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離職」的現象屢見不鮮,但在基金髮行前或剛成立時就「離職」的確實不多見。這一幕最近發生在一家大型基金身上。此前,類似的公募還有華安基金、綠色基金、東吳基金、華潤元大基金等。
相關研究指出,基金經理的離職會對基金的規模和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背後,記者了解到,基民等市場主體對基金經理隨意「暴走」的行為也有一些異議。
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很多公募上。
工銀基金10月12日公告顯示,工銀恒嘉混合基金聘任林念為擬任基金經理,王不再擔任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需要指出的是,當時該產品是一只尚未發行的新基金。原募集期為8月15日至8月29日,原擬任基金經理王調整為10月17日至11月29日。
發行前變更基金經理的原因是,原擬任基金經理王已於9月底離職。根據該基金的招股說明書,王軍於2011年加入工銀瑞士瑞信銀行基金,擔任研究部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金融地產研究團隊負責人、基金經理。今年9月23日,王因個人原因向提出辭職。新任擬任基金經理林念,2014年加入工銀瑞士瑞信銀行基金,現任副總經理(主管工作)、專戶投資部副投資總監、基金經理。
事實上,基金經理在產品發行或成立前後離職的不只是上述基金。
華安優質精選混合基金成立於2022年7月20日,首次募集規模為12.36億元,由基金經理肖恩管理。7月21日,華安基金聘請了新的基金經理劉長昌,為肖恩2022年8月5日離職做鋪墊。至今,該基金由劉長昌一人管理。
此外,鄭東容暉天天益中短債基成立於2022年2月10日。基金經理為應傑希和史銳科。它出來的第二天(2月11日),史瑞克就因為個人原因離職了。早在2020年6月11日,綠色基金旗下的綠色宏源純債基金成立。次日6月12日,綠色基金宣布更換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宋因個人原因離職,基金由新聘基金經理管理。
據不完全統計,東吳基金、華潤元大基金等公募也出現了新基金成立後一個月內基金經理離職的現象。
引發市場熱議。
從以往來看,基金經理的離職通常發生在產品管理一段時間之後。尤其是對於一些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百億級」熱門基金,基金經理的變更是否會影響老基金的運作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新基金經理下台」現象也不例外。
工銀瑞士瑞信銀行基金最近表示,上述事項已按規定在中國資產管理協會辦理了相關手續。基金經理離職很正常,新基金還沒發行,對投資者沒有影響。
一位市場投資者告訴記者,基金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理財產品,不管是基金公司發行的,還是基民購買的,主要考慮的都是管理產品的基金經理。一方面,新基金髮行之前,有很多環節,比如申請、審批、通道設置等。基金經理也是經過嚴格程序確定的;另一方面,基金進入發行階段,基金經理往往成為最大賣點,基民往往「慕名而來」。如果在短時間內更換基金經理(尤其是在基金即將發售或剛剛成立的時候),必然會給市場「太突然」和「有些隨意」的印象。
「我更擔心。深圳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如果他持有的基金經理換了,他會直接給基金公司打電話,然後就知道新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會不會很不一樣。」基金的投資經驗主要是基金經理帶來的。基金經理換了之後,我不確定他帶來的投資體驗會不會有很大的變化。為了避免不確定性,我大概會贖回一部分基金,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下一步。但也有人告訴記者,他在買基金的時候,更看重基金本身的投資取向。無論哪個基金經理管理,只要基金投資不違反合同,都是可以接受的。
離職會影響基金規模和業績嗎?
Wind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來已有245位基金經理離職,接近去年同期離職人數(260人)。2018-2020年同期離職人數分別為184人、145人、205人。
中泰資產管理基金業務部總經理蔣成認為,從基金經理的角度來看,換一家公司有兩個原因,一是個人價值最大化,二是社會價值最大化。蔣成以「為民辦公」為例,稱私募是利潤率較高的業務,個人收入可能更高。但業績未必比管理公募好。民辦不一定能提升社會價值,但可能會提升個人價值。
天投谷基金評價中心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基金經理經營管理、業績考核壓力、職業規劃調整等因素,基金經理變更已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必然現象。
具體來看,從規模變動來看,偏股型基金對基金經理變動的影響比偏債型基金更敏感,部分偏股型基金甚至一度出現300-400億元規模變動的極值。收益率方面,偏股型基金整體收益率受基金經理變更影響較大,整體業績波動區間在-20%-20%之間。極值的存在會進一步擴大業績波動範圍。此外,基金經理變更對偏債基金影響不大,整體業績波動範圍在-4%-4%之間,但也有極端情況。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認為,從更長的發展周期來看,基金公司應該成為優秀的人力資源公司。不斷建立專業的人才梯隊,無論是投研團隊、隨行服務團隊、產品還是中後台賦能團隊,隨著公司的發展,不斷以客戶需求為核心,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不斷產生新的人才,是公募基金髮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編輯:諾諾
校對: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