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潢之前都會對家中進行重新布局設計,這樣裝潢之後才能出現自己最喜歡的效果,那麼在裝潢入住之後,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做的最明智的選擇呢?今天我們就從長遠來看,在裝潢中哪些決定是很明智的。
在裝潢之後很多家庭都不會去更換防盜門的,但如果隔音並不怎麼好的,那麼還是換一個會更好。有些防盜門還有很多不錯的功能,更隔音更安全還能通風。
玄關門鎖也換成智能鎖,這樣就不用擔心有沒有帶鑰匙出門,父母臨時來看望,也可手機開門,避免自己沒辦法回來,老人進不去的尷尬。
智能貓眼還能幫忙監控門外,如果有陌生生在徘徊等都能記錄下來,還能自動報警,成為家里的第一道安全防線。
玄關的收納設計,鞋櫃內設計磁吸燈,鞋櫃底部留空且設計感應燈,都會讓晚上回家換鞋更方便。玄關用感應燈,回家的時候就不用摸黑開燈了。換鞋凳和掛衣桿的功能也要按照自己玄關的大小進行布局,方便日常進出。
還有一些專屬的照明也不能忘記,廚房洗菜和切菜區的輔助照明;臥室到廁所的感應燈
要善於利用各種牆面,餐廳和客廳的牆面都是不錯的收納空間。餐廳做餐邊櫃,空間不足還可以把餐邊櫃和卡座結合;客廳可以把收納櫃和電視機結合在一起,在美觀度上不僅不差,還能增加額外的收納空間。在布局設計的時候,可以把整面牆都考慮進去,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
在一些走廊也是可以「見縫插針」,空間足夠的可以直接做櫃子,空間不足的可以做嵌入式的櫃子,但要避開承重牆和主臥,嵌入式的櫃子隔音不怎麼好。
家里有中央空調或者新風系統的,如果要用長條風口的,要記得提前預留。長條風口和吊頂銜接會更美觀一些,廠家一般會默認是常規的風口,記得要提前說清楚。空調檢修口可以用石膏板搭配乳膠漆的效果。
還有一些智能家居和家電都是需要提前預留插座的,比如電動窗簾,掃地機器人和洗碗機之類的,都需要先確認好它們的位置,並提前設置好插座和位置。
從長遠角度來看,家里裝潢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值得投入的地方。按照自家的生活習慣,慢慢進行整理調整,讓入住後的生活能更加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