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茄子
最近,珠海航展上出現了一款新型發動機。在展出的發動機中,它無疑是非常引人註目的。因為它的設計非常「與眾不同」——它實際上採用了與美國F-22戰鬥機非常相似的設計。
據環球網11月6日報導,日前,有內部人士曝光了一款已經被放置在展廳內、來自中國航發集團的新型發動機。而這款發動機在航展尚未正式開始前,就吸引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和熱議——因為與其他「同行」相比,它居然採用了完全不同的「二元矢量噴管」技術。其獨特的棱形噴管葉片看上去不像中國「祖傳」的鋸齒狀圓形噴嘴,反而與美軍F-22發動機使用的「方嘴」F-119引擎十分相似。據環球網11月6日報導,日前,有知情人曝光了一款來自中國航發集團的新型發動機,該發動機已被放置在展廳中。在航展正式開始前,這款發動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熱議——因為與其他「同行」相比,它實際上採用了完全不同的「二元矢量噴管」技術。其獨特的棱形噴嘴葉片看起來並不像中國的「祖傳」鋸齒狀圓形噴嘴,但與美國F-22發動機使用的「方形噴嘴」F-119發動機非常相似。
據悉,雖然此次展出的並非航發「真機」,而是一款等比尺寸的模型,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展示功能。從現場視頻來看,它也具備與美F119引擎一樣的雙軸偏轉技術,能夠在俯仰和左右偏航兩條軸線上進行噴管偏轉,從而更有利於戰機進行短距起降、格鬥機動等等,戰鬥機飛行員能夠更輕鬆地控制戰機飛行姿態,從而在戰鬥中獲得優勢。目前,許多國家的戰機都已裝備了具有矢量偏轉能力的發動機,其中不僅包括了老式的蘇-30MKI等戰機,同樣也包括目前最先進的殲-20、F-22等戰鬥機。據悉,本次展覽雖然不是真的飛機,而是等比例的模型,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展示功能。從現場視頻來看,它還擁有與美制F119發動機相同的雙軸偏轉技術,可以在俯仰軸和偏航軸上偏轉噴管,從而更有利於短距起降、格鬥機動等。戰鬥機飛行員可以更容易地控制戰鬥機的飛行姿態,從而在戰鬥中取得優勢。目前,許多國家的戰鬥機已經裝備了具有矢量偏轉能力的發動機,不僅包括老舊的蘇-30MKI戰鬥機,還包括殲20、F-22等最先進的戰鬥機。
除了更高的機動性外,這種技術還能有效增強戰機的隱身能力,因此許多隱身戰機都採用了類似的技術。那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只有兩款「現成」的隱身戰機——這款新型航發,有可能會裝上殲-20或FC-31戰鬥機嗎?該技術除了具有更高的機動性外,還能有效增強戰鬥機的隱身能力,因此很多隱身戰鬥機都採用了類似的技術。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只有兩種「現成」的隱形戰機——有沒有可能將殲20或FC-31戰鬥機與這種新型飛機一起列裝?
首先,這種大概率不會發生。因為F119發動機使用的這項技術早就被證明「副作用很大」。這種技術雖然保證了戰鬥機的機動性和隱身性,但需要耗費大量的推力和過高的重量,以至於美軍不得不在發動機上使用大量昂貴的復合陶瓷來減輕重量。相比之下,殲20目前使用的渦扇-10C發動機不僅具有二維矢量偏轉能力,而且在推重比上也有優勢,不太可能「丟了西瓜撿了芝麻」,FC-31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二維矢量技術已經不是未來航發的「主要發力點」。目前更先進的技術,是具備全向矢量偏轉能力的三維矢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將進一步強化戰鬥機的機動性,飛行員的操作空間更大,能夠輕鬆完成難度更大的「落葉飄」機動等等。而目前,中國已經在該領域有所建樹,搭載實驗性三維矢量發動機的殲-10B TVC驗證機已經在珠海航展上進行過艷驚多國的飛行展示,證明了我國在航發領域的技術優勢。因此,以「未來制勝」為發展思路的解放軍,不太可能在未來的新型戰機上繼續使用「老舊技術」。此外,二維矢量技術不再是未來航空發展的「主力發力點」。目前比較先進的技術是具有全方位矢量偏轉能力的三維矢量發動機,它將進一步增強戰鬥機的機動性,使飛行員的操作空更大,輕鬆完成更高難度的「落葉」機動等。目前,中國在該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搭載實驗性三維矢量發動機的殲-10B TVC演示機在珠海航展上已經在多個國家進行了演示,證明了中國在航空航天發展領域的技術優勢。因此,以「未來必勝」為發展思路的解放軍,未來不太可能在新戰機上繼續使用「舊技術」。
那麼,這款發動機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難道僅僅是為了證明「中國同樣有能力研發類似發動機」?有美國網友認為,這款發動機相比其他發動機來說更小更輕,這意味著它不可能為大型戰機服務。它的主要針對目標,應該是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的各型中大型隱身無人機——相比戰鬥機,大型隱身無人機對機動性指標的要求相對更低,對隱身性能、高速巡航等性能指標的要求較高,而這種發動機顯然十分合適。而從F119推出至今也有將近四十年,中國或許也已經找到了解決此類發動機重量過高問題的方法。未來,這款發動機也許真的會在某款國產無人機上出現。那麼,這個引擎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難道只是為了證明「中國也有能力研制類似發動機」嗎?一些美國網民認為,這種發動機比其他發動機更小更輕,這意味著它無法為大型戰鬥機服務。它的主要目標應該是目前國內正在大力推廣的各種中大型隱身無人機。與戰鬥機相比,大型隱身無人機對機動性的要求相對較低,對隱身性能、高速巡航等性能指標的要求較高,這種發動機顯然非常合適。F119問世已近40年,中國可能已經找到了解決這種發動機重量過大的方法。未來這款發動機可能真的會出現在國產無人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