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8月16日,華寶中證科技領先ETF(簡稱「科技ETF」)登陸上交所。上市僅三天,該基金規模翻倍,成為a股歷史上最快的ETF。這說明資金在追捧科技領域。除了ETF,還有哪些參與科技股的機會?
統計顯示,剔除QDII產品,現在基金名稱中帶有「科技」字樣的公募基金有52只,今年以來平均收益23.9%,好於所有偏股型基金。其中,表現較好的主動管理產品有郭芙創新科技混合、國聯安科技動力股票、上投摩根科技前沿靈活配置混合、匯豐晉信科技先鋒股票、廣發科技動力股票等,今年收益超過40%。
投資者可重點關注「科技主題」基金。目前這類基金有22只(每一類單獨計算)。這些基金主要在科技創新主題領域,主要涉及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重點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端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很多新的技術創新在路上,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新基金的申報情況。
此外,目前有半導體、5G等一批重點布局的概念基金,其中不少是指數基金,比較適合想布局科技相關概念,但又不想專注個股的投資者。
上海財富研究員張婷認為,目前科技股的估值已經遠低於三年前。戰略上,靠勞力力和超發貨幣的老路已經行不通了。科技板塊是未來扶持的重點,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於科技進步,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政策傾斜。目前從科技板塊利潤來看,在減稅降費和政策傾斜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板和中小板利潤有所回升,邊際有所改善。所以中長期來看,確實可以布局科技板塊。
「建議布局5G、電信、電子、計算機等板塊,選擇細分行業中相對優質的龍頭股。因此,如果通過公募基金進行布局,則需要觀察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業績水平、是否具有科技板塊的研究背景以及目前的重倉是否在科技板塊。另外,在比較業績的時候,公募基金這種科技題材應該以創業板和中小板指數為基準,而不是以滬深300股票為基準進行比較。張婷表示,布局科技的風險在於,科技股特別成熟的公司很少,所以選股能力很重要,波動比傳統大盤藍籌基金更大。
好基金分析師曾表示,如果要布局科技概念基金,選擇值得信賴的選股基金經理,最好是在科技行業工作過的基金經理。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除了關注名稱,還要看基金的歷史持倉情況和基金經理的專業背景,因為有些基金名稱有「技術」,但持倉的「技術」含量並不高。
本文來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財經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