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報:日本大學的選美很「膚淺」

日本時報:日本大學的選美很「膚淺」

▲青山學院大學選美比賽決賽選手在後台準備。青山大學選美大賽決賽選手正在後台準備。

轉載自日本《日本時報》的報導:

吳雨姬正在擔心她的肩部肌肉。身材嬌小的20歲女孩說:「我覺得我的肌肉太發達了,讓我少了點女人味。」傳統女性氣質是她的目標。這位社區研究專業的大二學生正在參加東京青山學院大學的選美比賽。日本很多校園都在舉辦這樣的選美比賽,包括東京大學等知名大學。

雖然選美比賽在西方也很受歡迎,但在日本,選美比賽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是由學校的學生團體讚助的,這些比賽也延續了一種將女性置於刻板的性別角色中的文化。在日本,選美決賽入圍者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吸引成千上萬的粉絲和企業讚助商,一些人會繼續參加模特表演。比賽時,學術水平很少被提及。

這種比賽也被視為成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和出現在綜藝節目、娛樂節目甚至新聞訪談節目中的「人才」的管道,在這些節目中,人們更重視他們的外表而不是他們的技能或知識。

與西方相比,日本對美的定義更窄。那些少女特徵、大眼睛、身材苗條的女性被認為更可愛,她們主宰著電視劇、流行團體、廣告甚至動漫。在大學選美比賽中,粉絲也傾向於投票給那些體現傳統女性之美的人。

青山大學的選美比賽是日本最著名的比賽之一。該大學在網上發布的模特視頻展示了傳統女性的形象:在一個視頻中,三名女性討論她們的婚姻目標,而另一個視頻則展示了參與的女性烘焙紙杯蛋糕的過程。

近年來,日本大學的一些學生和老師開始質疑這種選美比賽的原則。批評家攻擊他們強加了僵化的審美標準,說他們違背了大學的價值觀。青山大學法學教授沈慧峰說:「大學生中的這場選美比賽簡直令人髮指,這助長了人們對外貌的重視。這種文化和價值觀在日本社會無處不在,整個大學文化都被它污染了。」

對此,該校去年發表聲明稱,選美比賽不再是學校正式節日的一部分,學校還成立了性別研究中心,以「取代刻板的性別意識」。

在一些大學,學生組織者正試圖將選美比賽的重點轉移到個性上。在東京上智大學,組織者要求每個候選人選擇一個社會挑戰作為他或她的個人主題,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

今年的獲獎者是一名19歲的社會福利專業學生,他關注柬埔寨貧困社區的垃圾問題,今年夏天在洛杉磯做志願者。但去年的亞軍江川瑪伊,一個21歲的非洲研究專業的學生,說每當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時,她都會收到一些類似「你很可愛」或「你很漂亮」的評論。她說,「如果看比賽的人沒變,就很難改變人們對比賽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