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21年,1023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52.03%。收益為正的股票型基金有1004只,其中650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0%。
齊,投資時報研究員
在公募基金中,長期投資已經被監管者和從業者所提及,投資者越來越傾向於從長期維度選擇基金。
為了勾勒出中國基金行業長期表現的全景,根據海通證券、銀河證券、Wind等各方數據,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對中國基金行業過去七年、五年、三年的海量數據進行統計研究,推出中國基金行業馬拉松大師賽2022。
統計數據顯示,剔除2015年之後成立的基金,截至2021年末(下同),可以統計過去7年業績的股票型基金有1023只(僅包括主力代碼基金,下同),平均收益率為152.03%。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有1004只股票型基金7年收益率為正,其中650只產品淨值翻倍。另有19只基金在過去7年中收益率下降,12只基金淨值跌幅超過10%。
基金方面,納入各基金公司統計的股票型基金的7年收益率是平均計算的。剔除樣本中產品少於3只的基金公司後,2015年至2021年共有10家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200%,其中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的有7家,規模在1000億-100億之間的有3家。
主動權益:只有一家錄得負收益。
2015-2021年,a股市場首先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大牛市。當時上證綜指達到歷史第二高峰,達到5178點。但同年下半年,市場由牛轉熊,2016年初有所融化。
此後市場一路調整。2019-2021年出現結構性牛市,消費、科技、新能源等板塊輪番上漲,波動也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股票型基金的表現如何?
在此期間,能夠獲得業績數據的751只主動股票型基金的7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80.11%。其中,只有TEDA宏利品質生活未能取得正收益,收益率為-9.79%。根據Wind的資料,該基金成立於2009年4月9日。截至今年9月16日,TEDA宏利品質生活自成立以來的總回報為8.51%,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66.32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末TEDA宏利品質生活的管理規模僅為0.13億元。該基金中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基金連續60個工作日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另有750只產品淨值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近7年收益率超過100%的基金有584只,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交銀先進製造A,收益率為635.2%。交銀趨勢優先A的表現也可圈可點,7年期收益率627.55%。此外,新華信誼C、萬家產業優選、華安安心消費服務A近7年收益率均超過500%。
被動權益:平均收益率為76.54%
被動股票型基金組中,可以統計過去7年收益率的基金有217只,平均收益率為75.64%。其中,209只產品獲得正收益,占比96.31%。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國泰食品飲料A、華夏上證主力消費ETF、匯添富中證主力消費ETF、嘉實中證主力消費ETF四只基金近七年收益率均超過300%,分別為376.85%、354.74%、319.4%、315.09%。
此外,華夏上證醫療健康ETF、博時創業板ETF、招商上證消費80ETF、招商上證消費80ETF聯接A、博時創業板ETF聯接A、易方達滬深300醫療健康ETF等6只產品收益率均超過150%。招商金融50A、諾安中證100A等43只基金的7年期收益率在100%-150%之間。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鵬華中證傳媒、匯添富中證金融地產、申萬菱信中證申萬證券A等8只基金近7年淨值下跌,其中申萬菱信中證申萬證券A表現最差,收益率為-41.35%。
值得注意的是,申萬菱信中證申萬證券A成立以來的總回報並不理想。截至9月16日,該基金自2014年3月成立以來已錄得14.37%的收益率,而同期滬深300上漲86.02%。同時,申萬菱信中證申萬證券A管理規模縮水。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管理規模為18.75億元,較去年底的23.93億元減少5.18億元。
股票型QDII:整體表現略差。
相比主動股票型基金和被動股票型基金的表現,股票型QDII基金給出的答案略顯不足。
數據顯示,近7年可統計收益率的股票型QDII基金有55只,平均收益率為69.9%。其中,45只基金做到正收益,占比81.82%。
在美股十年牛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7年來收益率翻倍的13只股票型QDII基金中,有9只產品的名稱包含「納斯達克」、「美國」、「S&P」等字樣。
具體來看,國泰納斯達克100、廣發納斯達克100聯接A、國泰納斯達克100ETF位列前三,收益率分別為297.28%、289.77%、286.45%。此外,華安納斯達克100人民幣A、大成納斯達克100過去7年的收益率也超過了250%。
另一方面,收益另一端的股票型QDII基金淨值也大幅下降。7年來,10只產品收益率為負,5只基金淨值跌幅超過20%。其中,華寶S&P油氣A人民幣墊底,收益率為-38.92%。
基金:一家公司平均收益率不到50%
七年來,中國資本市場跌宕起伏,牛熊轉換頻繁發生。7年也能更好的考驗一家基金公司的長期投資能力。有哪些基金公司從中脫穎而出?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計算出各基金公司統計數據中包含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7年收益率。剔除樣本中產品數量少於3只的基金公司後,62家公司平均收益率超過100%,1家公司平均收益率不足50%。
在管理規模超千億元的基金公司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歐基金、邢正全球基金、鄭東資管、交銀施羅德基金和民生加銀基金。其股票型基金近七年的平均回報率分別為259.3%、258.3%、248.54%、241.08%、227.79%。
第六至第十位的基金公司分別是農銀匯理基金、銀河基金、萬家基金、浦銀安盛基金、景順長城基金,7日平均收益率超過180%。
管理規模在100億-1000億之間的基金公司中,有3家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7日平均收益率超過200%,從高到低依次為新華基金、諾德基金、金鷹基金。
整體表現最差的是金元順安基金。其股票型基金近7年平均收益率僅為43.65%,在符合篩選標準並納入統計的68家公司中平均收益率最低。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金元順安基金旗下共有5只股票型基金,金元順安成長動力、金元順安價值成長、金元順安創業板動力,可算7年收益率,無一業績翻倍。其中,表現最好的金元順安增長勢頭強勁,收益率僅為64.15%。
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基金公司中,益民基金、富安達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的7日平均收益率均超過100%,分別為152.98%、148.93%。在該陣營的基金公司中,天治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的7年平均收益率為95.24%,是唯一低於100%的公司。
股票基金類別的7年平均回報率
註:數據截至2021年底。來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