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的都是越南盾。賺的都是越南盾。
文|華商展翅高飛。
1987年,越南頒布了外國投資法,其核心思想很簡單:
動員一切力量吸引海外資本。
這種「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的想法相當激進,甚至直接批了外資完全控股。4年後,一家名為和龍酒樓的公司開業,這是歷史上第一家中越合資企業。
在接下來的30年里,中國企業在越南經濟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TCL的甜頭】
「繼續工作!不僅不會撤,還會加大投入。」
2001年,面對是否繼續在越南投資的爭論,TCL董事長李東生在高層討論中做出了最終決定。
這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當時TCL已經在越南設廠近兩年,回報依然為負,沒有改善的希望。當越南分公司總經理易春雨回集團匯報工作時,一些高管立即打了退堂鼓,就連李東生本人也動搖了。
越南投資是李東生自己做的決定。1998年,TCL在國內順風順水,決定開拓國際市場,甚至在海外設廠。一趟下來,越南成了海上第一站。
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家,李東生的考慮很務實。
歷史上的中越長期打交道,文化習慣多有相似。比起歐美,融入難度要低得多。歷史上,中越兩國長期打交道,文化習慣相似。與歐美相比,融合的難度要低很多。
經過實地考察,李東生還發現,越南雖然經濟水平落後,但大眾購物的理念卻非常先進。年輕人崇尚「娛樂至死,消費至上」,就連老年人也熱衷於追趕時尚,對國際時尚品牌有著極大的熱情。
越南人當時的月收入可能還在一樓,但他們的購買意願可能已經越過大氣層了。這種趨勢直到今天也沒有改變。河內和胡志明的許多工人月薪相當於2000元人民幣,但他們使用的是數萬元人民幣的新iPhone。
1998年,彩電就是那個時代的iPhone。
當時,SONY、三星等國際彩電巨頭都曾深度涉足越南,但都有短板:貴。越南人民再時尚,也離不了現實太遠。
面對如此強烈的需求,當時7000萬人口,對優質低價產品的強烈呼喚,李東生直接出手:幹!
但進展並不如預期的順利。因為越南消費者有一個觀念:質量和價格有關,物有所值。
高端市場,全城都是日韓貨;在市場低端,越南人用的是越南貨;瓷器產品卡在中間,屬於找不到位置的商品。
所以TCL努力了兩年,還是不能如期收到回報。
在高管們的責難中,易春雨站了出來。他給自己的集團寫下了軍令狀,「請再給一年,TCL一定能在越南取得成功」。
TCL的轉折是從放棄涉足大城市和日韓品牌開始,轉向「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新路線。
日韓大牌看不起越南農村,而TCL則租了一輛車,每天帶著彩電下鄉,向越南村民展示TCL的品質。
為了讓越南村民放心在buy buy購買,TCL不僅提供「三年保修,終身維修」的售後,還建了100多個維修站,讓師傅「007」輪班工作,隨叫隨到。
為了讓普通人體驗時尚產品,TCL抓住了「顯眼」的消費心理,專門研發了潮牌的「平板置換」產品。比如看起來像液晶電視的CRT電視,在中國可能不普及,但越南人普遍回答:針不戳。
產品的本地化轉型也是特色之一。越南是雷暴的重災區,越南沒有公共有線電視網路,使得帶天線的電視易受雷擊,信號時強時弱。TCL R&D團隊及時拿出技術和心血,推出了新型防雷、超強信號接收彩電。
雖然當時合資是主流,但TCL果斷選擇了直接建廠。依靠高性價比、準確的市場定位和完善的售後服務,在眾多國際品牌中取得突破。
這一系列的精彩操作,讓TCL在越南享譽國際。2002年,正如易春雨承諾的那樣,越南公司做到了盈利。
TCL是1991年中越關係正常化後第一批在越南「吃螃蟹」的民營企業,這也讓家電製造業成為越南企業出海的早期代表。
TCL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越南生根發芽、蓬勃發展。
【去越南】
2006年,制冷設備製造商煙台冰輪、蠟燭製造商上海富光和紡織品製造商彩虹集團都做出了決定:在越南建廠。
雖然行業不同,但這些企業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以越南為跳板,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煙台冰輪是鳥巢體育館的制冷設備供應商。然而,隨著中國競爭的激烈,幾家設備製造商正在殊死搏鬥。即使冰輪已經拿下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但避免相互傷害,突圍而出,鋪開國門也是當務之急。
就像毛主席的名言,不打無準備之仗。冰輪沒有盲目出海。2002年,我們首先在胡志明市設立了辦事處。用了五年時間,爭取到了一批忠實的客戶,然後才真正下定決心「定居」建廠。
越南的試水不僅教會了冰輪如何在海外投資和管理工廠,也為日後收購美國鄧納姆布什公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看著煙台冰輪完美處理國際主義羊毛,上海富光說我酸。
2006年1月,美國宣布對中國蠟燭產品征收108.3%的反傾銷稅。老梅能有什麼不好的想法?老梅只想殺了你。最大的買家說翻臉就翻臉。他當時的心是冰涼冰涼的,他只好一邊和同伴去告沒有武德的人,一邊沖出海面躲避制裁。
在進入越南之前,富光把周邊所有國家都一個一個拖了過來。這樣一來,雖然同為生活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但國與國之間的差距真的沒有平時那麼大。
隔壁馬來西亞的勞力力早已超過中國,而同為東盟成員國的越南,最低月薪只有480元人民幣。
同樣低價的印度,有太遠的問題。海運原材料需要一個月。賺的錢可能不夠運費。越南只要9天,就可以鏈接汽車和火車,減去一大筆成本。對於羅廣這樣的出口國來說,越南有很多貨運港口,也方便出口。
而且越南政府真的願意給稅收優惠。例如,在富光落戶的鐘靈工業區,從獲利年度起,企業所得稅兩年免,四年減半。越南沒有的機器設備免進口稅,材料免五年稅。出口商還可以免除進出口稅和原材料增值稅。
然而,當工廠真正落地投產時,富光才發現越是個坑。而且,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坑里還有水,水里藏著釘子。
2007年,越南加入世貿組織,耐克阿迪等國際製造業湧入越南設廠。這些大廠容易出現上萬人的用工需求,讓本就不富裕的中企招聘預算雪上加霜。
根據2018年越南統計總局的統計,隔壁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的勞力生產率分別是越南的13.7、5.3、2.7、2.2倍。
原來,由於每月薪水在480元,富光認為工人們可以使用它,他需要一輛自行車。結果被現實打了一記耳光。越南工人的素質真的很差,技術太不熟練,只能將就簡單的產品。
除了這些問題,富光還發現了一個大問題:越南當地工人每三天就會舉行一次大閱兵,舉行一次「集體罷工」。
工人的技術一般,但在罷工威脅提高薪水時,他們是積極的,熟練的。罷工受法律保護,政府不僅不理會,還支持。一時間,富光覺得山上所有的竹筍都會被越南人搶走。
老祖宗說,好壞相依。被逼出來,過彩虹集團不僅化危為機,甚至還打了招呼。
2005年,經常生病的美國終於毒化了中國的紡織品,甚至瘋狂提出其他國家在排擠中國企業。
這讓over the rainbow集團董事局主席洪天柱表示壓力很大——那就是,有沒有可能把公司帶到一個價格和關稅更友好的地方,不受美國的壓力?
在團拜會上,他毅然宣布進軍越南。
「我們廠的邏輯很簡單,就是成本導向。要看人家薪水多少,電費多少,交通費多少。等帳算清楚了,我們就明白了。」
2006年,中國紡織業平均月薪約1300元,而越南只有700元。水費比國內省低14%,電費低35%。國內增值稅17%,越南只要10%。算上越南貶值的匯率,成本還會繼續增加。
而且搬到越南後,我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關稅高了。
越南在2008年的確贏了。已經在路上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在東盟內部疊加了零關稅,使得越南對華海關從此成為一個氛圍團。就連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似乎也格外照顧越南,把同樣銷往美國的衣服早早談妥,不要額外的錢。
不過理想永遠是豐滿的,現實也總有它骨感的一面,或者好幾面。但是,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總有它骨感的一面或者幾面。
越南不生產機器,只是零件搬運工。如果你想修理紡紗機,你必須從進口零件開始。你要花很多時間買回越南,才發現當地沒人會修理組裝,只能盯著機器和零件。
物資在越南走的最多的路是越南的高速公路。據越南物流協會計算,77%的貨運依賴於公路。從海防到胡志明,至少需要60個小時,1800美元。雖然海鐵貨運要友好得多,但時間要長一倍。大多數企業寧願多付錢。畢竟工廠一天也不能停,生產隊的毛驢也不敢休息。
俗話說,工具好找,管理人才難找。越南耗材多,人才少。當地人的經驗和能力的價值在於,他們第一眼就能看出來,但他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反正不可能學,這輩子都不可能學。所以越南公司的人事統計總是和各個工廠發來的數據不一致,就算能查到電子考勤也是輸的。
但當被問及洪天柱是否決心退出時,他堅稱「不僅不會退縮,還會繼續前進。」
2013年,over the rainbow在越南廣寧建立了一家價值3億美元的紡織廠。第二年,又追加了2 . 15億美元,在彩虹之上建造了一個專屬工業區。計劃在海河工業區聚集上下遊產業鏈,召喚布施。
「冰輪」、「富光」和「彩虹之上」的經歷是2000年後中國企業在越的縮影,可能為低成本,可能為規避美國關稅。他們不喜歡越南市場。這只是他們國際化的一小步。
三家公司的投資模式不同。煙台冰輪,先培育市場,再搞本地生產銷售;上海富光嚴重依賴中國原材料和歐美買家;越過彩虹並沒有止步於加工製造,而是自建工業區,帶動國內產業鏈「走出去」。
到目前為止,這三種模式是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的主流。
比如2008年美國又不做人了,生產寵物食品包裝袋的新生集團被征收300%的關稅,不得不在越南租用生產線。
在越南設廠有很多好處,比如國內材料供應商的委婉說法:你的錢我幾乎幫不了你。2014年,紡織行業盛泰集團、百隆東方、神州國際在越南建設了從面料到成衣的一體化工廠。
再比如,美國有段時間意識到征稅很酷,一直征稅也很酷。2019年,對所有中國家居產品征收高關稅,顧家家居、華敏控股、永益股份、柯美家居、恒林椅業等相繼移師越南。
【新玩法】
2017年,越南東南部的平川省獲得20.3億美元,成為當年獲得中國企業直接投資最多的地區。但它的情況與過去不同。
那一年,越南總理阮春福把平順省圈成了越南未來的清潔能源中心。
俗話說,油氣永無止境,風電永無止境。幾年前,中國企業就預見到阮春福的計劃,開始集中精力開發越南的新能源。早在2014年,天合光能等12家企業赴越南投資近20億美元開發光伏發電。
事情的起因是越南太難了,每年電力損耗空。
要問越南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外國工廠。家家戶戶都在滿功率滿負荷運轉,共同構成了越南製造業的繁榮。然後,發電廠的保險絲,就這麼凍住了。
幸運的是,人們一點也不害怕。開關是輪流拉的,今天來我家了。不管是流水線還是紡織機,要想移動,都要先通電。一時半會上不了電的越南政府,選擇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定期停電的解決方案。不得不說,越南電力局是個狠人。
然後就把缺電的問題放在了一邊。越南政府開始在國際上承諾發展綠色能源,到2050年做到零排放。
既然有了大目標,具體操作馬上就有了。外資投資新能源享受15年10%的優惠稅率,從獲利年度起可疊加4年免9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2020年,中國將把65%的投資投向越南,重點放在以電力為基礎的能源領域。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月泉有22座光伏電站、70座風力電站和4座垃圾電站均由中國企業建設或投資。
不只是新能源,包括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也在加強越南的投資布局,他們瞄準的,不再只是爭取一點點製造優勢,而是整個越南市場。不僅是新能源,包括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也在加強在越南的投資布局。他們瞄準的不僅僅是一點製造業優勢,而是整個越南市場。
2018年,JD.COM投資4400萬美元,通過入股越南本土電商品牌Tiki,成為越南跨境電商市場。
至於JD.COM為什麼去南方,就不要問了,只是不想牽扯進去。國內電商市場格局已定,趕上國家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當JD.COM利用訪問越南的機會時,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發展市場。不好,是心動的感覺。
這群年輕無畏的越南人,看到街頭品牌就走不動路,願意受金流行,簡直就是跨境電商的理想用戶。JD.COM計劃首先在越南站穩腳跟,然後推動公司在整個東南亞的電子商務和數字支付領域的發展。
2021年,小米手機在越南建成投產。國內吃瓜的人說「來,來,終於連小米這個國貨之光都要搬到越南了」。
小米負責人解釋,這不是為了趕上疫情,提高關稅。把貨物發往東南亞需要很大的努力。本地化就是交付的自由。而且,小米已經把自己安排的很清楚了。2022年,我們將進軍越南智能家居市場!
再看看藍牙音箱,健身手環和空空氣淨化器。這些科技產品不香嗎?很多越南家庭都沒用過。
利用小米手機在越南銷售的優勢,剛好米家的物聯網產品和智能生活方式打包銷售到越南市場。作為國際大牌,小米的氣質是死氣沉沉的。高端產品高檔大氣,絕對讓越南人試過就愛上。未來越南的物聯網市場不一定是我們國貨的天下。
雖然經過30年的開放發展,越南製造業的成本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但中國企業聚焦越南的視角也與時俱進。如今,中國企業正試圖在越南這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尋找一塊空白色市場。
時代在變,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利用中國的優勢產業改善越南人民的生活。
[參考]
[1]「中國企業投資越南的政治風險及防范」全球印象投資分析部
[2]《當代經理人》對中國企業在越南生存狀況的調查
[3]《TCL在越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比較成功的案例》梅新育
[4]《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越南、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經濟商務處、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商務部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司
[5]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2021年回顧與展望,Atharva Deshmukh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認識風雲人物,閱讀韜略傳奇。
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禁止復制。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