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裝潢的業主來說,審查報價是前期最重要的事之一。
它關係到每個環節的增項,一份詳細的裝潢報價單除了工程項目,還應該包含主材和輔材的品牌、型號、規格、單位、數量、單價、人工費、合價,以及施工工藝等全部項目詳細列清。
只有單價及數量,而忽略具體品牌型號的報價單都不靠譜。
我常常聽說很多業主抱怨,自家報價相比之前了解的公司,貴了不少。我想對大家說的是,您只是對比了總價嗎?
項目數量,項目包含的工藝,以及輔料用料和房屋面積數,您認真看了嗎?裝潢公司魚龍混雜,有很多利用低報價去吸引客戶的,我看過他們的報價,施工工藝及其簡單。
作為一個要裝潢房子的業主,就要對自家的房子負責,好幾張的報價單不是只看最終報價的數字,稀里糊塗的在報價單上簽字,你就要為後期的坑買單。
那如何去看報價單呢或者說什麼報價單才算是合格的?
1. 結合裝潢設計圖紙看看你的房子到底有多少項目需要施工,具體的施工項目和面積是否與自家情況一致。
一般的家裝公司的報價單是帶不走的,他們怕業主拿著報價單去和其他公司直接比較,一比較所有問題就很透明的呈現出來了,所以大部分業主在跟設計師談完了方案以後,基本腦子里就只記得總價了。
但設計師不給報價單沒有錯,這是行業規則,也是防止同行之間的惡意行為。所以在談論方案報價時,現場問清楚,現場算面積,問設計師每個施工項目的作用,是不是必須要做的項目。
這樣整個過程結束後,你對自家裝潢的情況和裝潢公司的情況就基本有個大概的了解,就不會有裝潢前期對比的拖延,以及比來比去也不知道比什麼的問題了。
你拿低報價比別人好輔材,根本沒有可比性!
2. 不要避諱談增項。
一提到裝潢增項,有的業主就抵觸,真的有非幹不可的增項,您能不做嗎?乾脆就大大方方的擺在台面上問設計師,你們還會產生哪些,一定會發生的或者可能會發生的隱形增項。
什麼叫隱形增項?就是房子在未還原到原始架構之前,你無法判斷需要拆除到什麼程度或者修復到什麼程度。
還有水電,如果家裝公司是按實測實量來收費的,讓設計師估價,並書面承諾在合同上,上下幅度不超過多少(不超過15%)
3. 搞清楚主動增項和被動增項,例如吊頂,背景牆。
前期的設計環節,不要只聽描述的畫面感,要看實際效果。如果確定了再換,設計師或者工長先提的,這叫被動增項,您自己提的這就叫主動增項。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所以,作為一個聰明的業主一定要做到以上幾點,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一定要告訴業主怎麼甄別報價。這樣,整個裝潢過程所產生的費用就非常清晰明了。
先小人後君子的合作也會讓大家真誠相待,而且自己也省了心,也不浪費設計師的時間。每個交費節點產生的費用心里也有了底。
自己知道錢花在哪里,整個裝潢過程才會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