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11月1日電(編輯周子怡)全球經濟降溫的最明顯信號已經出現:韓國出口兩年來首次下降。
韓國海關總署周二(11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工作日日均出貨量同比減少7.9%,整體出口減少5.7%,高於預期的2.1%。
韓國是一個嚴重依賴進出口貿易的經濟體,是全球芯片、顯示器、成品油等關鍵產品的主要供應國。由於對全球經濟的敏感性,韓國的貿易表現一直被視為世界經濟的領先指標。
數據顯示,韓國最大的收入來源半導體的總出貨量下降17.4%,為201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韓華資產管理公司策略師盧鉉佑(Roh Hyun-woo)表示,「這是全球經濟需求放緩的早期指標。出口數據反映了利率上升的影響。信貸市場緊張,消費者信心減弱。
此外,10月份整體進口增長9.9%,導致韓國當月貿易逆差67億美元,幾乎是經濟學家普遍預測的35億美元的兩倍,成為該國連續第七個月出現貿易逆差。
出口惡化和貿易逆差增加已成為韓國決策者的最新擔憂之一。上周末首爾發生的大規模踩踏事件可能會進一步打擊消費者信心,並給韓國經濟帶來壓力。
還是當年的貿易逆差。
韓國貿易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俄烏衝突、主要國家的貨幣緊縮政策以及全球需求放緩都是導致出口下降的因素。目前德國、法國、日本等其他製造業國家也存在出口放緩、赤字上升的問題。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可能導致韓國出現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首次年度貿易逆差,而且這種可能性正在增加。
今年以來,韓元累計下跌超過16%,目前美元/韓元匯率為1,421.28。
為提振經濟,韓國政府和企業相繼出台救市計劃,並提供資金支持。上周,韓國政府承諾提供50萬億韓元的資金支持和一系列相關措施。周二,韓國五大金融集團承諾向市場注入95萬億韓元,以增加流動性。
本文來自財聯社的周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