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青年因家庭紛爭刺死父親,獲判6年監禁
新加坡一名19歲青年席家凱(Sylesnar Seah Jie Kai,音譯)於週一(9月30日)承認過失殺人罪(非謀殺),法院判處他6年監禁。2022年,當時年僅19歲的席家凱與47歲父親在家中發生激烈爭執,持兩把刀將父親刺死。
案發經過顯示,席家凱起初在憤怒情緒下刺傷父親兩次,之後因恐懼父親會在隔天殺死他,便追趕父親並持續砍向後者的頭部及頸部。席家凱事後向警方表示,他試圖砍下父親的頭部,因為他相信這樣能讓父親迅速死亡,而這正是他希望父親獲得的結局。
法庭審理過程中,精神科醫師證實當時這名青少年患有兩種精神疾病——慢性適應障礙伴隨憂鬱情緒及特定憂鬱症。席家凱於2022年初始被控謀殺罪,但後來降為過失殺人罪。
案發細節披露,席家凱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與姊姊、母親及父親同住在新加坡義順大道4號(Yishun Avenue 4)第653座5樓的組屋內。其父親席偉德(Eddie Seah Wee Teck,音譯)與妻子和孩子的關係緊張,經常對他們進行言語虐待。
「死者經常飲酒,酒後常對妻子和被告進行言語侮辱。在孩子們年幼時,他也曾對他們施以肢體暴力,」法庭文件顯示。
2022年10月10日傍晚約6點,席家凱放學回家準備洗澡。他的母親離家前往探視並照顧自己的父親,而席家凱的父親則在家中飲酒。席家凱洗完澡後,父親要求他立即打電話叫母親回家。年輕人表示想先吃完晚餐再打,但父親堅持要他立即行動。
隨後,兩人爆發爭執,父親席偉德嘲笑兒子是「懦夫」等,並用中文問他:「你敢不敢拿刀砍人?」感到憤怒和羞辱的席家凱拿起廚房的菜刀,在客廳向父親的右胸砍了兩刀,隨後返回自己的房間,而父親則離開了住所。
根據法庭文件,青少年開始擔心如果不殺死父親,父親會在隔天殺死他。於是他重返廚房,拿了兩把刀。
「被告認為他需要兩把刀才能制服父親,因為父親年輕時曾參與幫派鬥毆。」法庭文件說明。
青少年隨後離開住所尋找父親,發現他正朝組屋5樓電梯大廳走去。在那裡,他多次砍向父親的頭部和頸部。席偉德將兒子推向樓梯間,兩人為刀具搏鬥。
席偉德設法奪得一把刀,前往4樓接近鄰居的住所尋求幫助,但不久後便倒下。兒子大喊要人報警,然後躺在地上等待醫護人員和警察。
當警察於晚上7時16分抵達現場時,席家凱告訴他們他殺了父親,隨即被逮捕。他在警方筆錄中表示,他瞄準席偉德的頸部攻擊,因為他認為「斬首是最瞬間死亡的方式之一……這正是他希望父親獲得的」。
驗屍報告顯示死因是頸部割傷導致的出血。死者頭部、頸部、胸部、腹部、背部和四肢共有至少24處割傷。
席家凱於2022年10月和11月在新加坡心理健康學院接受評估,被診斷出患有慢性適應障礙伴隨憂鬱情緒以及另一種特定憂鬱症。學院的醫生發現,雖然青少年精神狀態健全,但憂鬱症「降低了他對行為錯誤性的認知能力和控制行為的能力」。
今年早些時候的另一份報告顯示,他的憂鬱症已經緩解,再犯風險也被評估為低。
副檢察官李德瑞(Derek Ee,音譯)和喬迪.凱(Jordy Kay,音譯)告訴法庭,即使人們處於「不幸的處境」中,也不能擅自執法。檢方求刑7至12年監禁。
「我們認同被告處境艱難,但即使一個人發現自己身處那種情況……家中有重大壓力源,以暴力奪取那個人的生命並非解決之道,這是不合理的,」李德瑞表示。
他還告訴法庭,儘管席家凱年輕且患有精神障礙,但他必須「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辯護律師邱喬伊(Joyce Khoo,音譯)和蘇尼爾.蘇西桑(Sunil Suheesan,音譯)請求法庭從輕處罰,建議判處不超過5年監禁。
「我們的委託人童年坎坷,他、他的姊姊和母親與父親的關係動盪不安,」他們說。
律師還強調席偉德多次行為失當,包括與妻子爭吵,以及多次表現出對女性的蔑視,對家人進行言語虐待。席偉德還會吹噓自己是幫派成員,當他使孩子不安時還會發笑。
「這場不幸悲劇源於家庭內部長期積累的不幸,主要來自我們委託人的父親,」蘇尼爾說。
「當我們委託人的父親行為觸發了委託人非典型的反應,而這反應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精神疾病,導致事情發展至不幸的結局。」
律師們表示,席家凱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
他們還指出,當父親倒下時,席家凱感到「難以承受」,並告訴父親他「一直恨他」。父親回應說:「對不起。我愛你。請原諒我。」這讓年輕人感到惱怒和不安。
席家凱試圖自殺,將刀放在自己的脖子上,但父親制止了他。
任何被判犯有過失殺人(非謀殺)罪的人將面臨終身監禁和鞭刑,或最高20年監禁、罰款或鞭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