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投資也有「感覺」嗎?

在籃球場上,很多人,無論是業餘籃球愛好者還是職業球員,都相信「手感」。他們用「光滑的手」、「滾燙的手」、「著火了」來形容連拍的刺激氣勢。同樣,很多人在投資中也會習慣性地根據直覺做出判斷。本期的投資心理帳戶測試,希望通過兩個小測試,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受到認知偏差的影響。來看看吧~

第一步:參加測試

1.a和B是同一個隊的隊友。通常情況下,B比A更擅長球。但在一場比賽中,A連續三次得分,而B從未得分。當下一個進球機會來臨時,你更願意誰來完成進球任務?

A.一個玩家

B.b玩家

測試|投資也有「感覺」嗎?

2.在挑選基金的時候,你發現有一只基金,淨值連續三年增長,位於市場前列。這個時候,你會嗎?

A.挖個寶基金買!

B.了解基金的其他信息再決定是否購買。

推薦要看:持有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AT股15年會發生甚麼事?

測試|投資也有「感覺」嗎?

第二步:吸取教訓

熱手效應: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起源於籃球運動。意思是,如果一個玩家在一場比賽中連續命中,其他玩家普遍認為他「手感不錯」,會選擇他在下一次進攻中出手,但他未必能出手。沒有經過必要的分析和判斷,僅憑一時的直覺採取措施,這就是所謂的「熱手效應」。人們對「熱手效應」的感知,本質上是積極心理暗示導致的隨機性錯覺——在每個隨機實驗的獨立概率之間建立聯繫。

這種認知偏差在金融市場也容易出現,比如選基金經理,選分析師,預測公司盈利,預測市場,選股票等等。那麼應該如何避免投資中的「熱手效應」呢?要避免這種「熱手效應」,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都當作自己的第一次學習,每一個重要的決定都經過充分的調查和理性的分析。投資也是如此。對於熱點基金,沒有必要過分追捧。部分熱銷基金是「報團取暖」的「偽」主動管理型基金。對於過去表現特別好的基金,未來收益率不一定高。而且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其實是有邊界的,追「千億基金經理」未必是好事~

參考:普通投資者的行為金融學:基金熱銷背後的「代表性偏差」,騰訊新聞

註:本信息僅用於鵬華基金投資者的教育宣傳,測試結果僅供參考。這些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用這些信息代替他們的獨立判斷或僅根據這些信息作出決定。我們盡力使本材料中的信息準確可靠,但我們不保證這些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對因使用這些信息而造成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推薦閱讀

美國國債首次突破31萬億美元。

night119

投資最重要的:資產配置和投資規劃

night119

債券市場的恐慌籠罩全球:10年期美國債券收益率繼續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