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問題
老師,請推薦幾只恒生科技的指數基金。
推薦要看:【完整收錄】長期走勢一路向上的「穩基金」三雄:全球股票、全球科技、全球非必須消費
指數基金選得好。目前全市場跟蹤恒生科技的指數基金有14只。
其中ETF有8只,其中華夏恒生科技ETF、華泰白銳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易方達恒生科技ETF規模最大,均在20億元以上,流動性最好。注意,ETF普通投資者只能場內購買,即必須有股票帳戶。此外,ETF的價格波動不僅與標的指數有關,還受到整個市場情緒的影響,即資金的買賣雙方。所以ETF的波動和標的指數的波動大概是不一樣的。
來源:風;;數據截止日期:2022年2月25日
ETF有6只,沒有股票帳戶的投資者可以櫃台購買。具體選擇時,建議選擇規模大的,因為規模越大,大額贖回對基金淨值的影響越小,跟蹤誤差也越小。如田弘恒生科技指數規模為25億元,其次是廣發恒生科技,規模為40億元。此外,每只ETF掛鉤基金分別有A、C份額,A份額用於長期投資,C份額用於短期投資。對於目前的情況,如果定投的話建議選擇份額。
來源:風;;數據截止日期:2022年2月25日
值得一提的是,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恒生科技指數本周四暴跌4.33%,今年來之不易的漲幅再度走低。不過,你也不用太擔心。長期來看,海外局部戰爭對a股的影響不大,更多的是對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的影響。短期有一定回撤,但長期股市表現仍取決於經濟周期等因素。鑒於恒生科技指數估值較低,且公司業績並未惡化,作為國內優秀的稀缺資產,目前是布局的好時機。
2問問題
為什麼爆款頻繁的時候往往是階段的高點?資金的爆炸,意味著很快會有大量新鮮血液流入股市,不是嗎?
資金頻繁爆倉,說明前一階段市場有非常好的賺錢效應,有很多股票短時間內上漲2倍、3倍甚至更多倍,從而吸引了大量資金入市。
但是這個時候,風險可能已經比較高了。我們知道,證券有其內在價值,不斷推高價格的過程就是偏離內在價值的過程(低價股回歸價值除外),也就是常說的資產越來越貴,泡沫越來越大。
總有聰明的基金因為太貴而買不起,或者為了安全而選擇賣出。或者即使大部分人想再推一波,只要沒有新的資金持續流入市場,價格也不會很快繼續上漲,然後泡沫破滅,價格回歸內在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發行量暴漲的時間,比如18年1月、20年2月、20年7月,都是市場的階段性高點,後期市場出現了較大的回調。
3問問題
最近貨基收益越來越低,很多已經跌破2%。有什麼可以替代的好產品嗎?
是的,有。首先是選擇穩定的債基。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選取了2016年以來連續6年收益率超過3%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比如招商興業債券的馬龍,2015年4月上任以來,年化收益率超過6%,最大回撤僅1.54%,最差一年收益率超過3%。他主要投資3A級公司債,信用風險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銀穩健盈利管理的中銀陳偉是全市場唯一一只連續八年年收益率超過4%的二級債基,最大期限退出僅為2.04點。
此外,安信的張逸飛、易方達的胡建和Sunny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種選擇是目前火熱的同業存單基金,持有7天即可贖回。基金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明顯超過2%,基礎資產為同業存單,對於低風險人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雖然收益率只有3%左右,但是現在缺貨,規模有限。比如富國的同業存款資金,第四季度規模只有17億,今年2月16日就突破了100億。啟動比例確認方式處理有效購買,2月16日確認比例為65%。
4問問題
手里拿著一只好的平衡型基金(比如興全何潤),是長期持有(至少5年)好還是每年動態再平衡好?
直接結論:買入並持有是簡單有效的策略。同時波動和回撤也較大,意味著投資者很難長期持有。但再平衡策略可以部分獲利,變相加倉。是否增加利潤還不好說,這要看參數的設置。
比如假設股票和債券的初始比例為5: 5,股票類以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固定收益類以債券基金為例。它從2004年初開始投資,並著眼於購買和持有的情況以及再平衡策略: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範圍:2004年1月2日~2020年3月2日
從復合年化收益率來看,偏離度大於8%時買入持有,每年再平衡一次比較好。但長期來看收益差距不大,參數設置不好的話年化率10%+但如果從波動率和最大回撤來看,再平衡後的波動率和最大回撤都大大降低了。
注意這是5:5股票債券的數據計算。如果股票倉位較高,結果會略有不同。但不管收益率如何,回撤和波動肯定會大大降低。個人認為,如果長期持有,再平衡比較好。
本文由好買研究院原創於微信官方帳號。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自好買研究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聲明:本文內容基於公開信息的研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謹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邊學邊賺,留在好買研究所就好。更多信息,關注我們@好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