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電。標題:細化措施的實施將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新華社記者
11月16日19時02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負壓手術室傳來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聲。雖然嬰兒的母親是新冠肺炎陽性者,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嬰兒安全順利地出生了。
針對「紅色代碼」和「黃色代碼」人員就醫難的問題,哈爾濱、呼和浩特、太原等地根據疫情情況設立了專門的「紅色代碼」和「黃色代碼」醫院,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滿足了疫情期間相關患者的醫療需求。
受病毒變異和冬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範圍和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當前,無論是出於對病毒變異的審慎,還是基於一個14億多人口國家的基本國情,我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都必須穩中求進、小步快走、不停頓,絕不能松手或「躺平」。
疫情防控任務艱巨繁重。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外防引進、內防反彈」的總戰略、「動態清零」的總方針。這是黨中央科學研究國內外疫情形勢,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
目前的重點是把各項優化措施落實到位。要快速抗擊重點地區疫情,集中力量抗擊重點地區疫情,全力保障群眾生產生活服務,解決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困難,讓疫情防控工作少一些「腸梗阻」,多一些「軟化劑」。
從各地各部門落實20條優化措施的實踐來看,各地專班在處理「層層加碼」問題上發揮了主導作用。許多地方和部門還設立了投訴平台和熱線電話,以及時促進解決人們的擔憂和焦慮,引導各方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疫情處理中遇到的一些「瓶頸」問題得到緩解,人們感受到了新的變化和溫度。
但也有網友反映,部分風險區域界定不明確,部分臨時封控信息告知不及時,部分居民管理和安保完全跟不上,部分核酸檢測場所大排長龍…我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棘手的、多重的問題。
減少「腸梗阻」的關鍵是提高快速反應和解決問題的機制。完整、準確、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準確把握實質,加強對該領域優化調整的指導,完善配套政策,督促落實各項措施。同時,提高防疫工作實效,在隔離轉運、核酸檢測、人員流動、醫療服務、預防接種、企業和校園服務保障、滯留人員救助等方面採取更加精準的措施。
發生疫情的地區,醫療機構要科學準確防控疫情,不得以疫情防控為由,對存在疫情風險的醫療機構「關停」或「查封」。對確有風險需要封控的醫療機構和相關科室,要強化應急機制,及時開展環境消毒和風險排查,盡快消除感染風險,做到快封快解。
更柔軟劑的關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第二十條優化措施中提到,高風險區域一般劃到單位和建築物,緊密結合點不再判定。面對這些新的標準和要求,有必要加強工作的針對性。面對一些群眾反映的基層防控「微堵點」,要切實推進疫情防控扁平化指揮,暢通「反饋-解決」綠色通道,打通生活物資供應配送「最後一公里」,最大限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
維護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既考驗能力,也考驗耐力。要充分認識抗疫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反復性,必須不斷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解決防疫關切。只有傾聽群眾的呼聲,看到人民的需求,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心和幫助,才能凝聚起共同克服困難的強大合力。
回望2020年,面對生死考驗和長期隔絕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廣大人民群眾不畏生死,不畏艱險,不退縮,或甘冒風險,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防控疫情做出努力,凝聚了中國人民同甘共苦的團結和巨大力量。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挑戰,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白白浪費。長城內外、長江南北,只有思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放鬆、抓各項防控工作,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全融為一體,才能築牢群防群控屏障,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