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指引著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
新的十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中,譜寫了不平凡的篇章。
一心夢想,一肩夢想,一手夢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主管下,14億多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們通過鬥爭建設了世界,團結成了一塊堅硬的鋼鐵。生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視頻加載…
「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22年11月12日10時03分,搭載著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船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2022年11月12日10時03分,搭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準時發射。約10分鐘後,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器的太陽能電池板順利開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郭成攝
11月12日10時03分,驚天動地的轟鳴聲過後,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托起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穿過雲霧,直沖雲霄。
中國空站建成前的最後一艘「貨船」正式起航。
我們的夢想是星辰大海!
偉大的事業總是孕育在偉大的夢想中。
「什麼是中國夢?我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夢。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待。」
時間追溯到2012年11月29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了重要講話,激活了海內外中國人的共同歷史記憶,激發了強烈的時代共鳴。
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的鬥爭。
10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國家危難之際。從那一刻起,我們黨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從流血犧牲的革命道路,到波瀾壯闊的建設,從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到強國之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為什麼而奮鬥,為誰而奮鬥。
2020年3月17日,在武漢天河機場,完成援鄂任務後隨隊撤離的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張碩向送行的人們揮手告別。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2020年3月17日,在武漢天河機場,完成援鄂任務後隨隊離開的天津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隊員張碩向送行的人們揮手告別。新華社記者熊琪攝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和國家的發展作出了更加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穩定經濟,促進發展,消除貧困,建設小康社會,控制疫情,抵禦重大災害,應對突發事件,化危機為危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著夢想的方向揚帆遠航。
敢於夢想,沒有爬不上去的山。敢於追夢,沒有過不去的險灘。
廣東中山市翠亨村,山海之間,天高雲淡空,舒朗山水。
這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橋的建設現場(2022年10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政 攝)這是深中通道重點控制工程伶仃洋大橋的施工現場(2022年10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崢攝)
24公里長的深中通道正在加緊建設。通道投入使用後,從深圳開車到中山只需20分鐘,當年孫中山先生出生的小漁村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
「中山先生的夙願是振興中華。孫中山的侄孫女孫亞莉說,在新的十年里,中國夢已經成為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凝聚著最大的團結。
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性,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戰勝了看似不可逾越的艱難險阻,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人類奇跡。
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實際增長78%;10年來,城鎮累計新增就業1.3億人,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分別覆蓋13.6億多人和10.4億人;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大幅提升;碳排放強度下降34.4%…
中國夢承載了14億多人民的期望,讓人心有所願。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跨越。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已經燎原。
「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力和艱苦努力」「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努力和拼搏。」
「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拼出來的、幹出來的、幹出來的!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凝聚了中國14億多人民的奮鬥意志。
走進中原的田野,捧起麥穗看灌漿,對老鄉笑說「我們都是莊稼出身」;來到湖南湘西的柚林,熟練地幫助村民采摘柚子;深入甘肅八步沙林場,拿起開溝犁,和林場工人一起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春秋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用實際行動不斷踐行著這一對人民的真情告白。
「在這樣一個大國,責任很重,工作很艱巨。我願無私奉獻,立志為中國人民和中國的發展服務。我願意處於一種‘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無我」的情懷和擔當,激勵著億萬人民奔跑在追夢的軌道上。
因為堅持「草下乘涼」,袁隆平不斷突破雜交水稻產量,坐穩了大國的飯碗。
由於堅信科技報國,黃大年每天抓緊攻關,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
因為熱愛大好河山,齊和戰友們浴血奮戰,巍然屹立,成為祖國巍峨的界碑。
……
中國夢是強國夢、強軍夢、航天海洋夢、經濟繁榮夢、政治民主夢、生態文明夢…如果星星組成了銀河系,它們看起來就像涓涓細流匯成一個巨大的波浪。無數夢想疊加,描繪出新時代最壯麗的畫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有夢想,有機遇,有奮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創造出來。」
「95後」up主「劉小備」(中)完成牆繪創作後與當地村民合影(2022年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95後」UPP主管人劉小貝(中)在完成壁畫後與當地村民合影(2022年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薑攝
「95後」up主人「劉小貝」帶著五彩繽紛的顏料回到家鄉,用生動的公益牆畫裝飾著老舊的牆壁,描繪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鄒彬在給工友「打樣」(2018年2月8日攝)。新華社發鄒斌正在給工友們「打樣」(2018年2月8日攝)。新華社
農民工鄒斌憑借自己砌牆的「絕活」,獲得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比賽的優勝獎,做到了我國砌築項目零獎牌的突破。
……
與時俱進,為夢想而奮鬥。每一個夢想成真的微笑,都鐫刻著時代的輝煌。
「從讀書到讀好書,沒有什麼能阻擋山里的孩子讀書。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貴梅向當地幹部群眾講述了她對二十大精神的感受。
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觀看新生學習課間操(2021年8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貴梅觀看新生學習課間操(2021年8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薑攝
如今,華坪女子高中已有2000多名學生考上了大學。畢業後,他們成為了他們曾經夢想的老師、醫生、士兵和警察…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從國家到個人,奮鬥是讓夢想可能到來的必由之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敲鑼打鼓就能輕易做到的,每一個夢想也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易做到的。
當我們把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人生出彩的渴望,融化在共築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激發和匯聚起蘊藏在人民身上的無窮力量,任其遨遊,任風浪吹拂,我們都將所向披靡,所向披靡!
「做到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做到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石拔三在家中火塘邊烤火(2022年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格 攝十八三在家里的火塘邊烤火取暖(2022年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戈攝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李子寨,綿延不絕的霧靈山,見證了這個發起「精準扶貧」的地方的巨變。
十年前,十八三還是村里的「無聲影」。他彎下腰,走在人群中看不見。
「你是大姐」「我是人民的公仆」。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走進柴犬三甲。
親切的問候,如春風,喚醒大地,激勵人心。
如今,十八洞村的房子煥然一新,人流不斷。柴桑站在自己房間的中央,抬頭微笑,優雅地和遊客打招呼。
「一個民族的復興,既需要物質力量,也需要精神力量。當一個持續奮鬥的政黨掌握了歷史發展的規律,一個矢志復興的民族就會有更加堅定的思想坐標,更加豐富的道德滋養,更加高昂的精神氣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為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世界性貢獻,為做到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導向、文化凝聚力和精神動力。
在朱園,總書記感慨地說:「沒有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哪里會有中國特色?如果沒有中國的特色,我們怎麼會有今天這樣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三慈寺,總書記強調「要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吸收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在莫高窟下,總書記指出「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不同文明」…
習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網路生態持續改善,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面根本性變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更加積極的精神力量。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慶祝大會現場放飛氣球(2021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這是為了慶祝大會現場放飛氣球(2021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偉攝
從街頭高唱《我的人民,我的國家》老歌、金曲到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從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到全國醫護人員無怨無悔趕赴武漢,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莊嚴承諾到「請放心,黨必強國,有我」的豪邁誓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終指引著夢想的方向。
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外商到雄安新區的建築工人;從選擇在「北上廣」打拼的農村娃,到紮根偏遠艱苦地區的工作隊;從謳歌偉大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到在三尺講台上鑄造靈魂的人民教師,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始終在追夢人的胸膛里湧動。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孟漫深切地感受到,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榜樣和推動下,新時代中國人民的培根正在鑄造自己的靈魂,不斷增強自己的志氣、骨氣和信心。
從年夜飯買的年貨,文化博物館里的非遺藏品,已經送到了故宮的IP熱朋友圈,古中國風傳遍了全世界。然後《茉莉花》在中國空站播放…深厚而強大的文化自信,繁榮的文化創新,美中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鮮明標誌。
「70後、80後、90後、00後,在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可以正面看世界。」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他的一番話深受觸動,引起了無限共鳴。
中國夢的道路更加清晰,中國夢的舞台更加廣闊。
曾經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蘇明娟成為公益項目的發起人,幫助更多的孩子做到了「我要上學」的夢想。
夏伯渝在北京房山區霞雲嶺攀冰(2017年1月17日攝)。因截肢而中斷運動員生涯的夏伯渝,69歲登上珠峰之巔,成為極少數登上珠峰的雙腿截肢者之一。新華社發夏伯渝在北京房山區夏雲嶺攀冰(2017年1月17日攝)。因截肢而中斷運動員生涯的夏,以69歲高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峰,成為為數不多的雙腿截肢登上珠峰的人。新華社
夏截肢40多年,終於登上世界屋脊之巔,成為中國第一個沒有雙腿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
不要忘記你主動精神的堅持,跨越障礙的勇氣,攀登高山的堅韌,報效國家的激情…
「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強了,奮鬥精神更高了,必勝信念更堅定了,歷史意識和主動性更強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滿懷信心地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的宣言,新時代的最強音。
「讓我們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的奮鬥目標,出發!」「讓我們踏上新的征程,向新的目標出發!」
這是蜿蜒穿行於太行山間的紅旗渠總幹渠(2019年7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這是蜿蜒穿過太行山的紅旗渠幹渠(2019年7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紅河蜿蜒曲折,像一條巨龍盤旋在雄偉的太行山上。
從前,從漳河取水穿過太行山的腰部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如今,守衛運河30多年的袁詠琳,站在紅旗渠紀念館里,無比自豪地展示著他用畫筆記錄下的夢想奇跡。
共產黨人敢於夢想,更敢於圓夢。黨的二十大閉幕後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紅旗渠。他感慨地說,「做到第二個百年的目標,是一兩代人的事。現在是我們不辜負它的時候了,我們必須從我們這一代人那里做出貢獻。」
這是一個夢想,也是一段旅程。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到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現在,我們正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莊嚴宣布。
是藍圖,是號角。
追夢的步伐越來越堅實:到2035年,基本做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通往夢想的路徑越來越清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人口眾多、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是自信,更是信仰。
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人民民主全程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未來五年,新征程中的每一個目標,都承載著人民的期待。
在和煦的陽光下,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柳堡鎮山坪村的瑤族人聚集在茶園的空地。從北京回來後,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和村黨支部書記朱在全鄉宣講了第二十次黨代會的精神。
她談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茶鄉人民的關心以及她對中國現代化的理解。「我們必須同心同德,努力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做到共同富裕。」
從信封、郵路、驛站,到融合、綠色、賦能,90年代出生的詩人王爾東用他的第一本以快遞為主題的詩集《快遞中國》向時代致敬:「我們的腳步,正堅定地踏著時代的雄壯鼓點。只要速度夠快,我們就是祖國的翅膀。」
太鋼集團員工在操控超薄帶狀不銹鋼的移動設備(2019年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TISCO集團員工在操作超薄帶鋼不銹鋼移動設備(2019年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黨的二十大代表、班長牛帶領工人在太鋼不銹鋼冷軋廠連軋作業區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攻關。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的創造力。」牛郭棟說:「我們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部署,開拓創新,努力工作,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
在北京出席第二十次黨代會期間,他向代表們展示了一件讓太鋼人引以為豪的高精尖產品——厚度僅為0.02mm的手撕鋼,經過700多次試驗,攻克了452項技術難題和175項設備難題。
這似乎是最不尋常和不平凡的,它很容易,但很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它只是艱巨,所以偉大;只是它的困難更光榮。」
經歷了不平凡十年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我們深刻認識到,確立習近平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體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對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世界百年不遇的巨變正在加速發生,我們要做好準備,經受大風大浪甚至驚濤駭浪的巨大考驗。
「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主管,把黨的主管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方面,我們才能有堅如磐石的團結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治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淑華表示,要自覺用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決捍衛「兩個建立」,忠實踐行「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觀眾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參觀(2022年10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觀眾參觀以「為新時代而奮鬥」為主題的展覽(2022年10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陳玉華攝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果展和「復興圖書館」的展櫃前,人們駐足良久,仔細觀看這部新出版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
「全面記錄復興之路,真實見證復興之路。90多歲的復興圖書館總編輯金沖及說,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這是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復興文庫》。新華社發(中華書局供圖)這是一個大型的歷史文獻系列,復興圖書館。新華社發(中華書局供圖)
「新的征程,是一次充滿榮耀和夢想的遠征。回顧過去和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我們應該努力工作,奮勇前進,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滿懷豪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堅信——
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主管,有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的光輝指引,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勝利和輝煌,做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文字記者:吳晶、任沁沁、徐壯、董博婷文字記者:吳晶、任勤勤、徐壯、董博婷
視頻記者:馬牧旺青、、甄曉波、陳昌琪、辛銳、、、、戴蒙、李力可。
海報設計:卓越
新媒體編輯:王浩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