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投資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規劃、實施和優化管理。
推薦要看:【1年領100萬「0本金退休」實驗32】最終完結!4個提醒留給嘗試0本金退休投資的你
投資是資產的配置,是自己投資組合的構建。是投資決策中最重要的環節,也可以說是投資中最重要的。
一、資產配置的本質
1.廣義資產配置
廣義的資產配置與每個人的人生規劃息息相關。
當我們年輕時,我們的人力是最重要和最寶貴的資產。我們需要在工作中學習,訓練,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越來越有價值。
從小到大,我們結婚,生子,組建家庭。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逐漸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同時,我們的生活、工作、娛樂、未來養老都面臨著不同的資金需求,需要做好規劃。
在這方面,眾所周知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四象限圖」很有代表性,對每個想做投資規劃的人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家庭資產的10%放入「要花的錢」——現金帳戶,通常可以存入活期、餘額寶、零錢存折等。,以便隨時提取,用於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開支。金額大約相當於3-6個月的生活費。同時具有防止失業、突發疫情等未知變化的功能。
家庭資產的20%作為「保命錢」,算是風險管理帳戶。主要用於配置醫療保險、重疾險、壽險、意外險等。,以防止因重大疾病和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一夜返貧。
家庭資產的30%作為「賺錢的錢」,也就是投資帳戶,這是我們本章要重點討論的話題。「為賺錢的錢」投資於股票、股票基金、房地產等高收益高風險帳戶。投入帳戶的錢,短期內可能賺錢,也可能虧錢。我們主張「閒錢」可以用來投資。
家庭資產的40%作為「資本保值增值的錢」,屬於未來幾年可能用到的錢。相當於一個相對穩定的金融帳戶,通常投資於保險、信托、債券等低風險資產。
上述配置比例是標準普爾對全球10萬個家庭進行調查並分析其理財方式後得出的最合理、最穩定的家庭資產配置方式。
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資產配置比例也不可能一樣。但是,S&P四象限圖所傳達的理念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一定要留足日常備用金和應急資金,把近幾年需要的錢放到穩健的理財帳戶里,剩下的「閒錢」可以用來投資。
2.縮小資產配置: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
狹義的資產配置主要是針對標普四個象限中的「賺錢的錢」和「保本增值的錢」,按照投資需求在不同類型的資產中進行分配,通常是通過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和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資產配置,來構建合適的投資組合。
構建投資組合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平衡收益和風險的過程。
通常,行權期相同或相近的國債到期收益率稱為無風險收益率。
在投資業績評價中,無風險收益率被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
如果投資國債,可以獲得無風險收益。
投資各類信用債,就要承擔無法回報的風險,同時承擔更高的風險就要獲得風險補償。
投資權益類資產可能面臨資產價格波動甚至破產的額外風險,因此應獲得較高的風險補償。
以此類推,偏債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另類投資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是不同的。我們在進行資產規劃、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時,應充分考慮它們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從而確定投資於哪些基金以及每只基金的比例,以滿足自己的投資需求,做到自己的投資目標。
第二,開始自己的投資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但是我們大部分的投資都是很隨意很隨意的,缺乏事前規劃基本是常態。直到經常虧損,被套,才發現投資並不容易,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管你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計劃、執行、最優管理是投資必經的三個階段,而計劃是開始投資的第一步,也是決定投資成敗的最重要的一步。
1.弄清楚有多少錢可以用來投資。
明確自己(家庭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根據自己的預期收入,留足6-12個月的生活費和應急資金,看看自己能投資多少資產。
必須用「閒錢」投資,也就是近幾年用不上的錢。我覺得S&P四象限建議的3-6個月的生活費還是太少了。一旦因失業或疫情可能中斷收入,3-6個月的生活費儲備肯定不現實,容易影響我們的投資心態。
2.正視自己的風險偏好,明確自己的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
1)在面對自己的風險偏好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需要明確:
投資只能「保財」,也就是保值,讓財富增值到一定程度。
把投資當成創造財富的手段,把自己的財富在短時間內翻十倍或百倍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高杠桿、高頻率的交易,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基本上是一條不歸路。
你到底有多大的風險承受能力,和你的財務狀況、投資認知、性格有很大關係。
錢多了,現金流充裕,承擔風險的能力肯定更強。我覺得這個因素比性格更重要。畢竟冒險是需要實力和資本的。
沒有現金流入的時候,會考驗一個人的投資認知和性格。
投資認知決定了我們的投資信心,不斷提高投資認知是投資心理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毅力對於「承受」波動,尤其是大幅下跌是不可或缺的。
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確定自己是低風險、中低風險還是中高風險的投資者。
當然,一個人的風險偏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投資經驗的不斷豐富,風險偏好水平會逐漸定型。
2)投資期限可分為短、中、長期,不同的投資期限對應不同的投資目標。
目前貨幣基金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基本不會出現負收益。我們把它當成一個現金產品,所以把購買純債基金作為投資的出發點。
基於目前純債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隨時入市不虧損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所以最短的投資時間應該是一年半到兩年。
而如果加入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如果只是在階段高點買入,回報為正需要更長的時間。
我們先來看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809004蔡東基金指數)在前期高點後再創新高的時間。
對於偏債混合型基金(平均水平),如果不小心在當時的最高點買入,3.82年就達到了歷史新高。也就是說,任何時候買偏債混合型基金,都需要持有4年左右才能獲得正收益。
再看偏股混合基金指數。如果在2007年最高點買入,需要7.5年才能獲得正回報;而如果在2015年最高點買入,要5年才能解套。
如果隨時買被動股票型基金,保證正收益的時間會更長。
當然,我們前面列舉的都是歷史上的極端情況。
其實我們的投資完全可以避免在最高點買入,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比如「一個簡單易行的基金買入策略」)在相對低點買入,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我們的投資獲得正回報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投資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正收益,而是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盡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所以我們在做投資規劃的時候,要給自己設定盡可能長的投資期限。
持有純債基金的低風險投資應不少於兩年。
偏債混合型基金主要持有的中低風險投資應不少於三年。
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主的中高風險投資,應該在五年以上。
或者反過來,我們需要根據多長時間不用自己的富餘資金和自己的風險偏好來確定投資什麼樣的資產(基金),進而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
低風險投資,收益目標可以錨定中長期債基金指數;對於中低風險投資,收益目標可以錨定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中高風險投資,可以使用(主動)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作為自己的業績比較基準。
3.制定具體的投資計劃。
1)建立投資組合
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建立合適的投資組合。
2)如何做到?
買入、持有、獲利回吐的具體方法和方案。我會有後續文章詳細介紹,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3)後續優化和管理
在實際執行中,可以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對組合進行微調。我會有後續文章詳細介紹,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第三,用基金構建投資組合的基本思路
1.不同的風險偏好對應不同的投資組合。
①低風險投資
使用主動管理型純債基金或指數型純債基金構建投資組合。
②中低風險投資
使用偏債混合型基金構建投資組合,或者使用約80%偏股混合型基金+20%偏債混合型基金構建投資組合,或者使用約40%平衡混合型基金+60%純債基金、20%股指基金+80%純債基金構建投資組合。
有更多的選擇,很多情況下,取決於你首先接觸和偏好的基金類型。簡而言之,達到8股配2股毛債就夠了。
③中高風險投資
穩健的投資計劃:
3股7債4債6債全部債券;
布朗的永久投資組合:股票25%,長期債務25%,黃金25%,現金(工具)25%;
達里奧的全天候投資組合:40%的長期國債+15%的中期國債+30%的股票+7.5%的商品+7.5%的黃金。
適度激進的投資計劃:
6債券4,7債券3,6債券3商品黃金1。
激進投資方案:
100%偏股混合型基金組合;100%股票基金組合。
2.根據投資者的知識體系和對投資基金的自我認知,用基金構建投資組合有以下思路:
1)主動投資組合
所有主動管理基金都應該用於構建投資組合。在實施和優化管理階段,需要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貨幣和財政政策變化等情況及時調整成分基金。,努力獲取自己的阿爾法收益;也有可能「放手」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施展才華,把專業的事情留給專業的人,而不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貨幣財政政策變化等及時調整成分基金。在實施和優化管理階段。
2)被動投資組合
所有被動管理基金(指數基金)都應該用於構建投資組合。在實施和優化管理階段,要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貨幣和財政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成分基金,努力獲取自己的阿爾法收益;在實施和優化管理階段,不需要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變化等及時調整成分基金。,從而完全平躺,獲得市場平均收益(貝塔收益)。
3)混合投資組合
一些主動管理基金和一些指數基金用於構建投資組合。在實施和優化管理階段,需要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貨幣和財政政策變化等情況及時調整成分基金。,努力獲取自己的阿爾法收益;也有可能在不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貨幣財政政策變化等及時調整成分基金的情況下,在「平躺」的基礎上獲得主動基金的部分貝塔收益和部分超額收益。在實施和優化管理階段。
4.多少資金適合建立一個投資組合?
這是我和投資人交流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先說我長期習慣的持有基金數量。當然是指重倉的股票型基金。買基金當觀察倉不算。我一般以10-15個基金經理管理的主動股票型基金為底倉,大部分時間底倉會占我總投資的80-90%;剩下10-20%的倉位,我會選擇機會逆勢布局2-3只行業主題指數基金。
同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主動型基金有時會因為限購等原因買入多只,但策略和倉位高度相似,所以同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只能算作一只。這樣我重倉的股票型基金數量通常是10-15只。
持有多只主動型基金有兩個原因:一是任何一只過去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未來都沒有穩定到可以取得好的業績,用更多優秀的基金經理來保證整體良好業績的穩定性;二是利用基金經理不同的能力圈子和投資風格來分散基金配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體淨值的波動幅度,增加中短期倉位的「舒適度」。
除了傳統的成長、價值、平衡風格之外,基於對未來a股市場很可能結構化的判斷,我特別指派了三位風格「靈活」的基金經理,包括穩健風格、「景氣獵人」和特別注重市場反饋的投資理念和風格。總之,我對多基金配置原則的理解是,不應該有兩只完全同質的基金,否則就失去了分散配置的意義。
經常有網友說他錢少,不用分幾個基金。他一個人能掛一只基金嗎?我的回答是,配置的目的是分散風險,增加確定性,不應該因為資金的多少而不同。今年年初,如果今年掛了單只明星基金,今年的投資體驗肯定很差;我們不要嘲笑那些在基金里失態的人,罵基金經理,因為我們不是聖人。職位太重,壓力太大,難免會心理失衡,做出一些看起來很可笑的事情。
所以持有幾只基金比較合適?各類投資者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應該有標準答案。
我擁有10-15只基金;我分析過一些fof,他們的重倉基金數量一般在10-15只;本人參與過三家基金公司公募的基金投資產品體驗,這三只投資產品中也有10-15只基金倉位;工銀財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數目前成份股數量為24只…
多幾只風格不同的基金,在不同的行情下可能漲得更好,可以平滑波動,一定程度上減輕投資者的心理負擔。但與此同時,資金分散配置在中短期內不夠激進,會導致中短期整體表現平庸。
但配置更多優秀的基金,長期來看並不會降低收益,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把年化收益率15-20%的基金全部配置,配置5只、10只甚至100只基金,長期年化收益率依然是15-20%;配置更多資金的目的是降低波動性,獲得更高的回報提取比例。
也許很多投資者並不認同中短期「平庸」的投資業績,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投資者連「平庸」的基金業績都拿不到,因為追求高收益的糟糕投資體驗會導致「越想要越得不到」。
因此,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配置5-15只不同風格的基金,從收益提取比例來看,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有網友「指出」我。為什麼這麼複雜?為什麼不選擇一兩只最好的基金呢?問題是哪一個或兩個在5年或10年後才最出名。事先不可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如果你相信自己對波動有很強的承受能力,也可以嘗試只配置兩三只具有上述「靈活」風格的基金。它們的特點是換手率高,有一定的輪動特徵,攻擊性強,中短期表現突出,但波動更大。
還有一種更極端的情況,就是聽了別人的好基金後,因為害怕錯過任何賺錢的機會而買入,結果自己手里有幾十甚至上百的基金。不要拿這種投資人開玩笑。他們能買到這麼多現金流好的基金,正在走向「成熟」的路上。他們只需要慢慢做減法,設定一定的收益率目標,比如年化20%,達到目標後獲利,轉入5-15只不同風格的基金。
其實在我看來,持有幾十個或者幾百個基金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絕對分散可以讓我們不太在意每只基金的漲跌。長期「渾渾噩噩」地持有,一定比反復折騰後的收益率要好。
無論如何,無論你選擇多少基金,一個真正可行的方案和策略,必須保證你能安全地將大部分可投資的資金「投入」其中。否則,再好的想法也只會是「想得美」空中的城堡,成為名副其實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