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硬科技」板塊復蘇,南方基金詳細講解正確的投資姿勢。

近期上證指數在2900點上方震蕩時,半導體、芯片概念、5G等「硬科技」板塊強勢復蘇,相關主題基金也表現不俗,尤其是一些主動型股票基金。在「硬技術」投資領域,南方基金逐漸嶄露頭角,其相關主題基金表現出非凡的超額收益能力。如南方科技創新A(007340)年中成立以來淨值漲幅超過30%,在同類型科技創新基金中排名第一,南方信息創新A(007490)也取得了超過30%的良好業績。

推薦要看:強基金:高手在民間!基金投資問強友

南方基金在「硬科技」領域的優異成績,與股權投資領軍人物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股權)王世博密切相關。這位愛體驗新潮電子產品的首席投資官,早在2018年底就預測了2019年「硬科技」的強勢行情,其重倉股中不乏一年翻了三倍的「硬科技」牛股。

最近,在南方基金打造的首屆「南方論壇」上,王世博帶領南方基金三位優秀基金經理,詳細解讀了「硬技術」投資的正確姿勢!

沉重!「硬科技」板塊復蘇,南方基金詳細講解正確的投資姿勢。如何區分「硬技術」和「硬殼技術」

主持人:我想請石總回答一個問題。去年年底,你預測2019年的市場是消費+科技。今年3月,你定義了「硬技術」。從3月到現在,你經歷了市場的各種解讀和發展。如果今天再讓你定義一下「硬技術」,你覺得有什麼新的發展嗎?

[王世博]:大家對「硬技術」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達成共識,就是不能只創新商業模式。我們需要在硬件製造和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這是共識。

我們在強調「硬技術」的同時,也要關注這些硬技術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含量升級的緩慢而長期的過程。一般來說,初期積累比較慢,只有過了某個點才能有爆發。

這一輪最明星的公司華為,回憶起十五、二十年前,華為和競爭對手的差距並沒有那麼大。僅僅用了2G、3G、4G、5G就產生了巨大的技術優勢,為企業的成長樹立了一個標桿和模式,那就是創新和R&D的投入不能太短期,前期投入不一定有明顯的商業效果。如果能堅持下去,《勿忘你的倡議心》後期的輝煌可能超乎想像。

主持人:與傳統行業相比,投資「硬技術」所採取的投資方式和理念有哪些不同?

【世波】:市場對「硬科技」的接受程度,與阿里和騰訊這兩只龍頭科技股的受歡迎程度有關。說到全球十大科技股,阿里和騰訊都會被列入其中。這兩家公司在數量和技術上積累很多,但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壓力其實是製造業升級的壓力,需要技術積累和突破。

可能一說科技股就很難想到阿里和騰訊,一說技術就很難想到阿里和騰訊這樣基於商業模式的公司,這也是硬技術的來源。

投資這類公司不需要太大的改變,因為R&D投資和科技投資本質上都是為了塑造自己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我們希望看到這些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的公司。看到他們的競爭優勢可以落實到財務報表上,看到公司治理和企業股權文化都很優秀,這樣的公司自然會落入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範圍。

主持人:你怎麼區分「硬技術」和「硬殼技術」?

[王世博]:這是專業投資人應該做的,試圖通過他們的工作找到優秀的「硬技術」公司,給他們更高的估值和定價,形成正向激勵。

總的來說,「硬殼科技」公司的共同特點是,無論什麼風來,都能跟得上。例如,最近,區塊鏈相當熱。通常,你會覺得這家公司與區塊鏈無關,但它是區塊鏈概念中的核心目標之一。

我們應該警惕這樣的公司。每一輪網點都有,看起來更像是「硬殼技術」。真正的「硬技術」還需要不斷的測試、檢驗,跟蹤行業趨勢,通過採訪上下遊行業專家了解公司的競爭優勢。

「硬技術」需要華為精神

主持人:如果硬科技投資必須選一個核心詞,你會選什麼?

[李振興]:我認為是「卓越」。科技股真的需要華為精神。華為在手機上起步比較晚,但是沒有走性價比路線,也沒有走流水線路線,而是真的一直注重技術研發。

一開始你看不到效果有多大,甚至看不到媒體對他的評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相對於其他企業的優勢會逐漸拉大。甚至當我們看到華為最新的手機發布,有可能超過全球最大的企業。這是國內企業特別需要學習的,做紮實的基礎工作。

我理解「硬技術」。科技股存在不確定性。我們要為未來承擔的是比投資經典消費品更大的不確定性,和空的差距也更大。我們希望從兩個角度尋找企業:

第一,競爭壁壘,這個競爭壁壘是否能保證他持續獲勝,剛才提到的基本R&D優勢是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壁壘,其他的也來自於公司文化。包括國內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如果這種壁壘能夠真正建立起來,能夠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輔以持續的R&D投資,能夠形成良性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在未來將成為一種非常可持續的、更有確定性的科技股投資。

第二,來自產業鏈的位置。科技股有很多種,其商業模式往往是從相對弱勢的方向開始的。

未來,我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站在產業鏈更好的位置上,將自己產品的競爭力轉化為產業鏈上穩定的定價權或議價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科技行業發展的長期信心會逐漸體現出來,這也是我們選股的標準。

「硬技術」投資對人更重要。

主持人:羅總比較關注行業內的龍頭公司。你認為如何找到硬科技品類的龍頭公司?

[羅帥]:對我來說,我覺得投資科技股更重要的是看人。它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第一,創始人的情懷和產業志向。科技股的R&D投資周期很長,不確定性很大,比開發房地產的風險大很多,短期內不一定能看到回報。

很多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多年沒有盈利,只能靠持續融資支撐。沒有100%的把握他們能做到。支持的前提是創始團隊要有很強的野心,不僅要賺錢,還要有產業夢想。

二是公司的激勵設置,對員工尤其是核心技術骨乾的激勵是否充分。當然,最好創始團隊本身就是科技骨幹。有時候,創始團隊要給新進入的技術核心分配足夠的利益,包括股權激勵等激勵機制的設置,激發他們的動力。

有時候公司的關鍵點只是一層窗戶紙,大家都做不出來。可能只是工藝的一些參數不知道怎麼設置,包括中間的知道怎麼設置。這些東西往往掌握在行業內的一些核心人物手中。這些人曾經在大公司工作。怎樣才能吸引這些人?

一家上市公司芯片的不斷突破,是因為對芯片領域領軍人才的挖掘。這個關鍵人物到來之後,可以給他們一個強有力的推動,比原來的發展速度快很多。這個人靠什麼?

一個是自己的實業夢,一個是自己的大師身份,在機制上有很強的保障。

公司怎麼說自己並不重要。如果競爭對手說它是一個很可怕的企業,我們非常尊重它,那麼這樣的企業值得長期關注。

「硬技術」投資空右邊的投資更大。

主持人:接下來請張總談談他對硬科技投資的理解。

[張輝]:按照經典的財務模型,所謂的硬科技公司,經歷了大量的投資,長期沒有盈利或者虧損。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都比較大。

這意味著一旦他的產品或技術取得突破,進入一個比較大的市場,增長一定不是短期的。比如投資五年,一旦做出一些成績或者真正被競爭對手尊重,被客戶認可,我們空的空間也是很大的。

有時候我們對科技公司的投資可以適當布局在左側,但是右側空更大。一個企業家精神好,公司治理完善的公司,投資了這麼多年,突然這個行業爆發了。無論是下一個5G,還是人工智能,都有很好的應用場景,而且空很大,可以大量註釋。

適當右側加倉或者重倉持有已經看得很清楚的公司,可以獲得特別大的回報,因為其本身的經營和財務杠桿非常大,並且空區間也非常大,盈利周期非常強,業績彈性非常大。即使右側有一定漲幅,後期仍可獲得可觀利潤。

這和傳統的行業投資有很大的不同,特別依賴於估值,業績會增長15-20%。如果股價上漲60%或70%,剩下的就需要換空來獲利。但是科技公司步入正軌後,我們還有比較大的空盈利空間。

研究機構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產業鏈研究找到領先指標,比如拿到訂單,提高產能利用率。我們的右邊可能是別人的左邊。研究的越深入,右邊就越左,賺的利潤就越多。

投資科技股唯一要避免的就是「不懂,不信,來不及了」。對於不同的行業和股票,我們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但是一旦出現可以理解的拐點,特別是對於科技行業或者新行業的投資,一旦出現可以理解的信號,不要因為出現了一波上漲,就錯過了一個很大的投資機會。

主持人:你剛才說的「我不明白,我不相信,太晚了」的狀態,反映了股價的右邊和業績的右邊不同步。最難的是股價已經在右邊了,業績還沒披露。作為你,你會如何權衡和選擇?

[張輝]:首先,要真正了解這個行業,先看行業空和業績彈性。這是研究一家公司必須要計算的兩點。我們不知道股價的漲跌反映了多少,但可以做個計算。如果再有空計算,一個公司可以漲5倍。先漲50%不算什麼。

如果在我們的理解範圍內,是50% 空,漲了30%,那我們就要放棄了。(獨聯體)

中國基金報:報導基金關心的一切。

中國基金報

沉重!「硬科技」板塊復蘇,南方基金詳細講解正確的投資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