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11月30日晚,是中國空站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度過的第一個夜晚。天河的核心艙和問天的實驗艙各有三張「床」和一個廁所,剛好可供六個人使用。沒有必要像國際空站移交時那樣有人做「地板」。但是,很多人都很好奇。他們昨天是怎麼睡的,這六個睡艙是怎麼分配的?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他們昨晚是怎麼睡的?他們昨晚睡得怎麼樣?

其實在央視直播以一張六個人說要一起吃早餐的合影結束後,就有一段視頻顯示費和鄧慶明在「燭台」實驗艙,而蔡從節點艙拖著一個雲紋睡袋到「燭台」艙,很像你在朋友家過夜,主持人幫你鋪床的時候。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在問天艙里布置床鋪了燭台小屋里已經鋪好了床

直播中,嘉賓們表示,一般都是分組睡在一個小木屋里,當然也可以自己討論。由此我們幾乎可以判斷,昨晚,神舟十五號乘員在「問天」艙,而神舟十四號乘員在核心艙。在大家的印象中,天河核心艙的住宿條件更好。三個睡艙都是躺著的,而問天的睡艙是站著的,天花板上甚至還有一個。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核心艙的三個床鋪核心艙有三張床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左右兩個紅框里就是問天艙的床位左右兩個紅盒子里是空中小屋的床。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還有一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上還有一個。

雖然在Tai 空里,不管是上還是下,牆壁和天花板,也不管是躺著還是站著,核心艙的三個睡眠區都是平鋪的,所以內部空房間比較大,尤其是高度高的地方。三張「床」加上一間浴室占據了一整個小圓柱部分。「燭台」小屋的「床」有點合體。好像牆上有三個「掛店」,門口一點空的「天花板」。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蔡旭哲正在問天艙里幫忙布置睡袋蔡正在空中小屋里幫忙布置睡袋。

在國際空站間換班時,即將返回的小組一般會打「地鋪」和「掛鋪」,甚至搬到根本沒有床位的日本「希望」號實驗艙,把條件好的臥鋪艙讓給還有半年任務的新人。怎麼能反其道而行之呢?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國際空間站有新人上來的時候,老人就要打地鋪和掛鋪國際空站上來一個新人,老人就得鋪地板,掛店鋪。

其實就像國際空站一樣,我們把條件最好的床位讓給新人。不同的是,「問天」實驗艙的住宿條件其實比核心艙好,和大家的認知相反。為什麼這麼說?首先,經過幾個月的「螞蟻搬家」,中國空站的第三艙已經堆滿了包裹。為了迎接神舟十五號乘員,神舟十四號的三名航天員將「燭台」艙內的許多包裹搬到了核心艙。在此之前,連小柱段的臥鋪艙都堆滿了包裹,很難給新人騰出一個寬敞的地方。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堆滿了用…充滿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堆滿了用…充滿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堆滿了用…充滿

更何況「問天」實驗艙的噪音比核心艙小。因為核心艙有6個高速旋轉的控制力矩陀螺,以每分鐘7000轉左右的速度旋轉,而且剛好在大小立柱的交界處,也就是睡艙頭部正上方,噪音很大。「燭台」機艙沒有那麼多陀螺,還特意降噪了。每個睡眠艙都像核心艙一樣配有圓形舷窗,整體條件好很多。難怪「燭台」剛剛靠岸,在轉移之前,陳東就把所有人都收了進去,把核心艙的三張床當成了倉庫。別說,以他們的高度,倉庫的時候正好。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這6個控制力矩陀螺運行時噪音肯定不小這六個控制力矩陀螺在運行的時候噪音肯定不小。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只有3名航天員在軌的時候,它們就是倉庫了當只有三名宇航員在軌道上時,它們就是倉庫。

當然,這並不是說核心艙的噪音控制失敗了。你可以通過尋找原聲視頻來體驗國際空電台的噪音水平。俄羅斯的三個船艙都比我們的吵。歐洲哥倫布小木屋居然發出恐怖的汽笛聲,讓人想開窗出去抽根煙安靜一下。只有日本的希望實驗艙和美國和諧。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歐洲哥倫布艙巨吵歐洲機艙很吵。

六名宇航員昨晚睡得怎麼樣?神十四帶組住核心艙,神十五帶組「站著睡」?

和諧號節點艙里的床鋪和諧節點艙中的床

空通過重新控制和優化車站的噪音,是不可能安靜下來的。畢竟每時每刻都有那麼多機器在運轉,宇航員也不容易。不相信我?試試在大機房睡一晚,但是他們要在嘈雜的環境里待六個月,有的人待的時間更長。真的很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