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國官方就信息安全問題對中國企業實施了四輪嚴厲制裁,對華為的發展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華為手機業務,因為麒麟芯片無處代工,銷量暴跌,營收銳減。華為銷量受損,讓國內高端手機市場恢復了蘋果的霸主地位。
美國除了對國內企業進行芯片制裁,還鼓勵國內企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轉向其他市場,蘋果就是其中之一。
蘋果手機銷量的增加讓其代工廠富士康大賺了一筆。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商,富士康一直是蘋果最堅實的合作夥伴。聽說蘋果轉移了產業鏈,可以說是行動迅速。目前主要是拓展在印度的業務。看來我們真的可以及時告別蘋果了。
自2017年以來,蘋果一直在推動供應鏈遷移計劃,以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當時蘋果將iPhone的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了印度,但在印度生產的主要還是老款。從去年開始,蘋果進一步開始了在印度生產最新款iPhone 14手機的計劃。並且計劃到2025年,印度工廠將承接蘋果全球25%的產能,這應該是富士康在印度設廠的原因。
然而,蘋果在向外搬離的過程中似乎並不那麼順利,多次出現嚴重事故導致訂單出現問題。不僅是印度工廠員工的素質不行,需要全方位的培訓,此前印度的一場大火更是讓蘋果的訂單延期很久。最終,為了及時完成這部分訂單,富士康還是轉移到了鄭州的工廠。雖然蘋果的工廠遭遇了這一系列問題,但蘋果依然堅持搬離的計劃。然而,蘋果的外移似乎並不那麼順利,多次嚴重事故導致訂單出現問題。印度工廠員工不僅素質不行,還需要全方位的培訓。在此之前,印度的一場火災讓蘋果的訂單推遲了很久。最後,為了及時完成這部分訂單,富士康把工廠搬到了鄭州。雖然蘋果的工廠遇到了這一系列的問題,但是蘋果仍然堅持外遷的計劃。
富士康作為蘋果的代工廠商,一直非常依賴蘋果的訂單。正是因為拿下了蘋果的訂單,富士康才在幾年內飛速發展,走在了製造企業的前列。
可以說富士康和蘋果是相互成功的。蘋果的產品受到大眾的歡迎,給富士康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訂單。所以富士康在大陸的員工一度漲到130萬,以保證蘋果產品的生產。富士康也很重視蘋果。按照雷軍的說法,富士康為了蘋果大單,把小米的訂單推遲了兩個月,足以說明富士康對蘋果的重視程度。
當美國開始制裁時,富士康直接切斷了華為的代工。可以說其立場非常明確。而在蘋果計劃從大陸遷移的時候,富士康已經準備率先在印度等地設廠。
據《華爾街日報》得到的消息稱,富士康母公司鴻海也在考慮在印度的擴張計劃,包括開設新廠、提高iPhone組裝數量,年產量預計提高到2000萬部。根據華爾街日報獲得的信息,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也在考慮在印度的擴張計劃,包括開設新工廠和增加iPhone組裝數量。預計年產量將增加到2000萬輛。
然而,富士康最近突然宣布,將在印度矽谷新建一座價值約7億美元的iPhone組裝廠。這個決定也得到了蘋果的認可。這是什麼意思?此前,即使不考慮成本,蘋果仍然沒有將整個產業鏈轉移到中國,因為擔心由於官方的宿命,如果當地官方要求停止組裝,會影響整個銷量。
新的組裝廠意味著蘋果將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的決心,也說明蘋果真的要和中國說再見了。
盡管蘋果試圖將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以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但印度市場和生產基地與中國相比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蘋果和富士康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大陸市場成就了他們。
蘋果和富士康正是在中國大陸碰撞發展起來的。大陸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高素質的勞力力,世界一流的供應鏈體系,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些都是印度無法比擬的優勢。
富士康更是如此,富士康須得永遠記住,是中國藍領工人的業務能力,成就了富士康如今的成就,並非所有國家的工人都如同中國工人一般的素質。富士康更是如此,必須時刻記住,是中國藍領工人的專業能力成就了富士康的今天。不是所有國家的工人都和中國的工人素質一樣。
印度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仍缺乏中國生產基地的優勢。首先是人事問題。印度工人素質低,不願意加班。在有緊急訂單的情況下,我還是按時下班,以至於印度工廠的產能沒有被提上去。
此外,R&D的技術與員工的能力不匹配,印度員工在完全掌握技術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在組裝技術上,iPhone產品的良品率勉強過半,對產量影響很大。
其次,印度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還需要進一步的建設和完善,上下遊配置還不夠完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投入。相比之下,中國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體系已經相當成熟,已經成為蘋果主要的供應鏈基地。
但隨著富士康在印度的擴張,蘋果的依賴性會逐漸減弱。富士康擁有豐富的製造經驗和技術積累,規模效應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是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能夠快速響應客戶的要求,為蘋果提供全流程、定制化的服務,保證產品的正常供應。如果富士康在印度的業務繼續擴大,蘋果將能夠更靈活地選擇其供應商,以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然而,富士康的新廠並不會對蘋果的業務產生立即的影響。蘋果在印度的業務增長仍然很慢,而且與中國大陸的業務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隨著印度逐漸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重要中心,這個趨勢可能會逐漸改變。蘋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在印度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以加強其在該市場的地位。不過,富士康的新工廠不會對蘋果的業務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蘋果在印度的業務增長仍然非常緩慢,與中國大陸的業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隨著印度逐漸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重要中心,這種趨勢可能會逐漸改變。蘋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在印度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加強其在該市場的地位。
可以說,富士康在印度建設新工廠是一個有趣的變化。這說明蘋果和富士康的合作正在發生變化,也說明富士康正在尋找新的市場來擴大業務範圍。
對於蘋果來說,富士康在印度的擴張可能會減少其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並促使蘋果在其他國家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對於富士康來說,印度市場的擴張也有風險。他們需要在印度市場建立高效的供應鏈和生產體系,才能在這個市場取得成功。
對於蘋果來說,退出中國的目的無非三點。一個是擔心卡脖子的衝擊,擔心產業放在國內,後續容易受到限制。如果分散在很多地區,可以降低這個風險;其次是受美國官員的影響。畢竟是美國本土企業,按照戰略執行無可厚非。最後是成本的問題。雖然中國製造業的工人素質很高,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薪水提高了,生產成本也大幅提高。當他們轉移到印度工廠時,他們獲得了廉價勞力力。
無論如何,對於蘋果和富士康來說,他們的業務已經逐漸趨於國際化,他們的決策和行動也需要適應全球化的趨勢。然而,全球化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全球範圍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對企業產生重大的影響。無論如何,對於蘋果和富士康來說,他們的業務已經逐漸國際化,他們的決策和行動需要適應全球化的趨勢。然而,全球化的進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全球範圍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例如,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給全球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美國官方的保護主義措施影響了許多公司,包括華為和富士康。由於美國官方對華為的制裁,富士康不得不停止為華為代工,這對富士康的業務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同樣,美國官方對中國製造業的打壓也影響了蘋果和富士康在中國的業務。
另外,勞力力成本也是影響全球化的一個因素。近年來中國勞力力成本的上升迫使富士康考慮搬出中國的可能性。雖然印度的勞力力成本相對較低,但印度的生產基地和供應鏈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富士康在印度的業務也面臨一定的挑戰。
此外,環境保護和勞工問題也可能對全球化的發展產生影響。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高,企業需要承擔更多的環保責任,更好地保護員工的權益。所有這些因素都需要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充分考慮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富士康在印度的新工廠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變化,它表明了蘋果和富士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然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也在不斷增多。企業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制定更加完善的戰略和規劃,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富士康印度新工廠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變化,這說明蘋果和富士康與中國的關係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然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也在增加。企業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制定更加完善的戰略和計劃,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至於消費市場,中國的蘋果手機市場一直非常強勁。一旦蘋果將其產業鏈全部轉移到國外,相應的便利條件將不復存在。特別是中國對進口商品的檢查非常嚴格,然後就會出現商品跟不上銷量的問題,這是蘋果需要自己面對的。
對於富士康移師印度,央視曾做出如下評價:一個企業要多方面發展,不能只盯著一個地方,一味依賴蘋果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如果不能培養出自己獨特的能力,被市場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的國家非常歡迎在中國合作的公司,並感謝他們為中國人民提供就業機會。然而,沒有必要對那些退出中國的公司征收保留費。
同樣,除了富士康,還有一些處於蘋果上下遊供應鏈的其他國內企業,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將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中,可以加強與本土品牌的合作,多方位發展,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企業與任何企業的過分依賴。同樣,除了富士康,蘋果上下遊供應鏈上還有其他國內企業。他們要有心理準備,不要孤註一擲。他們可以加強與本土品牌的合作,全方位發展,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企業與任何企業之間的過度依賴。
富士康的產業轉移當然會對中國的製造業產生影響,但要知道這是國家製造業發展的必要步驟。國家在不斷發展,科技和經濟水平達到一定水平,主要依靠低成本勞力力的製造業也急需轉型。
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已經開始主動放棄蘋果代工,而是選擇與國內新能源行業合作。代工低端產業永遠不是長久之計。中國製造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掌握產業鏈中上遊,加快產業升級,用技術掌控話語權。
蘋果和富士康的一系列舉動肯定會對中國市場產生影響。曾經,三方的合作達成了雙贏的關係。蘋果和富士康堅持變革後能否得到滿意的結果,不得而知。畢竟中國的市場沒有蘋果還能繼續,而如果蘋果真的失去了中國的手機市場,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嗎?我們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