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周五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今年2月份海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總規模達到7.714萬億美元,比1月份的7.661萬億美元增加了519億美元。但在當月地緣政治局勢動蕩的背景下,各國對美債的態度也出現了一些分歧。
推薦要看:【完整收錄】長期走勢一路向上的「穩基金」三雄:全球股票、全球科技、全球非必須消費
其中,美債最重要的兩個海外持有者日本和中國在2月份偏離了立場。
2月份,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小幅增加32億美元,達到1.306萬億美元,結束了此前連續兩個月的減持趨勢。目前,日本仍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
中國大陸的倉位在去年11月達到半年多來的高點,出現了「三連跌」。中國大陸2月份持有的美國國債降至1.055萬億美元,過去三個月累計減持260億美元。
在美國的其他十大海外債權人中,英國、盧森堡、愛爾蘭、開曼群島、比利時和巴西在2月份增持了美國國債,瑞士和中國及中國台灣省則選擇了減持。其中,英國的持有量最大,達到164億美元。瑞士的減持規模最為明顯,約為173億美元。
整體來看,當月美債的頭寸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極大擾動。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局勢導致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金融市場一度將美債視為主要避險選項之一。
但從目前來看,人們可以作為「後知之明」清楚地知道,美債的對沖效應在當前的俄烏危機中幾乎沒有體現。由於債券市場的拋售潮,基準10年期美國債券的收益率目前已從2021年底的1.5%關口附近升至2.8%以上,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相反。
美聯儲3月正式啟動的加息周期也讓業內人士普遍預期,債券市場的拋售潮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過去幾周,多位美聯儲官員釋放強烈信號,認為5月會議可能一口氣加息50個基點。美聯儲紀要還首次披露了美聯儲決策者規劃的未來資產負債表縮減路線圖,為一年內縮減超過1.1萬億美元鋪平了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2月底,美國和歐盟正式宣布將俄羅斯主要銀行從SWIFT系統中移除,並凍結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因此,這種金融制裁是否會對各國持有美債的態度產生負面影響,並不能在2月份的數據中直觀反映出來。
將於下月發布的美國3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或許有望更全面地揭示在俄烏衝突和西方制裁影響下,各國對美債的真實態度。
至於2月份TIC報告中披露的其他細節,當月海外淨購買美國資產總額為1,626億美元,而前一個月的修正值為2,874億美元。其中,境外私人部門資金淨流入1984億美元,境外官方機構資金淨流出358億美元。
本文來自采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