媽媽們聊天,相互取經,這會令你明白,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孩子們都是這樣,會沒有耐心、會聽不進道理、會不認真、會糊弄事。誰家也不是天使娃,一出生就是學霸一枚。我家娃身體結實個頭也長得高,已經非常優秀了!
是的,我還學會了自我催眠。
Angelica(寶寶四歲)
難得的慢節奏時光
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許多父母應該都深有體會,在沒有孩子之前,我們可以慢條斯理、悠哉悠哉地處理各種事情。但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生活節奏都快了不少。
做飯要快、吃飯要快、洗漱要快、做家務要快、泡奶粉要快、搶奶粉更要快……高效運轉的我們,為的就是不讓孩子久等,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他們成長。
宅在家的一個多月,身為父母的我們終於可以放慢些步伐,不再把帶娃當成打仗的戰場,可以耐心思考一下如何才能給孩子她最需要的愛。
曾經有人研究過我們一生中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我們原本以為漫長的、一眼望不到頭的、被「熊孩子」牽絆的日子,其實算下來也只有短短十年。
短暫的一生中,陪伴孩子——我們最重要的那個人的時間,居然也只有生命中的十分之一。因此,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更高效的陪伴,他們成長的每一個小瞬間都需要父母加倍珍惜。
多給孩子講故事,每個孩子都有這樣一個閱讀興趣暴漲的階段,特別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書,甚至一邊吃飯一邊都要講繪本才行。多去聽聽他們內心的小世界,鼓勵他們勇敢、培養他們自信。我希望能在這段難得的時間里,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我還精心挑選出幾本適合學齡前孩子的遊戲互動類童書,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孩子既能學知識,動手又動腦,做到在玩中學習。
三四歲的孩子都喜歡各種鮮艷的東西,書寫能力需要逐步開發,我給孩子準備了容易握穩的洞洞彩鉛和填色繪本,讓畫畫變成孩子的一場遊戲。
沒有技巧的教授,任由孩子自由發揮、操控畫筆,家長可以在一旁適當鼓勵,讓孩子的畫作呈現出更多可能性。
糖大喵(寶寶八歲)
保留適當的自由空間
不讓親子關係「崩盤」
延遲開學,身為家長的我們最怕就是孩子在家貪玩,沒有學習的心思,假期在家玩兒「野」了,上學後好長時間也不收心。
如果不想讓孩子虛度時光,家長對孩子最好有所引導,但建議逐步引導,留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
每天在家里上網課,家長坐在一旁監管,課後還要各種作業打卡,家長總容易過分地關注孩子。七八歲的孩子在家里上網課,要說一點也不溜號不走神,當然是不可能的。
原本每到周末才需要面對的、因課業導致的親子關係危機,現在似乎隨時都可能全面爆發,除了作業作業學習學習,我們和孩子之間再也沒有學校趣事可以聊,正常說話都很難。
所以我努力說服自己理解孩子,不要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想著如何去改變孩子。一個多月沒有出門,連大人都覺得無聊和焦慮,孩子也是一樣。
即使孩子在家學習的效率有所下降,也忍住不要一直在孩子身邊繞來繞去花式督促,沒有空隙的陪伴不僅家長心累,孩子也覺得煩。
好在最近許多快遞都陸續恢復了,媽媽們終於可以靠買買買來續命了。
之前還發愁囤的各種沒拆封的玩具、遊戲、繪本要何年何月才能消耗完,沒想到這突如其來的宅家生活讓媽媽們庫存的突然告急,也帶來了不知道何時才能走出的陪玩噩夢。
一天消耗三本貼紙書,三天消耗一套拼圖玩具,才能換回老母親的清靜一刻。宅在家的「神獸」們需要消耗的吃的、用的、玩的、學的都是平時幾倍的量,庫存即將消耗光了的辣媽們正好需要趕緊補貨!
(部分圖片、動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