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連線]
9月27日下午,日本在東京日本武道館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了國葬。共有約4300人參加了儀式,包括來自約20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機構的代表。但由於日本預期的「豪華陣容」並未出現,岸田文雄首相的「吊唁外交」突變為「尷尬外交」;再加上國葬「創傷」可能的後續發酵,以及支持率逼近「警戒水域」等制約因素,注定安倍國葬最終得不償失。
「吊唁外交」突變為「尷尬外交」
參加安倍國葬儀式的外國政要,並不是日本所期待的「豪華陣容」。日本最希望美國能以最高規格出席,但美國已委派副總統哈里斯赴日,並非專程。他的下一站將是訪問韓國。然而不久前,美國總統拜登出席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著實讓日本自尊心受挫。看來在美方眼里,畢竟英國比日本重要,日本顯然高估了自己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其他現任國家元首或七國集團首腦都沒有來日本參加葬禮。都是前高管: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德國前總統武爾夫、義大利前總理倫齊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原計劃出席,但緊急取消行程,理由是要留在中國應對災害。但是在英國女王葬禮之前,加拿大也發生了自然災害。特魯多為什麼沒那麼多出席?
岸田在安倍手下擔任外相四年半,自認為是外交專家。為安倍舉行國葬,如果世界各國主管人都能來日本歡聚一堂,可以算是日本外交上一個非常顯著的成功,對岸田政權來說是一個加分項。可以說,岸田在國葬的安排和設計上可謂煞費苦心。
有分析指出,前總理吉田茂的國葬儀式是在他去世11天後舉行的。如果岸田只是單純想向安倍致敬,國葬儀式也不用安排在兩個月後。這兩個月只是為了給前來參加國葬的各國首腦足夠的時間準備行程。與此同時,安倍晉三及其政治派系在執政的日本自民黨中仍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舉行國葬儀式也能贏得「安倍派」的人心,給外界留下岸田繼承「安倍路線」的深刻烙印。
然而,盡管日本民眾反對,精心設計的國葬儀式如今卻變得「冷清」了。Taharamoto希望參加6000人的國葬,並與30名海外政要舉行會談。現在,這個期望太高了。難怪日本媒體評論說,岸田文雄的國葬是以所謂的「吊唁外交」為由舉行的,現在處於「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境地。
國葬「創傷」可能稍後發酵。
圍繞安倍的國葬,日本社會的抗議活動從未停止。27日,數百人仍在日本武道館附近的公園舉行國葬儀式的抗議集會。
日本共同社最近就安倍國葬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60.8%的受訪者「反對」和「傾向」,38.5%的人「讚成」和「傾向」。關於岸田對決定為安倍舉行國葬的解釋,67.2%的受訪者回答「不服氣」,只有28.8%的人回答「服氣」。
顯然,盡管岸田一再強調安倍的國葬是合適的,但這一決定並沒有得到日本國民的理解和接受。
國葬真正觸動了民眾的「痛點」,而這些「痛點」逐漸惡化為「創傷」。
第一,國葬費傷害日本輿論。據英國媒體報導,安倍國葬的費用高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國葬的實際費用。預計一半左右的資金將用於加強現場安保,另外三分之一用於接待外賓。有評論指出,舉行安倍國葬在法律、制度、程序、預算等方面都不成熟。它也是一個島國。希望參照英國國家元首的葬禮,找出一種能被本國國民接受的國葬形式。
日本人民不喜歡為一個已故的人花費如此巨額的金錢,這是很自然的,尤其是那些不喜歡安倍政權的人。不少日本民眾對此提出質疑,表示無法接受政府的解釋。他們表示,他們更願意「把稅收花在活人身上」,比如新冠肺炎的防疫、物價上漲補貼等社會福利。
日本共同社最新數據顯示,安倍國葬預計總費用超過1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00萬元),這筆錢將全部由政府用國家儲備支付。顧名思義,國家儲備基金主要是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撥款。一旦用於國葬,其合理性必然引發爭議。日本政府雖然可以自行決定支出,但使用時需要國會批准。立憲民主黨黨首岸田文雄堅決反對:「預備基金可以用於災害管理,但國葬不同,必須由國會決定。」
第二,國葬對日本孩子的誤導。國葬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讓日本國民很不舒服。安田正式宣布國葬後,神奈川縣川崎市、北海道代光市等地教育當局要求中小學降半旗,引發輿論發酵。有評論指出,在日本,僅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等重大災害時降半旗是史無前例的,但對於國內政治家來說。日本NHK報導稱,有專家指出,這種行為可能涉嫌違反國家基礎教育法。而且政府強制要求國民向安倍表示「哀悼」,還有違憲法規定的思想信仰自由,更讓人不願意看到未成年人過早被誤導。
第三,國葬本身是違憲的。二戰後的1947年日本國葬條款到期後,仍有一人享受國葬待遇,那就是1946年至1954年擔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但吉田茂是把日本從二戰後的「廢墟」帶向60年代經濟騰飛的功勛人物,安倍的功績似乎很難和他相比。更何況,即使吉天茂的國葬有這麼高的民意基礎,但因為違反憲法等問題,還是受到了很多批評。從那以後,歷任首相都不再遵循它。無疑,安倍的國葬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
此前有市民團體表示,「市民們很憤怒,認為沒有法律依據的國葬是荒謬的。」公民應該通過參與訴訟來聚集全國的支持者。政府未經國會討論動用國家儲備是違憲的。如果舉行國葬,會使人們的思想感情產生偏差,違反憲法第19條的相關規定。另一個市民團體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中止,要求停止預算的執行。但日本政府只是「輕描淡寫」地解釋說,國葬是內閣官房設立法規定的「國葬」,內閣會議的決定成為法律依據。
支持率逼近「警戒水位」
日本最大的門戶網站雅虎進行的網路調查顯示,在75萬選民中,反對為安倍舉行國葬的比例高達76%,而支持者僅占22%。可見反對安倍國葬的力量在日本根深蒂固。而岸田不顧輿論反對,執意推進國葬。強行服喪之後,接下來對他意味著什麼?
日本共同社、日本《產經新聞》、富士新聞網、日本每日新聞和社會研究中心等媒體近期的輿論調查均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已降至42.3%至29%,較上次調查下降13.9%至7%,創下岸田去年10月上台以來的新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自民黨的支持率也降至20%。但不支持率較上次民調上升9.7個百分點,從46.5%到50%不等,不支持率超過支持率。一些自民黨成員認為,不支持率會突然超過支持率,如果這樣下去,情況會變得非常糟糕。
日本政界有一個著名的「青木法則」,意思是如果民調中內閣支持率和政黨支持率加起來不到50%,那麼政權就有很大危險,可能會垮台。青木法則很好理解,政客們喜歡用它來衡量現政權的「穩定性」。
有評論指出,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是,如果本屆內閣的支持率繼續下滑,「後岸田時代」的爭奪戰將提前打響。(記者馬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