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的經濟越來越發達,現在消費者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需要一站式服務。現在很多經濟體都是商業綜合體,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商業綜合體的設計要點。
》裝潢參考資料:樂厝自地自建:
商業綜合體一般來說包融了各種的功能,包含有教育、娛樂、辦公以及酒店等。一般像越大的商業綜合體,其里面的綜合功能也更多,整個商業綜合體的設計所涉及的面就更多,會更加注重細節方面的設計。今天,小編從商業綜合體的業態以及布局等兩個方面來介紹影響綜合體總體設計的要點。一般來說,商業綜合體包括各種功能,包括教育、娛樂、辦公、酒店等。一般商業綜合體越大,功能越全面。整個商業綜合體的設計涉及的方面更多,更注重細節的設計。今天,邊肖從商業綜合體的業態和布局兩個方面介紹影響商業綜合體整體設計的要點。
一.格式
對於商業綜合體來說,最重要的是業態。商業綜合體和一般建築最大的區別就是商業業態不同。眾所周知,商業業態主要分為百貨、零售、餐飲、娛樂。一般百貨店和娛樂店都可以看作是商業主力店的概念。
百貨、超市百貨商店和超市
百貨公司和超市最大的區別是百貨公司是櫃台銷售,而超市是開架銷售。但時至今日,百貨和超市的發展趨向於兩者的結合,GMS模式(綜合百貨)應運而生。
(1)主要百貨商店的特點:
其目標客戶主要是追求時尚和品味的移動客戶;
營業面積0.6-2萬平方米;
經營結構較為全面,商品類別齊全,包括服裝、鞋帽、箱包、化妝品、家居用品、家用電器等。
銷售方式是櫃台銷售和開架銷售相結合。
代表商戶:芮歐百貨代表商家:歐瑞百貨大樓
代表商戶:上海老佛爺百貨代表商家:上海老佛爺百貨
(2)超市的特點
小超市經營半徑2km,居民是主要消費群體;
大型超市輻射半徑可超過2公里;
小型超市營業面積在6000平方米以下,大型超市營業面積在6000平方米以上;
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大型超市通常有營業面積不低於40%的停車場。
(3)主要百貨商場的建築要求
大型零售店一般銷售服裝、家電、日用品等商品。這種店不僅大空而且分區賣。
一般中檔商場的建築要求如上圖,著重看面積、層高和柱距等信息。一般中檔商場的建築要求如上圖所示,重點是面積、層高、柱距等信息。
建築面積約8000-20000 m2。面積取決於開發商招商的品牌商戶。大潤發中小品牌的超市面積在10000平米左右;一些國際品牌入駐,面積一般在兩三萬平米。單層商鋪和多層商鋪的面積是不一樣的。
每層高度通常為5m,最低層高度為4.5m。
柱距對車位和超市的開架形式影響很大,所以柱距會涉及商業經濟。比較經濟可行的柱距一般是8.4m×8.4m,有些專業超市會選擇10m×10m的柱距。
(4)超建築要求。
實行客戶自助服務、開放式銷售和一次性付款的零售形式。
一般中等規模的超市建築要求如上圖,可以比較各百貨商場的建築要求,了解到現在的超市和百貨商場在面積,甚至層高、柱距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一般來說,中型超市的建築要求如上圖所示。通過對比各個百貨商場的建築要求,可以知道超市和百貨商場在面積、層高、柱距等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對於結構專業的朋友,還要注意百貨和超市的樓板承重差異。由於百貨商場零售間距寬鬆,布局沒有超市密集,所以中型百貨商場的樓面負荷在450kg/㎡左右,而超市更高,一般為800kg/㎡。
對於商業機構來說,商場超市是營造早期商業氛圍,吸引大量客流的主力。
所以商業綜合體的開發商一般會給百貨、超市一兩年的免租期。像百貨商場、超市這樣的店鋪,免租期過後會有10-20年的租期。這是因為百貨、超市等物流設備的房間都是固定在商業樓里的,不像其他零售店可以隨意更換。
其實這些數據以開發商提供的具體要求為準,但提前了解百貨、超市的建設要求,仍然是我們前期規劃設計不可或缺的一步。
零售
Retail通常指經營一種或幾種商品的零售店。我們經常看到的專業化零售店主要有以下幾類:服裝店、鞋店、食品店、電器店、珠寶店等。專賣店,面積比較大,一般經營一類或幾類相互關聯的商品,比一般的專業店要大。而且商鋪的商品種類齊全,選擇面廣,比如建材市場,大型電子廣場。
1)特徵
雖然業務品種單一,但能深度滿足消費者需求;
市場清晰,針對性強;
商業模式靈活,多為與廠商直接合作;
管理很有特色,個性突出;
專賣店的銷售人員對自己銷售的商品有一定的了解,有專業知識;
為客戶提供售前、售中、售後全系統的一系列標準化服務。
(2)建築要求
一般零售店的面積都比較小,經營品種也比較單一,主要滿足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一些需求。但如果是大型專賣店,也屬於大賣場的范疇。
百安居和宜家這兩家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專賣店,其共同之處是建築面積要求較大,特別是宜家。B&Q和宜家是有代表性的品牌店,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建築面積大,尤其是宜家。
品牌定位直接決定了建築樓層、層高、柱距的差異。B&Q處於中低消費水平,所以商鋪一般位於一二線城市郊區和中心區的結合地帶,設計停車位一般不少於300個。B&Q作為大型建材超市,經營大量大型家具,面積在10000-15000平方米,層高8.5米。是宜家系統採購的大型品牌零售店,通常位於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區域,需要容納大量客流。將有兩層或兩層以上,面積28000-35000平方米,可提供800個免費停車位。
專賣店電器建築要求:
餐飲食品和飲料
餐飲專賣店按商業形式可分為:主餐、快餐、簡餐。平時接觸的都是正餐和輕食,這樣的店鋪面積大概在四五百平米左右。
常見的餐廳建築要求:
娛樂娛樂
文化專賣店可以分為電影院、KTV、夜總會、溜冰場、健身、音像、書店、教育、兒童樂園、網吧、電玩、演藝、俱樂部等等。如此種類繁多的專賣店為顧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熟悉不同院線(比如萬達、大地、金逸)在建築方面的要求。在設計院線時,我們應該注意一個標準化的問題,三層以上不能做影院嗎?答案是肯定的。按照規範要求影院可以做到四層以上,但是超過四層以上的影院,每個影廳的面積不得超過200㎡。熟悉不同影院(如萬達、迪達、金逸)的建築要求。在設計電影院的時候,要注意一個標準化的問題。電影院不能建三層以上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規範,電影院可以有四層以上,但四層以上每個電影院的面積不應超過200m2。
那麼建設影院時該怎樣選擇入口?這主要要根據業態規劃與動線來定,如圖中顯示的三、四層均可作為入口,一般原則上的高的更好。我們建議將影院的入口設置在四層,包括售票處和休息處。進入影廳看完電影後,我們將從三層離開影院。整個時尚商場是一個從上到下的疏散過程,只要四層以上的影廳面積不超過200㎡就好。那麼建電影院的時候如何選擇入口呢?這個主要看版式策劃和動線。如圖,三四樓可以作為入口。一般來說,越高越好。我們建議把電影院的入口設在四樓,包括售票處和休息室。進入電影院看完電影後,從三樓離開電影院。整個時尚商城是一個從上到下的疏散過程,只要四層以上的電影院面積不超過200m2。
KTV的建築要求:
業態的布置格式布局
布局分為垂直布局和平面布局。事實上我們在前期策劃組織設計時,基本能夠確定業態在平面上的組合。布局分為垂直布局和平面布局。其實我們在前期策劃組織設計的時候就基本可以確定平面上的業態組合。
以shoppingmall為例,它有一條水平動線,基本確定了主力店位於兩端。
這一原則在我們做平面單體的時候還是不變的,因此我們可以先考慮垂直業態的布局。這個原理在我們是平面單體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所以可以先考慮豎向格式的布局。
1)垂直排列
在高價值點設置租賃容量最大的業態。
這個原則對垂直和水平業態都適用,垂直業態的決定因素往往是租金。就業態租賃能力而言,超市、百貨、家電、娛樂賣場的租賃能力較低。相對來說,餐飲業的租金會偏高。一般在整個商場虧損的時候,餐飲行業受影響較小,利潤相對穩定。
上圖是一二線城市的零售租金表。我們可以比較每層的租金和地位。理論上說,租金是樓層越高租金越低。對於購物商城來說,層數的商業價值重要性是1F>B1F>2F。1F作為入口,是最有價值的樓層。要設置租賃能力最大的業態(奢侈品店、精品服裝店等。),主力店也通常會設在一樓。然後是-1F,一般都會設置餐飲及超級這樣的主力店。因消費者可達性高,且-1F都是直接與地下車庫相連,再加上有些購物商場設計的下沉廣場和露天餐飲,進一步方便顧客到達負一層,因此地位和租金都比2F還要高。在北上廣的城市里,B1F的零售租金可以達到1000元以上,1F要超過1500元。二、三層是多數零售商店分布的樓層,四、五層是娛樂和家電(主力店)的集中樓層。上圖為一二線城市零售租金表。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每層樓的租金和狀況。理論上租金是樓層越高租金越低。對於商場來說,樓層的商業價值重要性是1f >:B1F & gt;2F .作為入口,1F是最有價值的樓層。要設置租賃容量最大的業態(奢侈品店、精品服裝店等。),總店一般設在一樓。那麼就是-1F了。一般會設置餐廳、超市等各大賣場。因為消費者的可達性高,而且-1F直接連接地下車庫,再加上一些商場設計的下沉式廣場和露天餐飲,進一步方便顧客到達負一層,所以地位和租金甚至比2F還高。在廣州南北的城市,B1F的零售租金可以達到1000元以上,1F可以超過1500元。二、三層是大部分零售店分布的樓層,四、五層是娛樂、家電(總店)集中的樓層。
綜上所述,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三層,然後循序漸進。
2)布局
商業布局的決定因素——人流。
平面布局我們通常將其分為啞鈴形、T形、背形。原理是依靠總店聚集人氣,把人引向其他零售店,從而提升整個商圈的人氣。
1.啞鈴形:兩端設置總店。如果它的跨度大,中間再加一家店。
2、T字型:一般T型商業廣場三個入口設置面積較小的副主力商店,比如餐飲快餐店等。但是在T字路口的交界處會設置一個大型主力商店。2.T型:一般T型商業廣場的三個入口都配有較小的次主力店,比如快餐店。但是丁字路口會有一個很大的總店。
3.回字式:將主要商店設在合圍的三至四個角的位置。3.蕙子風格:將主要店鋪設置在圍牆的三到四個角落。
業態的比例格式比例
商業的定位決定了商業形態比例的傾斜。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商業建築面積包括哪些面積,如下式所示:
對於大中型商業設施的租賃面積占建築面積的比例(經營實用率)要求是:對於大中型商業設施的租賃面積占建築面積的比例(經營公用率),要求是:
最常見的商業定位是綜合型、娛樂型、美食主題型和社區服務型。商業定位的不同直接影響業態比例的不同,業態比例是指零售店:餐飲店:娛樂店的面積比。最常見的商業導向是綜合性、娛樂性、美食主題和社區服務導向。商業定位的不同直接影響商業業態比例的不同,商業業態比例是指零售店:餐廳:娛樂店的面積比例。
綜合特點是各部分一般,租賃風險小。對於主題鮮明的商家來說,哪個主題是主主題會增加相關主題的面積比。通常社區服務的商業定位是解決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需求,所以在零售店的面積比會高。
基於對眾多成功案例的分析,我們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綜合型商業業態比例,零售店:餐飲店:娛樂店的面積黃金比是5:2:3。其他主題商業再按需調整。在分析眾多成功案例的基礎上,得出綜合商業業態相對合理的比例。零售店:餐廳:娛樂店的面積與黃金比例為5:2:3。其他主題業務會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二。規劃和布局
在規劃設計初期,我們會先確定塔樓的位置和動線方向,在深化階段進行單體設計。沿街的長度和寬度非常重要。為此,研究了商業街的長度、體量和深度,與塔樓的關係以及對外交通流線的布局要點。
沿街長度
因為沿街的商業禁忌是不連續的,所以要盡可能的吃密度,不應該打斷商業街,讓商業街的價值最大化。但是太長的街長會給顧客帶來不好的體驗,這是目前很多商業街項目面臨的問題。
我們應該熟悉沿街商場長度的規範:沿街商場長度250m範圍內沒有中間車道;根據規範,消防車道通道(環形消防車道除外)應沿街道一側設置150m,總長超過220m。
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根據人們的步行體驗設置上限,因為商業機構一般在兩端設置主店,長度占60-70米,如果商業沿街長度210米,剩下的140-150米對許多顧客來說是難以忍受的,所以如果兩端之間的距離設置得太長,就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因此從規範上來看,我們建議沿街長度在250米以上的地方,應設置中間車道以切斷商場首層(如上圖)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根據人的行走經驗來設定上限,因為商業機構一般會在兩端設置總店,長度占60-70米。如果商業街的長度是210米,那麼剩下的140-150米對於很多顧客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所以如果兩端的距離設置太長,就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因此,從標準的角度,我們建議在街道長度大於250m的地方,設置中間車道,將商場一層隔斷(如上圖)。
沿街道長度超過250m的情況常常出現在大型商業綜合體中,而且這樣的綜合體一般都是在背面設置塔樓、商貿區或住宅區,因此這條中間車道除了作為一條商業內部流線轉折點之外,又起到後面片區入口及交通分流作用。普通的城市主幹道不能輕易設置計程車上落點,這條中間車道可以承擔一部分的客流,成為最好的計程車上落點。沿街長度超過250m的情況經常出現在大型商業綜合體中,這類綜合體一般在背面設有塔樓、商業區或住宅區。所以這個中間的車道作為內部商業流線的一個轉折點,同時也作為後區的入口和交通分流。計程車落客點不能輕易設在普通城市的主幹道上。這條中間車道可以承擔一部分客流,成為最佳的計程車落客點。
車道兩側商場建築外牆間距控制在23米左右,包括車道7米、兩側3米的停車下客距離、兩側3-5米的人行道。車道兩側商場外牆間距控制在23米左右,其中車道7米,兩側停車距離3米,兩側人行道3-5米。
體積和深度
在商業上,要控制體量厚度,保證室內外商鋪的適當進深,更有利於招商。體積深度與動線的設置有關。一般來說,單動線,雙動線,主鋪和外鋪的組合都有自己的深度厚度控制範圍。
1.單線移動線
三排鋪理想厚度:50-65m三排鋪的理想厚度:50-65m
兩排鋪理想厚度:40-50m兩排的理想厚度:40-50m
做單動線的時候,注意三排鋪和二排鋪的情況。
三排商鋪可以避免交叉鋪,理想厚度控制在50-65m,包括15m內鋪+15m內街+15m內鋪+2m物流步行街+15m外鋪;兩排鋪,除了主鋪盡量不跨鋪,厚度控制在40-50m,包括15m內鋪+15m內街+15m內鋪。這些數據不需要記憶。重點是10-15m的進深,15-20m線性中庭的街寬。
在這里,我想提一下過店的要點。過店有利於方便單個商家的顧客,不利於商場的整體運營。通過店鋪設置雙入口,會導致正門的人氣流失,無法起到聚集人氣的作用。所以如果要做跨店,一般應該是位於終端的末端(總店),而商業價值高的內部店鋪是不會做的。
2.雙線移動線
內外動線厚度控制在80-90m,包括15m店鋪+20m內街+25-30m雙內店+15m外街+15m外店。這個厚度實際上是單條動線厚度的疊加。
一般而言,不推薦設計雙動線,尤其是在狹長的地塊上,兩條動線可能不能很好地交匯,最終導致人群無法聚集在中間。然而,一些甲方可能會根據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選擇雙動線。此時,更合適的處理方法是擴大廣場,或在中心采回字布局。一般來說,不建議設計雙動線,尤其是狹長地塊上。兩條動線不一定能很好的會合,最終導致人無法聚集在中間。但部分甲方可能會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程度選擇雙動路線。此時,比較合適的處理方法是擴大正方形,或者採用中間一字布局。
3.總店+外店
最後一種情況,主鋪和外鋪合鋪,最佳厚度控制在70-90m,包括兩個外鋪一個跨度10m,主鋪五至七個跨度50-70m(主鋪跨度數小於6的,應橫向發展)。
與塔樓關係與塔的關係
出發點是盡量減少對商業布局的影響,避免在高價值商鋪放置塔樓。我們總結了塔樓之間關係的三個原則。
原則一:有條件的話,盡量不要在購物中心頂部設塔,放棄大面積的獨立柱網。
原則二:如需要設置塔樓,首選設置在跟購物中心脫開的外街商業上,次選在購物中心外街邊界處,且盡量設置在非主幹道上。原則二:如需設置塔樓,首選設置在與購物中心分隔的外街商業,次選設置在購物中心外街邊界,盡量設置在非主幹道上。
遵循原則二與塔樓關係的最佳方案,保證shopping mall的完整性遵循原則二與塔樓關係的最佳方案,保證商場的完整性。
原則三:多數情況下,可能無法避免塔樓與商家的關係,所以應該採用原則三,將塔樓設置在主要百貨商場上方,留下高價值的小商鋪。
外部交通流線對外交通流線
了解了以上塔樓與裙樓的豎向關係後,就可以進入對外交通流線的橫向關係的討論了。
商業交通流線主要根據交通流的屬性來區分,如商業交通、辦公交通、居住交通、計程車交通、貨運交通等。根據情況,分開客流線、貨流線、客流線。
1.商業交通
交通流線除了要形成閉環以外,無論你是商業外街還是 shopping mall,所有的客流車輛到達點必須是商業的入口。除了形成閉環,交通流線,不管你是商業街還是商場,所有客運車輛都要到達商業入口。
2.不同功能的流線
當出現圖示中兩條車流線重疊的情況,我們要按照3車道以上來設計,預留排隊車道,如果能做到12米以上基本可以容納4車道。當圖中兩車流線重疊時,應按3車道以上設計,並預留一條排隊車道。如果能超過12米,基本可以容納4車道。
3.計程車流量
計程車流的原理與商業交通流基本相同,但計程車流要注意一個落客點的設置。計程車停放地點應在商業的主入口或次入口,最好在次入口。
國外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將地下車庫與計程車下客點結合起來(如圖2),這時候我們一般會將路邊線與商業面的距離調整到15米以上,這個距離既可以滿足車輛在商鋪入口的旁邊停車,又可以在路邊停車,同時保留一個地下車庫出車的距離。國外常見的做法是將地下車庫與計程車落客點合二為一(如圖2)。這時候我們一般會把路邊線和商業區的距離調整到15米以上,既能滿足車輛可以停在店鋪門口旁邊的要求,也可以停在路邊,同時保持和一個地下車庫的距離。
如果不需要考慮地下車庫,只考慮商業門口停車,如圖三,調整距離為10m。
4.貨運
貨運車流線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單線迂回的路線,不需要形成閉環。考慮到盡量減少它在路面的行駛距離就可以了。貨流線路相對簡單,單線迂回路線不需要形成閉環。只要考慮盡量減少它在路上的行駛距離就可以了。
第三,欄目網和店鋪
進入商業單體設計最重要的環節——柱網與商鋪,我們需要在前期理清楚柱網、商鋪面積以及停車位停放的關係。要進入商業單體設計最重要的環節——柱網和商鋪,需要在前期理清柱網、商鋪面積和車位的關係。
商業柱網的主要制約因素是商鋪和車位。
由於塔樓與裙房結構分離,商業柱網設計前期可能不考慮塔樓柱網。以下是商業欄目網路規劃步驟的建議:
根據商業規模,考慮商鋪的標準柱網尺寸:
1.10萬平方米以下的商業如下:
外部標準泊位寬度:4.2-6米
內標泊位寬度:6-8m
2.1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如下:
外部標準泊位寬度:4.5-8米
內標泊位寬度:6-10m
首先從商業規模上考慮商鋪的標準柱網尺寸。一般來說,10萬平米以下的商家屬於中小型商家。注意外街和內街的店鋪招牌寬度,內街是外街的兩倍。街道外面是一家外商投資商店。一般來說,商鋪面積越小,越容易出租。內街和外街通常是一整跨。如圖所示,朝外的商鋪寬度為4.2米,朝內的為8.4米。
示意圖示意圖
8.4米是比較經濟的數值。下層停車場,shopping mall的柱子一般800-1200大小,8.4米的跨度剛好能停四輛車;把上層店鋪分成房間比較合適。如果柱網上部是酒店,4.2m的房間更適合做酒店客房,可以做成四五星級酒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根據車位來確定柱網。
當你的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柱網可以適當放大,考慮做到11m或10.8米的跨度,可以停下五輛車。但是11米作為一間商鋪的面寬顯得過大,這時候建議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應該對半切分成兩開間即5.5米的面寬。那麼商鋪的進深建議的是使用進深與面寬比例為2:1,如果還要切分,最好也不要超過3:1。否則這樣狹長的商鋪會不實用,且難出租。所以考慮到招商問題,一般還是要選擇2:1的比例。當你的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時,柱網可以適當放大。考慮跨度11m或者10.8m,可以停五輛車。但是,11米作為店鋪的寬度太大了。這時候建議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對半切成兩個開間,也就是5.5米的寬度。然後,建議商店的進深與進寬之比為2:1。如果需要切,最好不要超過3:1。否則,這種狹窄的店鋪不實用,很難租到。所以考慮到招商引資的問題,一般應該選擇2:1的比例。
11米的柱網1米柱網
商店區
商店區域之間存在加權關係。商鋪的權重大於深度,商鋪的權重最高,直接決定了商鋪的商業價值;深度越大,租鋪的概率越低,也不利於消防疏散。
因此,要控制店鋪的開間、深度和面積關係。一般開間為6米-10米,若為10萬方以下中小商業綜合體可做4.2米。至於進深則推薦不超過15米,除非是大型餐飲店,餐飲店就不會那麼忌諱大進深的店型,進深可達25米。考慮到店面租賃率高,應選擇40㎡左右的店面,謹慎選擇100㎡以上的店面。所以要控制好店面的寬度、深度、面積之間的關係。一般寬度在6 -10米,如果是10萬平米以下的中小型商業綜合體,4.2米即可。至於深度,建議不要超過15米。除非是大型的餐飲店,否則餐飲店不會那麼嫉妒深度高達25米的店型。考慮到店面出租率較高,選擇40㎡的店面,100㎡以上的要慎重選擇。
這里為大家提供一套寬度和深度結合的建議,供參考。
值A和B表示在規整柱網下做的商店。實施方案時,常加入核心筒和樓梯,即非整跨柱網的情況。此時應選擇合理的組合值C。以上四組數據均為較實用的商鋪面積。值A和B表示在常規列net下製造的商店。方案實施時,往往會增加核心筒和樓梯,即非全跨柱網的情況。此時,應選擇合理的組合值c。以上四組數據都是實際店鋪面積。
圖例顯示,左邊有一條8.4×8.4的標準商業鋪位,進深比較大,而且物業也完整漂亮,縱使是外街也可以考慮做成大鋪位。里街有一些小而深的商店,我們建議把它們分成兩個開間,可以大大提高出租率。因為30平方米的店鋪在二線以下城市很受歡迎,非常經濟適用。傳說左邊有一個8.4×8.4的標準商業泊位,進深比較大,物業也比較齊全漂亮。就算是在街外,也算是大鋪位了。街上有一些小而深的商店。我們建議把它們分成兩個開間,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入住率。因為30平米的商鋪在二線以下城市非常受歡迎,所以非常經濟適用。
四。垂直交通
垂直交通主要分為自動扶梯和電梯兩大類。
樓梯
自動扶梯在引導人流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自動扶梯宜布置在主中庭空之間和兩個主中庭之間。
扶梯建議注意事項自動扶梯的建議預防措施
自動扶梯的標準要求只是傾角、提升高度和額定速度的關係。至於自動扶梯的服務區域和兩部自動扶梯之間的距離,都是經驗之談。可能一部電梯的服務面積是3000平米,兩部電梯的間隔應該在50米以內。
參考自動扶梯區域。我們根據其他商業案例總結了一份清單:
扶梯設置的重點應該是扶梯的形式,如螺旋形式或平行形式,原則是「通而不暢」,盡可能創造適當的迂回路線,讓客戶更多時間的停留在整個購物中心。避免在小範圍內解決所有垂直運輸,過於直接的客戶流線,不利於整個商業綜合體的運作。自動扶梯的設置應注重自動扶梯的形式,如螺旋形式或平行形式。原則是「通暢」,盡可能創造適當的迂回路線,讓顧客在整個購物中心逗留的時間更長。避免在小範圍內解決所有垂直運輸。過於直接的客戶流線不利於整個商業綜合體的運營。
如果特殊條件允許,能採用飛天梯的形式,不僅會形成快速的動線,還會讓顧客對整個商場的空間有強烈的記憶感。香港的朗豪坊正是採用這種扶梯遊覽商場的形式。如果特殊條件允許,可以採取飛梯的形式,這樣不僅會形成快速移動的線條,還會讓顧客對整個商場的空房間產生強烈的記憶感。香港的朗豪坊就用這種扶梯逛商場。
所以一般來說,人們還是比較喜歡螺旋樓梯(左下圖),適合大中庭。如果沒有大中庭,就用平行扶梯(右下)。但是圖中整棟樓上下直的設計還是比較不利的,所以最好是上下三層分組設置扶梯。
除主扶梯外,還需布置消防樓梯、貨梯、客梯等輔助豎向構件。
1.消防樓梯
樓梯主要是注意新舊規定的區別。以前4500㎡以上的面積需要安排3個樓梯。根據舊的規定,我們為消防電梯與單層建築面積的關係提供了參考。但根據防火的要求,現在新的規定要求每個防火分區都要有消防樓梯。這一調整實際上優化了舊法規的火災隱患。由於實例操作時平層面積過大,按照舊的規定,發生火災時消防員很難到達遠離消防樓梯的地方。因此,可以根據每個防火分區設置消防樓梯。此外,貨運電梯可以分設,通常也可兼作消防電梯。
2、貨梯2.載貨電梯
商用貨梯服務面積20000平方米,同類寫字樓5000平方米。
3、客梯3.乘客電梯
客梯的設置原則是:不干擾正線,一般設置在副線一側,盡量留出。
4、普通樓梯4.普通樓梯
對於樓梯的布置,建議先設置內部走道,再按80米的間距布置樓梯,最後計算疏散寬度。首先要記住,不要按照疏散寬度將樓梯平均分配到通道上,因為按照疏散寬度,可以選擇在不利的非營業區域進行消化。我們可以把樓梯或者剪刀梯集中起來解決寬度問題。
其它部分則以普通樓梯來做,不要影響高價值商業商店的寬度,即便是主力店,也不應設很多樓梯。其他部分採用普通樓梯,不影響高價值商業店鋪的寬度。即使是主要的商店也不應該有很多樓梯。
在第一層,有三種情況:
1與3的情況都是樓梯L型朝內分布,2的情況是一部分朝外。在1和3的情況下,樓梯的L形向內,在2的情況下,樓梯的一部分向外。
前者更好,店鋪的誠信度更高。第三種情況是商鋪會呈L型,不利於生意。所以最壞的情況是第二種,因為它占用了高價值商鋪的營業面積。雖然省去了1和3長空間,但其缺陷並沒有被掩蓋。所以要牢記一切以商業為導向,建議樓梯向內布置。
以上就是商業綜合體商業空間設計要點的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以上是商業綜合體空的設計要點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