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阻止少子化的趨勢,日本會消失嗎?
最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一名顧問發出了令人震驚的警告,他說:如果我們不能減緩出生率的下降,從長遠來看,日本將不復存在。
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
一邊是老齡化,一邊是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作為典型的發達國家,日本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
說起來也不奇怪。
因為在今天的日本,有三個典型問題到現在都沒有解決。
生產力的發展和分配制度不匹配生產力發展與分配制度不匹配。
首先是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分配制度根本不合理。
說白了,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曾經被稱為亞洲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但是階級固化還是很嚴重的。
普通人很難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年輕的普通女性。
你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他們的社會平等不是北歐福利社會的事後平等,而是再分配前的市場收入平等,主要體現在醫保和年金上。
在這樣的機制下,享受社會福利的優先對象是老年人,其次是男性和女性。
這是一方面人力不足,一方面全職家庭主婦,一方面年齡大孩子少,另一方面沒有育兒福利造成的。
在這樣的負面buff的疊加下,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肯定是不想生孩子的。
而且,僅僅這些問題就夠了,日本社會還非常缺乏向上的動力。
我們都說,不勞無獲。
但是日本的現狀是,一分收獲需要一分努力,兩分收獲需要非常努力,三分收獲需要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這樣的現實下,普通日本青年很難通過努力改變命運,只能通過資歷一步步發展。
然而,這種機制並沒有使成本上升的現狀變得更加容易。沒有家庭背景的底層年輕人當然更不願意生孩子。
現代化的進程下,生育收益為負在現代化進程中,再生產收入為負。
第二是在現代化進程中,日本青年生孩子的收入幾乎是負數,而且不是一點點損失,而是失血。
你什麼意思?說白了,小農經濟時代,孩子可以自由養,多個寶寶無非就是多雙筷子。每個人肯定都傾向於出生。
畢竟家里每多一個人都給了他們安全感和經濟能力,他們可以一起參加任何工作。
但是現代社會不一樣了!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為其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諸多問題操心,需要源源不斷的金錢和精力投入。
最終結果還不確定。
換句話說,花了幾千萬日元,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畢業成人。
他面對的可能還是一個教育、求職、醫療、住房困難的社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希望夫妻雙方如何選擇?
一方面是養的貴,一方面是對孩子未來的不確定。最後還是不生的好。
說到底,在這種模式下,生孩子無非是給企業主增加了勞力力,給社會增加了消費,變成了給別人的「人口紅利」。
所以日本這個東西歸結到本質上。
生育和撫養的費用不應該完全由家庭承擔。既然生育率高,對少數富人更有利。
那麼應該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稅,並以補貼的形式分配給普通大眾,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以促進社會公平。
每個人都想這樣生活,不是嗎?
文化層面的內卷文化內卷化
第三個問題是文化層面。
日本生於中國,核心還是儒家文化,信奉內卷體系,即一個人只有經歷苦難才能成為主人。
雖然卷在日本的收入不高,但確實決定了你的地位。
起薪多少,工作體面不體面,以後有沒有出路,基本都是由人生的某些階段決定的。
這也決定了現在的日本中產家庭,只要不死,就會死。
其實肝臟的代價也很明顯,就是少生孩子,把有限的資源扔在一個孩子身上,避免階級下降。
這也導致了生育率的崩盤!
雖然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從懷孕開始就給驗孕券,定期去醫院驗孕,生一個孩子有40多萬日元的生育津貼,免費上幼兒園,免費給孩子治病。
但還是影響不大。
這就是為什麼一直有這樣的警告,日本不扭轉就不復存在了。
總結摘要
當然,這其實是誇張的說法,絕對不可能消失。更大的問題應該是消費不足,社會負擔沉重,經濟滯脹或倒退等等。
有什麼辦法解決嗎?個人覺得還是挺難的。雖然也有機智的網友給出建議,但是不容易覺得不願意活下去。
在日本,禁止所有醫療單位實施節育和絕育手術。人工中斷懷孕是違法的,禁止出售避孕藥。怎麼會這麼難?
誠然,這是一種手段。
但對於日本社會來說,不僅僅是生孩子這個目標。
而是包括生育,夫妻可以在父母的頭銜下承擔所有的努力,然後撫養孩子,繼續為社會提供生產和消費。
沒有這個前提,所謂的人口對社會沒有幫助,反而是負擔!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