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曾子健每經編輯:彭水平
投Z世代吧,Z哥最現實。
周末是深入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
最近有很多讀者在後台留言問Z哥,他最後持有的基金又回到原來的價值了。於是,基金淨值又開始調整了。這個時候需要賣出還是贖回?又怕被套牢,又怕踩了空後面的行情。好糾結啊!
圖片來源:圖片網-500560291
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確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說到保險套,每個人都可以拿著。只要他們抓住他們,他們遲早會回到本身邊。當你離成本區很遠的時候,你可以抱著它。讓利潤跑起來,拿著最舒服。
最難的是,現在經過半年的折騰,很多產品終於回歸了原樣,結果市場出現了波動,基金出現了調整。那麼,你到底想不想賣?
如果你又是被套VS踏板空怎麼選擇?
事實上,目前的糾結已經在市場上有所反應。
先說指數。周二上證指數最高反彈至3424.84點,隨後開始出現調整。到周五,指數跌至3356點,再次遠離3400點整數關口。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3424點的短期高點,其實離上證綜指的年線(3435點)已經很近了,似乎要重新站上年線,但結果是徒勞的。
消息面上,市場調整的原因很多,國際油價大跌,反復爆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都給市場帶來了不利影響。
技術上,年線帶來的壓力也很明顯。上證指數的年線也可以理解為過去一年整個市場的平均成本。如果你能站在前面的線上,那麼你就站在了過去一年的平均成本線上,大部分人就開始賺錢了。
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市場出現調整,這可能也和大家的持股心態有很大關係。終於到了「逃」的時候了。
所以這個時候很多基金投資人開始考慮贖回,牛嚴俊(每經:njcjnews)認為很正常。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贖回基金,出現了基金淨贖回的情況,就意味著基金經理不得不賣出股票淨值來應對,那麼股市調整是必然的。
無論是贖回還是繼續持有,都是不同投資者的選擇,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只要做出選擇,就要承擔不同選擇的後果。這時候如果選擇贖回基金,可能的後果就是踩空行情。
為了解釋這個結論,中歐基金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來討論這個問題。中歐基金認為,如果基金回本後立即賣出,需要做好後續拜訪空的準備。
根據郭盛證券研究的歷史數據發現,市場在上一輪下跌後見底,上漲過程中出現大規模贖回。市場上漲期間,贖回偏股混合型基金較多,如2019年1-4月、2020年5-7月。但結合後續市場表現可以看出,經過上述兩期的贖回操作,滬深300指數依然保持上漲,說明當時贖回的投資者錯過了後續市場上漲。
當然,史料統計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這一次,該基金終於回到了原來的價值。誰能準確判斷未來市場是漲是跌?
想好這三個問題再做決定。
所以,此刻,是我們做出另一個選擇的時候了。雖然歷史不會簡單的重演,但是在做選擇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我們急需贖回基金的錢嗎?
所謂的急用,比如買房付首付,馬上要換新車,或者孩子馬上要上大學,或者是因為治療需要一大筆額外的費用?
如果真的需要,那麼就應該贖回。如果沒有額外的費用,現在就不用贖回了。
第二,如果贖回,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
如果我們沒有額外的開支,而是找到了更好的投資標的,那麼贖回是沒有問題的。比如今年上半年,市場劇烈波動。此輪下跌後,投資者發現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無法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可以考慮投資一些波動不大、收益預期相對較低的產品,比如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等固定收益產品。這也是可能的。
但如果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標的,不妨考慮繼續持有手中的資金。因為,今年上半年以來,真正能把你的錢還回來,或者說正盈利的產品就那麼幾個。如果你的產品已經回到了原來的價值,或者取得了正收益,說明基金本身就不錯,比大多數產品都好,那為什麼不繼續持有呢?
第三,你持有的基金是否發生了本質變化。
比如基金經理有沒有換成一些閱歷淺,實踐經驗少的基金經理?還是基金經理在投資風格上變得隨波逐流,投資方向發生了變化?如果有,那麼也可以考慮贖回。當然,這些在基金二季報公布後會更加明顯。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買基金是為了還本嗎?
很明顯,如果我們買的產品足夠優秀,基金經理自己也能在大幅回撤後短時間內恢復。這樣的基金,在極端的市場環境下,能夠快速反彈,說明其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可能更加優秀。績優股有望抵禦黑天鵝事件,跟上市場復蘇。
那麼,這類基金經理同時具備擇時建倉的能力。在市場好轉時,他們利用倉位優勢,在市場下跌時提前減倉,在市場反彈時提前加倉,尋求提高淨值修復的彈性空。
好吧,綜上所述,基金是否回歸到原來的價值,不僅取決於我們的主觀判斷,是否需要錢,是否有新的更好的投資標的,還取決於客觀因素,比如基金本身的質量,基金經理是否足夠優秀。
事業單位看下半年:不悲觀
另外,對下一階段的市場走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年上半年觸底後,市場接下來會怎麼走?當然,這也是至關重要的。
最近,睿君資產創始合夥人杜長勇在一次在線交流中分享了當前市場所處階段、市場主要矛盾等問題清單。
杜長勇是興全基金早年的鐵三角之一。他是中國第一只可轉債基金的基金經理。2015年創辦睿君資產,工作近30年。
杜長勇表示,在市場大幅上漲之後,我們覺得在這個階段,市場短期能否持續,可能需要看後面的相關政策,隨時保持觀察。我們沒有說很樂觀,馬上會有大反轉,但我們也沒有悲觀,因為市場估值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整體刺激政策必然會來。
對於目前比較熱門的一些曲目,杜長勇認為其受歡迎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預期。所以總的來說,我覺得在市場的這個階段,我們可能還是會堅持我們過去的判斷。牛市的後半段,波動會比過去更大。
市場在這個位置並不悲觀,但未來會反復波動,基本在這樣一個階段。
另外,近期有多家券商發布了對下半年市場的看法,在此進行總結和分享。
中信證券表示,下半年仍將延續總量政策,前期積累的政策將於6月生效。「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依然寬鬆。預計三季度LPR一年期下調0 ~ 5bps,五年期下調5 ~ 10bps。視第四季度國內通脹和經濟形勢,LPR可能繼續下調。財務上,預計6月份專項債額度下發後,下半年會更加活躍。特別債務的擴大,發行新的特別國債,以及其他彌補赤字缺口的工具可能成為潛在的優勢點。結構性政策也有望加速,各有亮點。接下來市場進入估值切換階段,穩定增長和「專業化創新」逐漸占據主導。
中信建投表示,從中期來看,a股會像2012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行情:總量增長乏力,流動性充裕且不斷改善,增長風格占優,中小盤風格占優。市場最強的主線將是中小市場持續增長的方向——「繁榮中小市場」。
CICC認為,海外交易從「滯脹」變成了「如何走出滯脹」,中國在疫情防控上力求「穩增長」。中國股市目前的估值處於歷史區間的低位,具有中線價值。下半年市場內外部環境仍可能面臨一定挑戰,上遊空之間需要更積極的催化劑支撐。建議投資者先求「穩」,再伺機「進」。CICC預計,隨著疫情負面影響的逐步消化和穩增長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a股整體利潤有望同比逐季回升,2022年a股利潤可能做到2.3%左右的小幅正增長。
興業證券表示,經過年初以來的大跌,市場已經處於中長期底部。但仍有部分投資者擔心調整不到位,因為本輪下跌無論從時間還是跌幅來看,都不如前幾輪。但機構認為,a股已經被機構化力量改變。在當前時點,市場應該告別熊市思維,做好長期布局。
興業證券表示,今年以來已將新能源、半導體、軍工這三個關聯性強、科技屬性最硬的板塊概括為「新半軍」。經過年初以來的系統性調整,「新半軍」有望成為下半年的突破方向,引領市場「亂中求勝」。
(風險提示:股票型基金屬於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文件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使用,文件中表達的所有信息或觀點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對基於文件內容的最終操作建議不做任何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使用本信息中的任何內容所造成的任何損失,我概不負責。我國基金運作時間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過去的定投業績不代表未來的業績,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基金定投與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投是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但定期定投無法規避基金投資的內在風險,也無法保證投資者的收益,更不是替代儲蓄的等價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前,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審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後,因基金運作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基金淨值變動等引起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國家商業日報
國家商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