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連續橫掃西方石油再次引發市場熱議。
從增持西部石油到減持比亞迪,在新能源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巴菲特的舉動值得玩味。
1巴菲特也轉行。
今年以來,巴菲特一直在增持這家石油公司的股份。根據西方石油官網周五(9月9日)公布的最新表格,巴菲特在該公司的持股比例超過四分之一。
這份已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13G表格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西方石油公司的持股比例已增至26.8%。
今天最新一次宣布增持是在8月8日,當時伯克希爾對西部石油的持股剛剛超過五分之一——20.2%。這意味著,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巴菲特將這一數字提高了至少5個百分點。
巴菲特青睞傳統能源的舉動不難理解。自俄烏衝突以來,以煤炭和石油為首的傳統能源價格飆升。傳統能源行業的強勢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從長期來看,傳統能源的生產力價值正在增加。與其他行業相比,由於雙碳/ESG政策的影響,過去10年一直持續供應的傳統能源企業的資本支出彈性越來越低,這可能與過去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時不完全相同,當時企業開始大幅擴大生產,導致傳統能源供應出現明顯瓶頸。然而,在新能源體系替代傳統能源的過程中,由於能源產出缺口明顯,對傳統能源的需求依賴日益增加。上述供需矛盾的存在,使得傳統能源企業的生產力價值不斷提高。
第二,從短期來看,傳統能源的庫存價值也在增加。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以及7月至8月高溫天氣下的限電限產,進一步加劇了傳統能源行業的供應瓶頸,導致傳統能源供需缺口不斷擴大。因此,即使在今年全球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傳統能源的價格中樞也較之前有了較為明顯的上升,傳統能源上市公司的盈利可持續性得到了驗證:根據剛剛公布的二季度財報數據,盈利傾向於向上遊集中。在上述長短期因素的共振下,傳統能源行業今年以來表現相對強勁。
2基金業績分化極大。
能源板塊的上漲也促成了今年基金業績的極端分化。
截至9月9日,全市場混合型基金中,今年業績最好的一只大賺72.05%,業績最差的一只虧損34.51%,相差超過100個百分點。
4月27日之前,煤炭主導市場,2021年火熱的新能源無法與之相比。隨後市場反彈,新舊能源齊頭並進,使得重倉股基金業績遙遙領先,而科技、消費、醫藥的軌道持續萎靡,相關基金面臨較大虧損。
具體來看,目前排名第一的是黃海管理的萬宏觀擇時多策略組合,年內收益率72.05%。值得注意的是,黃海管理的萬家新利混合和萬家精選混合A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其年收益率分別為65.93%和57.84%。
上述三只基金均在上半年重倉今年的熱門煤炭股,並在二季度進一步加倉能源。以萬家宏觀擇時和多策略混合為例。截至二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有7只煤炭股,包括陜西煤業、中煤能源、潞安環能。第一大重倉股陜西煤業股價翻倍,年內漲幅超過115%。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和信息列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與黃海類似,今年以來排名靠前的基金中,有張恒的萬家怡和、張遠和唐歌的英達國企改革、楊宗昌的易方達基金供給改革等。,在煤炭股上也有重倉。三只基金的年收益率分別為36.09%、32.96%、28.72%。
但是,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隨著公募基金半年報的披露,加權平均淨利潤率這一重要的持有人盈利數據也浮出水面。基金半年報和年報披露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反映了持有人的整體收益,可以看作是基民投資收益的直觀體現。
從數據上看,基民收益較高的基金有邱東榮的中庚價值領航、持有一年的中庚價值品質、劉曉的郭芙深化價值等但前幾名市民的利潤不到10億,前20名市民的總利潤將超過60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黃海管理的三只優秀基金中,僅有一只上榜。精選萬家A規模從去年底的6.58億元小幅增長至今年年中的7.13億元。該基金今年上半年回報率為40.77%,表現亮眼。萬家A上半年為基民盈利2.3億元,基民收益率達到29.93%。雖然基民收益率和基金收益率還有一定差距,但這種表現在一批基金中已經相當突出。
3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從統計結果來看,基民收益率的數據大多滯後於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
八年來,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7.06%,持有人年化收益率為10.96%,落後整體基金收益率6.1個百分點。2015年、2019年、2020年牛市年份,基民收益率平均分別落後於基金收益率10.4%、9.2%、16%;在其他動蕩和熊市年份,基民的平均回報率落後於基金2 ~ 5%。
導致基民收益率數據大多滯後於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基金的業績,二是基金的波動,三是基金的規模增長和持有人的換手率。
具體來說,持有的基金業績越好,持有人的整體收益越高。雖然承擔更高的風險可以為投資帶來更高的回報,但如果基金的波動性過高,將有損持有人的收益。換句話說,相對波動小收益高的基金一般會比波動大收益高的基金有更好的持有體驗,基民的獲得感也會更高。因此,投資者應選擇風險收益比較好的產品。
如果基金規模增長幅度大,持有人換手率高,這不利於基民獲得基金收益之外的回報。這與大多數基金持有人的日常認知一致,即頻繁買賣實際上不利於基金淨值增長的基民分紅,長期投資對增強持有人的獲得感非常重要。
本文來自ETF 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