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媒體環球網報導,3月29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政治會談。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拜登上台以來,美國政府大力推行所謂的「印太戰略」。在當天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拜登多次提到要建設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其用意不言而喻,那就是美國正在極力鼓吹一種由本國主導的新的印太霸權戰略。
對此,新加坡的反應不如以前積極。雖然李顯龍在記者會上迎合拜登,口頭歡迎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但李顯龍在隨後的會議中提到這一戰略時,多次使用「亞太戰略」一詞。環球網給出的分析認為,美國提到的印太戰略實際上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反華意義,而亞太戰略則更加中性。
況且在此之前,有一些有識之士批判過印太戰略的本質其實就是「印太版北約戰略」。雖然有部分東南亞國家對美國這一戰略表示默許的態度,但總體來看,絕大多數有著良好自我認知的東南亞國家卻並沒有考慮完全站在美國一方,從而全面對抗中國的意思。而且在此之前就有有識之士批評說,印太戰略的實質其實是北約戰略的印太版。雖然部分東南亞國家默許了美國的這一戰略,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自知之明良好的東南亞國家並沒有考慮完全站在美國一邊,以全面對抗中國。
更有趣的是,美國政府此前單方面宣布3月28日為「美國-東盟特別峰會」的時間段。但由於日程衝突,大量東盟國家主管人在這個時間點出席峰會並不方便,因此會議最終被無限期推遲。
按理說,按照美國在克林頓和小布什時期的實力,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吸引力還是一如既往的強大。然而,在拜登時代,當美國處於衰落時,菲律賓和新加坡等美國的東南亞盟友不再積極響應其號召。原因不言而喻。
就在同一時間段,中國外交部宣布了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菲律賓外長洛欽、緬甸外長溫納貌倫將於3月31日至4月3日分別對中國進行展開訪問。這對於一直妄圖控制整個印太,高度敵視中國的美國政府來說,無異於一次「心理上的暴擊」。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宣布,印尼外長雷特諾、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菲律賓外長洛欽、緬甸外長文娜貌倫將分別於3月31日至4月3日訪華。這對一直試圖控制整個印度支那,並對印度支那高度敵視的美國政府來說,無異於一個「心理打擊」。
畢竟美國單方面要求東盟國家來開會,結果卻是極其尷尬的無限期推遲;但東盟國家自發出訪的目的地是美國一直針對的中國。這勢必會讓拜登顏面盡失,同時對中國的崛起更加反感,對世界格局從歐美主導向全球平等轉變感到恐懼。
所以在這次美新會晤中,拜登一直在說所謂的印太戰略。實際上,他是想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成立印、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共同遏制中國,通過經濟、軍事制裁和威懾中國,打擊中國海上「一帶一路」新絲路戰略,必要時甚至干擾和影響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線。
更何況,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美國在烏東地區不斷拱火當地局勢,最終挑起軍事對抗的爆發,為之後美國可能在中國周邊地區拱火積累了一些「政治經驗」。而且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成功聯合歐洲盟友制裁了俄羅斯經濟,這也打開了之後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制裁中國經濟的可能。更何況,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美國不斷在烏東當地煽風點火,最終挑起軍事對抗的爆發,為美國可能在中國周邊煽風點火積累了一些「政治經驗」。而且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成功聯合歐洲盟友制裁俄羅斯經濟,也為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制裁烏克蘭經濟打開了可能性。
對中國來說,俄烏衝突後俄羅斯的現狀是我們必須吸取的教訓。尤其是在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合作中,美國肯定也想乘機煽風點火。此外,美國還很可能在東南亞上演一場類似歐洲的「忠誠度測試」,搞清楚美國對新加坡等國的控制力有多強。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拜登會見李顯龍的時候,屢屢提及的印太戰略的諸多因素。在李顯龍看來,新加坡想要保持安全與穩定,就必須在軍事上或多或少的親近美國;但光有穩定安全肯定是不夠的,新加坡還需要繁榮的經濟(包括實業經濟與金融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以在政治上,新加坡肯定需要與中國拉近關係,為新加坡真正意義的長治久安打下深厚基礎。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拜登在會見李顯龍的時候反復提到印太戰略的很多因素。在李顯龍看來,新加坡要想維持安全穩定,就必須在軍事上或多或少地接近美國;但是,僅僅有穩定和安全肯定是不夠的。新加坡也需要繁榮的經濟(包括工業經濟和金融經濟)和文化發展。所以在政治上,新加坡肯定需要和中國走得更近,為新加坡真正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總體來說,新加坡是一個在中美之間搖擺不定的城邦。或許給它起個「東方威尼斯」的綽號更合適。雖然中國並不介意這樣的國家,至於美國,他們和蘇聯後期一樣,通常以「忠誠不是絕對的,就是絕對的不忠誠」來對待小國。
所以,在俄烏衝突中,新加坡表態制裁俄羅斯,向美國證明了他們的「忠誠」,但是在日後中美對抗時,若是美國又讓新加坡表態制裁中國,屆時李顯龍又該如何處置?所以,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是美國需要檢驗的盟友,也更是需要利用、剝削、榨乾的小國。所以在俄烏衝突中,新加坡表示制裁俄羅斯,證明了他們對美國的「忠誠」。但是,在未來的中美對抗中,如果美國要求新加坡表態制裁中國,那麼李顯龍會怎麼做?所以新加坡這樣的國家,是美國需要考驗的盟友,也是需要被剝削、被剝削、被榨乾的小國。
不過,作為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的政治智慧並沒有烏克蘭人澤連斯基那麼差。畢竟相比新加坡,烏克蘭至少有足夠的士兵和糧食,人口眾多(烏克蘭有「歐洲糧倉」的綽號),但新加坡呢?一個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小城邦,必須進口糧食來維持其社會穩定;原材料也需要進口來維持國內工業經濟的運行;在外交上,更要維護穩定,平衡與世界主要軍事大國、經濟大國,甚至周邊國家的關係。
總體而言,新加坡在東南亞是幸運的,離美國本土很遠;但不幸的是,美國海軍的龐大艦隊卻離它近在咫尺。如果有朝一日新加坡能夠徹底擺脫美國的軍事影響,屆時,他們的對外政策調整很可能將大幅度的選擇與中國合作。總的來說,新加坡在東南亞是幸運的,離美國很遠;可惜美國海軍龐大的艦隊近在咫尺。如果有一天新加坡能夠完全擺脫美國的軍事影響,到那時,他們的外交政策調整很可能會選擇大規模地與中國合作。
所以,古語有雲,「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只有中國的綜合硬實力足夠強大,美國的霸權行為才會受到抑制,全世界人民才會少受歐美的剝削。只有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全面超越美國,這些西裝革履的「文明人」才會放棄野蠻無恥的雙重標準思維,成為真正維護世界和平的族群。而這個時代的到來其實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