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財報季##財報#
跨界「打劫者」紛湧而至,退市與上市交替。波詭雲譎的家居市場,7個月來暗濤洶湧,疫情後市場復蘇的同時,一場變局也在醞釀。
- 居然之家與紅星美凱龍,本是「天敵」的兩大競爭對手,卻握手聯合;
- 貝殼80億全資收購聖都,再次發力家居;
- 歐派索菲亞「定制雙雄」行銷主帥互換,開啟「透明戰」;
- 敏華(芝華仕)進軍定制家居,控股那庫家居,持股70%。
圖:來自網路
一切似乎都在加速,但業績成績單上,有人在奮起直追中復蘇,也有的人已消亡不見。
截至7月21日,21家上市家居企業發布盈利預警,平均淨利潤增幅在170%-220%之間,家居行業整體回暖,兔寶寶、德爾未來、喜臨門、萬華化學等淨利潤至少翻番,德爾未來預計最高增幅可達881%。
在整個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大環境下,為緩解成本壓力,我樂家居在產品端下功夫,曲美家居向板材研發發力。在資本市場上,國內家居企業上半年共完成了11起並購和30輪融資,供應鏈和智能賽道仍是資本寵兒。
數據來源:裝配互聯整理統計
家居高管們上半年頻繁減持上市企業套現,也是一大關注點。截至6月底,至少有22家上市家居企業被減持,合計減持16094.62萬股,涉及金額約30億元,其中森特股份、浙江美大、老板電器、堅朗五金和名家匯成高管減持最多的企業,減持金額均過億。
不同的視角之下,整個家居行業都呈現出不同的紛爭,特別是超28家企業衝擊IPO背後的資本加持,以及業內高管的人事變動,更是令業內話題十足。
原歐派家居副總裁楊鑫入職索菲亞,索菲亞原副總裁劉澤勤則加盟歐派,一出「定制雙雄」行銷主帥互換,開啟「透明戰」,頗為引人注意。
除此之外,家居圈上半年離職的戲碼似乎更多,如奇信股份副總裁朱勇珍、巨力索具董事、總裁張虹、ST雪萊董事葉劍平的辭職,或因業績承壓、理念沖撞,或因無股權激勵和高薪誘惑。
圖:來自網路
也有更為無奈的,如惠而浦中國的多名高管相繼辭職,概因格蘭仕對惠而浦中國發起要約收購,包括總裁艾小明、研發副總裁黃育楷、財務負責人何衛權、監事劉志超和人力資源副總裁魯濤等在內皆辭職。
與他們跳槽、辭職相比,帝歐家居董事鮑傑軍、丁同文的職業生涯遭遇滑鐵盧,二人6月1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調查通知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為了避免對帝歐家居再融資產生影響,兩位董事雙雙辭職。
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羈押之後,其挪用資金、職務侵占一案也已宣判,有期徒刑十年,並處沒收財產50萬元。吳長江對重審一審判決不服,已表示上訴。
圖:胡潤全球富豪榜部分截圖
上半年最為刺激家居圈神經的,還是老板們的財富。在胡潤發布的全球富豪榜上,中國家具行業共14人上榜,歐派家居姚良松、紅星美凱龍車建新、居然之家汪林朋、索菲亞江淦鈞和柯健生、好萊客沈漢標夫婦和夢百合倪張根等都在榜單之中,其中姚良松成為全球家具行業首富。
這些家居大佬們,皆浸淫行業多年,胸中都有一套馳騁疆場的看家本領,但是卻不得不防那些跨界而來的搶食者。
4月29日,國美打扮家官宣新的家居家裝平台戰略,以All in的心態掀起行業透明戰。黃光裕出獄後的首次公開露面,便是為打扮家站台,宣布國美進軍家居業,目標是在2024年做到5000億元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家裝數據整理統計
貝殼、阿里、京東等線上線下巨頭的各路人馬也在爭相進場。
2021年,貝殼開啟新家裝、新家居、新家服新賽道,並全資收購聖都家裝。從2019年開始探索家裝領域,到2020年推出被窩家裝App切入家裝賽道,再到今年7月80億全資收購聖都家裝,貝殼的步伐邁的很快,一年一跨越,試圖通過新居住領域業務打造貝殼找房第二增長曲線。
圖:來自網路
阿里巴巴推出家居家裝平台 「躺平」APP,並聯手居然之家進行增資,企圖搭建海外融資架構,加碼大家居行業的設計生態價值平台。
不同於貝殼和阿里自己打造品牌,京東則是選擇入股尚品宅配。尚品宅配通過定向發行股票引入京東作為戰投,股權受讓完成後,京東將持股尚品宅配8.8%,總耗資11.94億元。
在定制行業,尚品宅配的營業收入僅次於歐派家居與索菲亞,居於第三名。借助尚品宅配的供應鏈優勢,京東可以做到打造泛家居產業互聯網平台的目的,而尚品宅配也因此收獲了兩個漲停板,並借勢京東的資源發力整裝業務。
數據來源:TalkingData最新研報整理統計
互聯網、電商巨頭之外,房企也在加速布局家居領域,5月29日,碧桂園地產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現代築美家居,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西部家居智造基地,占地798畝,2年建成,3年投產,6年內總產值達到150億元。
恒大也宣布進軍智能家居,恒大星絡家居計劃兩年建店500家,並招募2000位城市合夥人,未來還將投入3.8億元用於全國500家旗艦店的裝潢、上樣等。恒大希望將星絡家居業務打造成其新的業績增長點。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這些跨界者或收購,或戰投入股,或聯手老牌勢力,正在不斷地分食家居市場,「原住」企業想要借勢,跨界者想要搶食,一拍即合,通過打造平台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但終歸到底,還是巨頭之間的遊戲,中小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疫情之後,家居行業「馬太效應」愈發明顯,規模小、競爭力弱的企業則被加速淘汰出局
今年上半年以來,至少有30家家居企業宣告破產,涵蓋家居賣場、木質家具、軟體家具、床上用品、竹木制品等多個細分行業領域,包括曾名動一時的利豪沙發、環渤海家居購物廣場等企業。
不僅是小企業,紅星美凱龍這樣的家居巨頭也接連向遠洋集團、遠洋資本出售其旗下的紅星地產70%股權和7家物流地產包,回籠資金超60億元。星絡家居背後的恒大集團近期則是負面纏身,被標普下調評級至「B-」,評級展望為「負面」。
優勝略汰,適者生存,是市場不變的法則。
因經營不善,今年上半年多家企業被迫撤出資本市場,繼航標控股宣布港股退市後,宜華生活也被迫摘牌。有驚無險,亞振家居於5月13日起復牌並撤銷退市風險預警,股票簡稱由「*ST亞振」變更為「亞振家居」。
如果將新三板退市企業納入在內,數量更多。銀禧光電、賽耐比、昀豐科技、歐怡迪、立洋股份、迪生光電等多家LED企業相繼終止掛牌。進入7月,摩點文娛、輝騰能源、格特隆也宣布終止掛牌。
但新三板與港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不同,退市並不能說明企業的生存狀況,有的企業確實是被迫,但也有不少企業是主動退市,尋求更好的發展,或轉戰港股,或衝擊A股。
有人退,便有人進,一大批新鮮的面孔正在登陸資本市場,為泛家居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今年上半年至少已有7家企業成功上市,依次是王力安防、真愛美家、羅曼股份、大自然戶外、玉馬遮陽、德才裝飾和塗鴉智能。
圖:來自網路
還有一大波企業正在衝擊IPO征途中,繼2018年港股IPO失利後,家裝平台土巴兔砍掉了自營家裝業務,轉戰A股創業板衝擊IPO;箭牌家居和朗斯家居相繼遞交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致歐家居創業板IPO完成輔導已完成輔導,趣睡科技戰IPO……
如同物管領域一樣,家居行業也迎來一波上市潮,僅7月1日一天就有箭牌、朗斯、書香門地三家企業遞交招股書;截至7月27日,至少有29家企業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正在排隊等待中。
數據來源:家裝數據整理統計
當中,博泰家具、港創建材原擬在上交所主板、深市中小板上市,但已終止IPO,證監會決定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
而在這波上市潮之下,各路資本都在摩拳擦掌,以期分得一杯羹。如有屋家居的背後是海爾集團;慕思IPO,歐派、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是股東;群核科技有IDG資本和高瓴資本加持。
隨著這些企業逐步上市,拓寬融資管道,獲得資本市場的資金加持後,一場新的市場之爭也會隨之到來,屆時又是一番新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