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利用LOGO的重復應用。
》裝潢參考資料:小樂良駒-居家軟裝設計裝潢的租屋改造術:
如果按照設計師的套路做法,這肯定過不了審美,肯定不行。
但設計師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希望顧客能從不同角度看到品牌LOGO,鼓勵消費者採取行動。所以我們要反復理解「設計的目的」——也就是賣貨。
門頭的設計是貨架思維和媒介思維,是指顧客從遠處就能看到、看清楚、識別準確,並立即採取消費行動。
門口的招牌怎麼設計?
想要做好設計,首先要擺脫「固有的錯誤認知」。只強調好看的設計,強行設計,版面設計都是有問題的。合格的設計需要美觀,但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賣貨。
想要做好設計,核心是讓設計師明白設計的目的。
設計的目的是銷售商品。
設計的目的是銷售商品。
設計的目的是銷售商品。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換句話說,賣不出去貨的設計都是耍流氓。店招也是為了賣貨,多賣貨,一直賣貨。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設計包裝的本質。
商品是信息,包裝是媒介。
消費者買不買取決於包裝,包裝是商品的全部。
所有的購買都是信息傳播的結果,涉及到傳播的路徑。
消費者接收信息,然後他們識別信息並採取行動。背後是信息的編碼和解碼,也就是交流的過程。
信息的編碼要求商家對商品信息進行有效編碼,集中所有商品的價值,洞察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埋下一枚可以遠程向消費者發射的「信息導彈」。對於消費者來說,我們希望當他們靠近貨架和商品時,能夠立即接收到「信息導彈」的信號,並識別導彈的信息。這個過程就是信息解碼過程。
消費者能否解碼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編碼時就要考慮清楚,站在接受者的角度思考。比如:biáng biáng,這種文字看到就看不出來,想寫也寫不出來,就是解碼不出來。意味著營銷和傳播上的成本非常高。
所以設計的本質是營銷傳播的成本。
如何設計好門頭?
1.明白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得獎,不是為了得到讚美。一個好的設計師應該達到「無我」的境界,不參加任何自私的雜念,始終明白「設計永遠是為最終目的服務的」,這樣才算事業。
2.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銷售。所以設計師永遠要明白設計的目的,是解決消費者購買的問題,比如看不到商品,看不到賣點,不想買等等。設計師要從客戶和廣告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作品。
3.設計就是「設計傳播」。設計的目的也應該站在分享者和傳播者的角度,所以設計就是設計「傳播」,讓消費者有拍照、發朋友圈、發社交媒體的衝動。
4.除了銷售,設計還關乎品牌資產。品牌資產就是品牌競爭力,品牌資產就是能給企業帶來消費的認知的總和,包括品牌符號、品牌花邊、品牌廣告語等等。
5.設計要符合「大眾審美」。我遇到過很多設計師盲目追求創新,為了創新而創新,最後做出消費者看不懂,設計師自己也看不懂的品牌符號。這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我們西方的紅法,強調設計不是創新,而是發現超級符號,直接拿來做品牌設計,象徵私有制,最後轉化為企業的品牌資產。
6、設計,不能有重傷。設計是「針線活」,必須做到極致。包括字體、圖形、線條、色彩,每一點都要恰到好處。我常說,設計師是一個「手藝活」,需要不斷的訓練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有了這些設計準則,我們能做好門的設計嗎?顯然不夠。
打造超級門?
一切行動都要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出發。在品牌應用上,要考慮如何應用才能獲得運營優勢。
這就要涉及到我們提出的一個重要理論「架子思維」。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街就是貨架,店就是產品,店招就是包裝,讓包裝會說話,快速與消費者溝通,自我推銷。
建造超級門的關鍵是:
1.獲得視覺優勢,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讓消費者被門口吸引,遠遠地停下來。
2,用色為兵。顏色的記憶成本遠低於文字,所以人們通常會把塗有顏色的門帶上,讓人們從遠處注意到這家店。也許顧客不一定能把字看清楚,但一定要把店做到整條街最亮。
為什麼中國大部分商店的招牌都這麼醜?
1.缺乏審美內涵:似乎他們的需求只說明這家店是做什麼的。
2.濫用字體:乍一看,大街小巷都差不多。都是路邊小廣告公司設計的,客戶沒有預算。他們的設計水平也一般,導致最後出來的招牌很醜。
3.體制問題:很多城市為了城市整體和諧,要求商家的店鋪風格統一。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反正如果是我的客戶,我是不建議選這麼多的,直接影響運營。
總結:
對於線下門店來說,街就是貨架,店就是產品,店招就是包裝,讓包裝會說話,快速與消費者溝通,自我銷售。
設計的目的是讓店鋪銷售,自動購買,繼續銷售。
所以在我看來,花錢買店招就是投資,就是變相花錢做廣告。捨得花錢。
作者:西方紅戰略營銷創始人李顯紅作者:李先紅,西方紅色戰略營銷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