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地理的文章
微信官方帳號:地球知識局
第2169名——新加坡越來越大
作者:阿可真的很嚴格。
稿件:顧/編輯:養樂多
新加坡作為一個眾所周知的島國,多年來一直被嘲笑領土狹小。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728.6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北京市海淀區和朝陽區的面積之和。
新加坡,一個小國,是典型的「城市型國家」▼
這片728.6平方公里的寶貴土地是1965年新加坡建國以來大量填海工程的結果。新加坡建國之初,國土面積只有581.5平方公里。到2013年3月,新加坡填海造地面積已超過1.3萬公頃,約占新加坡原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自1950年以來,大約有20%的陸地面積是從海洋中開墾出來的。
通過實施各項填海計劃,新加坡將在2030年前做到國土面積增加100平方公里的目標。
受面積限制的小型沿海土地
試圖通過填海打破地理邊界限制▼
開墾和振興國家
土地復墾在新加坡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如今,知名的新加坡地標,如樟宜機場、聖淘沙環球影城、濱海灣花園、來福士廣場等,都離不開填海造地。
新加坡第一次開發機會的填海造地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萊佛士爵士(Sir Raffles)於1819年抵達新加坡後不久,率先在他登陸的新加坡河岸邊填海,抬高地勢低窪的西南岸。填海工程完成後,土地被分割成許多塊,出售給商業投資者,新加坡河南岸成為新加坡的商業中心。
殖民者選擇這個貿易勝地,首先是為了把它改造成一個令人滿意的地方。
(新加坡城鎮規劃:Wiki)▼
隨著全球貿易活動的日益繁榮和1826年英國海峽殖民地的建立,新加坡獨特的港口地位日益凸顯。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港口設施的建設。之前的填海工程無疑為新加坡港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世紀的填海造地使新加坡的城市功能更加豐富,地位更加突出。新加坡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的行政所在地,從一個貿易港口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英國殖民城市。
新加坡的河海自然地理資源
充分利用殖民者的貿易資源。
幫助把它建成港口貿易的重要場所。
(1920年代駁船碼頭圖:一圖網)▼
1965年新加坡正式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後,優良的港口條件和廉價的勞力力成為新加坡工業振興國民經濟的關鍵。
陸地面積可以稱之為迷你新加坡。
獨立後可以走的發展路線是做貿易中轉站。
(60年代的套牌貿易圖:一圖網)▼
新加坡要吸收大量移民進行建設。
我們必須提供一些有吸引力的生活條件。
(安居樂業。圖片:Flickr)▼
隨著經濟發展計劃的成功實施,對工業、基礎設施、商業和住宅用地的需求也在增加,新加坡政府將注意力轉向填海。
1970年,嘉冷盆地開墾後建造的房屋(圖片:NAS)▼
位於新加坡西海岸的裕廊,成為新加坡填海發展工業的首選。隨著填海工程的迅速發展,裕廊工業區在1968年已有153家工廠,電子工業成為新加坡的支柱產業。
然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能夠創造更多經濟效益的石油行業。波斯灣的大部分原油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到東亞。位於馬六甲海峽入海口的新加坡,是自西向東原油海上運輸的「黃金集散地」。
李光耀意識到,與其只做石油中轉站,不如發展經濟效益巨大的原油加工業。1991年,為了發展龐大的原油加工業,新加坡決定通過填海將裕廊以南的7個小島合併成一個大島——裕廊島。
828 → 2022,從分散到整體
既方便了產業園區的整合,又節省了交通轉換的人力財力▼
裕廊島成為新加坡的煉油基地,新加坡的原油加工業在隨後的二十年里迅速騰飛。2008年,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三大石油交易和提煉中心之一。
除了裕廊工業園區,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也是填海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成果。1975年6月,為建設樟宜機場而進行的第一次填海造地超過5200萬平方米。最終,樟宜機場第一階段通過填海造地產生了870公頃的新土地,使總面積增加到1300公頃。
20世紀80年代以後,新加坡幾個著名的填海區
樟宜機場是大多數人抵達新加坡的第一站▼
1981年,樟宜機場正式通航,並在隨後的40年間發展迅速。如今,樟宜機場已經成為亞洲航運樞紐,擁有四個航站樓和一個綜合體。2019年,樟宜機場吞吐量突破6800萬人次,連續八年被英國Skytrax公司評為全球最佳機場。
集美貌與實力於一身的樟宜機場。
它是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
(圖片:shutterstock)▼
作為現代新加坡象徵的濱海灣的形成也得益於填海工程。20世紀60年代初,新加坡開始在新加坡河口附近填海擴建中央商務區。
60年代填海,70年代建設,一步步建成CBD。
(攝影:Yitu.com)▼
1992年,完成了濱海中心和濱海南部的填海工程,其中包括360公頃(890英畝)的沿海開發項目;新加坡的河口被分流到濱海灣,而不是直接流入大海。
新加坡的「國之精華」聚集在新加坡河口周圍▼
濱海灣填海工程在新加坡中央商務區附近增加了重要的濱水土地,為知名的商業、住宅、酒店和娛樂地產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如世界著名的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和金沙賭場。疫情發生前,每年吸引5000萬遊客的海灣邊花園也坐落於此。
濱海灣是新加坡高端商業和城市綠化的模板。
很多遊客流連的地方,其實都是填海造地。
(攝影:Yitu.com)▼
風沙危機
新加坡填海造地的原料主要有兩種:沙子和垃圾。
新加坡土地狹小,顯然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沙子來支持填海。只能靠進口砂來滿足施工需要。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統計,2014年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大的沙子進口國。
古代有個神話叫「魏微持一極木,必填滄海」。
但是現代填海是機械化和沙子。
(攝影:Yitu.com)▼
隨著全球工業原料的短缺,許多國家開始限制沙子的出口,新加坡的「進口沙」之路也越走越崎嶇。早在1997年,馬來西亞就宣布禁止沙子出口;2007年,印尼發布了對新加坡出口沙子的特別禁令,當時新加坡90%以上的進口沙子來自印尼;緊隨其後的是越南和柬埔寨。
沙子用途廣泛,正規管道中的供應總是供不應求。
走私管道更多的是來自非法采砂,對環境危害極大。
(印尼采沙圖:一圖網)▼
除了砂源短缺,采砂對河岸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以及對漁業和生態旅遊的負面影響也是促使許多國家限制采砂的原因。沙子扭曲的供應關係也催生了層出不窮的「沙子走私」案件。新加坡周邊許多國家的官員被指控參與走私沙子和收受賄賂。
今天的陸地面積比200年前增加了25%左右。
與海洋競爭的大部分沙子都是進口的。
(攝影:Yitu.com)▼
另一種原材料,垃圾,更容易獲得。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開始利用廢物和土壤進行開墾。1989年,新加坡環境部公布了開發海洋填埋場的構想,並選定新加坡南海岸的兩個小島作為建設地點。1999年,世界上第一個人造離岸垃圾填埋場——島高離岸垃圾填埋場在新加坡誕生。
1995年,島高島開始修建垃圾填埋場。
但這與傳統的垃圾填埋場不同。
取而代之的是在人工島上填滿焚燒灰,建立「自然保護區」。
(圖片:Google地球)▼
量還是很有限的,用不了太多年。
(圖片:Google地球)▼
環境問題
新加坡政府除了千方百計擴大土地面積外,還要面對填海造地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填海造地對於新加坡沿海的紅樹林來說,相當於「滅絕」。與萊佛士登陸新加坡時相比,新加坡95%的紅樹林已經消失。
20世紀以前,新加坡的紅樹林已經大規模退化。
早期建立的紅樹林保護區後來因經濟發展和填海需求而被取消。
現在紅樹林多集中在北部的柔佛海峽一帶,但也很零散。
(圖片:京京京) ▼
1819年,新加坡的紅樹林面積可能為7500公頃,而2011年,新加坡的紅樹林面積僅為6.59公頃,而且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北部的未開發地區。
1991年前紅樹林覆蓋面積
和近幾年的對比也是觸目驚心▼
沿海地區的土地開發也導致了新加坡珊瑚礁的消失。新加坡周邊曾經有60多個近海島礁,大部分位於新加坡大陸南部。自1970年代中期以來,在大陸和南部近海島嶼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工程。許多島礁被填海至礁坡,許多珊瑚礁生物因填海窒息而死,另一些則因水濁度增加而受到嚴重影響。自1986年以來,新加坡的大多數珊瑚礁已經失去了多達65%的活珊瑚覆蓋面積。
新加坡以其優美的環境和宜居的氣候而聞名。
它還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問題。
(圖片:Flickr)▼
填海造地還導致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領土爭端。2003年,馬來西亞還向聯合國投訴新加坡在柔佛海峽兩端的填海造地工程,稱新加坡侵犯了馬來西亞的領土主權。新加坡隨後對馬來西亞在柔佛的填海造地項目「森林城市」提出申訴,迫使該項目於2014年停止。
共享一個海峽,你填我填,誰也攔不住誰。
馬來西亞仍然堅持建設一個縮小規模的「森林城市」。
(圖片:shutterstock)▼
無休止的填海顯然是行不通的,於是新加坡開始對現有土地進行整合再利用。
2013年,新加坡城市更新局發布了大南部濱水區。從新加坡西部的巴西Pasir Panjang到東部的Marina East,有30公里的海岸線和2000公頃的土地,其中包括許多填海造地形成的工業區。前面提到,將南岸的四個港口合併和遷移到星期二的港口只是計劃的一部分。
南部沿海地區的面積可以達到濱海灣的6倍。
在規劃思路、建設方式、目標和功能方面
去了擴建後的濱海灣▼
南部海濱的發展目標是成為新加坡人未來生活、工作和娛樂的城市新門戶。
填海為新加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機會。這個熱帶島國的人民以永不放棄的精神創造了自己的土地,創造了新加坡繁榮的「奇跡」。
參考資料:
1 . https://www . Reuters . com/article/us-Malaysia-Singapore-sand-exclusive-iduskcn 1 ty 0c 4
2 . https://www . Reuters . com/article/us-Cambodia-sand-iduskbn 19 x 174
3 . https://www . smh . com . au/world/sand-wars-singapores-growth-come-at-the-environment-expense-of-its-neighbors-2016 02 25-gn3 uum . html
4 . https://www . today online . com/Singapore/explainer-why-sand-so-high-valued-and-results-over mining
5 . https://www . economist . com/Asia/2015/02/26/如此數量的沙子
6 . https://www . channel newsasia . com/Singapore/tuas-港口-填海-工程-兩個泊位-開放-結束-2021-2347421
7 . https://www . straits times . com/Singapore/the first-phase-of-tuas-port-completed-greener-concrete-be-explored-for-future-phases
8.https://zerowastecity.com/新加坡50年廢物管理-垃圾填埋場/
9 . https://www . ura . gov . SG/Corporate/Planning/Master-Plan/Urban-Transformations/Greater-Southern-water front
10 . https://www . property guru . com . SG/property-guides/greater-southern-water front-bto-mrt-31336
*本文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