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如果你現在去德國街頭採訪,問問他們最擔心什麼?
老年人可能會說「通貨膨脹」,年輕人可能會說「今年聖誕節我們該怎麼過?」
而你最想聽到的,關於他們對「口罩事件」的恐慌,卻好像並沒有人提及。你最想聽到的是他們對「口罩事件」的恐慌,但似乎沒有人提到。
德國「全面自由化」已經一年了,德國人早已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節奏。「口罩事件」對他們來說早已成為過去。
雖然周圍還有人在不斷轉正,但根本沒人在意,因為由於病毒變異,所以轉正後的症狀都很輕微,根本不需要去醫院治療。
截至到今日,德國感染人數已經達到了3638萬,而德國的總人數只有8320萬,這也就意味著,將近一半人口,都已經被感染過了。到目前為止,德國的感染人數已經達到了3638萬,而德國的總人數只有8320萬,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人口受到了感染。
我有一個住在德國的朋友。疫苗剛研發出來的時候,她帶著2歲的兒子和丈夫去接種。
但打完預防針後,還是很不幸。
當時測出陽性那天,她非常害怕和擔憂,不停地問我「怎麼辦」,她說:「我自己得病不怕,就怕孩子有問題,孩子真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怎麼活?」她被檢測出陽性的那天,非常害怕和擔心,一直問我「怎麼辦」。她說:「我自己不怕生病,就怕孩子有問題。如果我的孩子出了什麼事,我該怎麼活?」
當時我一直安慰她,但語言蒼白無力。
直到第三天,兒子高燒退了,食欲恢復了,在家里調皮搗蛋,把玩具扔得滿屋子都是,她疲憊的臉上才終於露出了笑容。
後來她聽做幼兒園老師的鄰居說,這種病毒對孩子的影響最小。在她的班上,有18個孩子呈陽性,但其中13個沒有症狀,其他的都是輕度的。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這個病毒就沒有那麼友好了。然而,對於成年人來說,這種病毒並不那麼友好。
朋友和她老公,在家隔離,吃藥自救,高燒3天。接下來的一周,他們都咳嗽,流鼻涕,肌肉酸痛,渾身無力,就像重感冒的症狀。
連續兩個月不知道自己的口味,應該就是他們說的「口味退化」吧。
雖然病情持續時間長,但幸運的是,奧米克隆有致病性但不致命。即使是正面的,我心里也有底。
自從朋友全家中招康復之後,她的心態就完全轉變了,以前是「嚴防死守」,周末休假,從不帶孩子出門玩,生怕感染。自從她朋友家中考恢復後,她的心態完全變了。她以前「嚴防死守」,周末休假,從來不帶孩子出去玩,怕傳染。
當我不得不出去的時候,我的朋友們也戴著口罩,在他們的口袋里攜帶酒精。完事後,我馬上回家,在外面一刻也不敢停留。
但是現在,我的朋友完全變成了「平躺」的心態。她告訴我:你擔心的事情遲早會發生;但是真的發生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是一回事。
其做到在奧米克隆傳播的這麼廣,我們逃不過農歷的初一,也未必逃得過十五。
特別是城市里,大家都避免不了各類社交,你無法預料,是否跟別人的一個擦肩而過,就讓你陰轉陽。尤其是在城市,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各種社交。你無法預測自己是否與別人的擦肩而過,這會讓你變得消極。
只有那些流動性幾乎為零的偏遠山村才能隔離病毒。
有些德國人很樂觀,一積極就喜出望外。
他們說:「我終於可以一個人了,可以在家打一個星期的遊戲,演一個星期的劇。我不用上學,不用工作,不用擔心,所以被親戚指責不誠實。」
不想上班,不愛上學,似乎是全世界年輕人的「通病」。
不過,奧密克戎雖然對年輕人和孩子的影響不大,但對老年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不過,雖然奧米克隆對年輕人和兒童的影響不大,但對老年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畢竟老年人的抵抗力和恢復能力較弱,但也不必過於擔心。只是恢復期延長,同樣的死亡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德國的街道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的生活狀態,娛樂場所保持開放,無需任何證明就可以隨意進出。
其中有少數零星的「積極人士」。只要他們感覺好,不需要臥床,他們出去玩是很平常的事。
因為在德國,檢測和隔離都不是強制措施,全憑自覺。因為在德國,檢測和隔離不是強制措施,只是有意識的。
至於口罩,戴不戴看心情。
從最初的反對自由化,到現在的自由化,正面案例的數量不增反減。突然,我有點激動:這場疫情的勝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