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田弘基金旗下產品密集披露2022年二季報,田弘基金旗下消費、科技、醫藥、製造四大主動權益投資研究組對二季度市場進行了回顧,並對市場機會進行了判斷。綜合來看,田弘基金主動權益團隊認為,隨著市場反彈,情緒回暖帶來的估值修復已經基本完成,後期需要關注基本面改善,結構性機會仍然較多。
消費:後期分化靠基本面改善。
二季度a股先跌後漲,幅度較大。尤其是在4月下旬的反彈中,行業表現繼續兩極分化,其中以食品飲料、美容護理等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漲幅居前。
在當前時點,田弘基金股票投資消費組負責人、田弘文化新興產業基金經理劉國江認為,情緒修復帶來的估值修復已經基本完成。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受疫情影響的公司沒有區別,接下來的分化可能是必然的。基本面改善的力度和持續性將成為差異化的重要基礎。
田弘雲生活優選和田弘精選的食品飲料基金經理楊宇表示,未來半年仍有波動的可能。一方面,疫情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二是海外經濟增長見頂回落,經濟下行疊加高通脹,也會給國內出口和經濟帶來一定壓力。劉國江指出,應對比預測更重要:「我們的重要工作是提前做好功課,並在發生意外事件時做出有效反應。」
具體到投資方向,劉國江和楊宇都表示看好國內的長期消費潛力。劉國江認為,在分行業層面,白酒行業有穩定的格局和良好的商業模式。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高低端兩極的需求韌性更強。此外,啤酒行業正處於一個大的行業升級浪潮中,國產品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頭部玩家都不同程度地享受著這種紅利,而且這種升級過程還將繼續。此外,乳業、食品業等行業的央企也具有良好的長期投資價值,也值得關注和投資。
楊宇強調,2022年是消費行業較好的買入時機,2023年有望好於2022年。如果下半年出現回調,仍然是加倉的好時期。第一,疫情的影響會大概率過去;二是房地產行業秩序重塑後,經濟也會復蘇;第三,中國經濟的長期競爭優勢還在。
港股方面,管理田弘港股通的劉國江表示,他看好啤酒行業的升級趨勢。同時,港股市場聚集了中國最優秀的紡織服裝企業。雖然面對疫情帶來的壓力,一些企業仍然存在子品牌發展緩慢的產品周期問題,但一些國產品牌已經建立了較強的消費者品牌意識,在產品創新和差異化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線下消費的回暖使得行業運行迅速恢復正常,股價具備持續修復的堅實基礎。二季度布局有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和整車公司,還參股了乳業、物管、互聯網、家電等頭部公司。
科技類:關注高空、低基數、發展快的行業。
科技方面,田弘基金股票投資科技組負責人陳國光在其管理的田弘互聯網與田弘創新領航基金中指出,二季度市場的V型反轉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疫情得到控制後復工復產快速推進,部分行業刺激政策力度加大,經濟快速企穩;二是美元加息後,人民幣壓力減小,國內流動性釋放更充分;第三,美國經濟通脹形勢嚴峻,美股壓力大,資本開始回流新興市場。
陳國光表示,作為科技基金,主要是沿著中國科技演進的產業方向進行布局。目前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具有高空、低基數、快速發展特點的行業,如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新能源及儲備、虛擬現實、雲計算、半導體等。在這些領域中,找到真正有硬核創新能力、管理規範健全的優秀公司重倉。二季度根據行業中期景氣度,減少消費電子、半導體設計等行業持倉,增加光伏、儲能、汽車智能化。
田弘創新成長基金經理周怡寧也表示,二季度加大了智能駕駛等方向的配置,電子/智能汽車滲透率提升。機會在於普及率50%之前的階段。預計未來將有一批優質汽車電子公司上市,中長期行業投資機會將陸續湧現。
田弘悅成長是一只成立於去年年底的基金。該基金經理陳國光表示,該基金成立之初,考慮到市場風險,上一季度維持中性低倉位,重點關注計算機、電子、新能源等行業。5月中旬確認市場重大風險釋放後,大幅加倉,增倉汽車智能、光伏、儲能等高景氣行業。截至7月10日,田弘心悅成長今年以來取得了10.1%的回報,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8.16%。
醫藥:下半年持續1-2年的主線。
二季度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下跌3.87%,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22位,比同期滬深300指數6.21%的漲幅低10.08個百分點。
醫藥健康基金經理、郭表示,目前的崗位主要集中在創新及其相關產業鏈、進口替代/供應鏈安全等領域。,避開受政策影響嚴重的地區,增加疫情後已經復蘇的消費醫療相關領域。
管理田弘醫藥創新和田弘精選健康的基金經理郭表示,主線缺失和低估是今年上半年醫藥反復波折的核心矛盾。一方面,市場上醫療倉位比例較低,希望中長期底部配置醫療資產;另一方面,醫藥板塊缺乏方向和主線,很難出現板塊式的貝塔行情,熱點難以持續。這兩個方面共同作用,造成了醫藥板塊的波動和曲折。
而大趨勢行情通常是由零散的個股和小盤機會醞釀而成的。回顧15-16年的特藥,19-20年的創新浪潮,確實如此。對此,郭表示,下半年隨著市場的逐漸企穩,醫藥政策的方向會更加明朗,醫藥可能會走出一條持續1-2年的主線。
展望下半年醫藥板塊的具體表現,郭給出三點判斷:一是醫藥板塊業績可能逐季攀升,業績仍是醫藥板塊最重要的基本盤和穩定器;第二,下半年政策的執行可能會明顯多於上半年。今年要更加關注醫療政策方向的微調和邊際趨勢。第三,醫藥製造業經過多年醫改打壓,逐漸走出低谷。優秀的公司已經開始了成長的第二條曲線,政策已經開始確定邊界。產品公司是下半年的重要方向。
對於投資機會,郭指出,首先,疫情仍會有階段性的投資機會,但需要關注抗疫政策的變化。其次,高低切換可能還會繼續。經過重估的貝塔行情,中藥等低估值板塊逐漸分化,重點關注業績有保障、拐點確立的龍頭公司。最後,創新會遲到但不會缺席。中長期來看,創新板塊仍是醫藥投資確定性較高的方向。
製造業:把握行業長期價值。當時國防裝備是值得關注的。
盡管二季度市場波動較大,但田弘優質企業成長精選基金經理顧啟斌、張宇表示,總體上保持了一季度的思路,採取相對中性、穩健的配置策略,精選優質公司並長期持有。增加了隱形冠軍在某些細分領域的投資,因為其中包含了更高的預期收益的可能性。
田弘基金股票投資與製造組負責人顧啟斌表示,之前判斷2022年宏觀層面會比較複雜,海外國家進入加息環境,而國內貨幣政策各自為政,節奏不同步。同時,穩增長成為主線,相關政策力度將帶來調整,與往年有較大不同,也可能帶來證券市場各板塊的分化。
圍繞製造業,顧啟斌表示,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線還是很強的,這條主線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其對國內經濟發展的意義和價值。與此同時,他表示,市場對前期經濟波動及其可能對製造業造成影響的擔憂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反映。目前的業績-估值狀態,對於長期優質公司的深度挖掘,對於行業長期價值的把握,是恰到好處的。
此外,管理田弘高端製造業的基金經理李佳明表示,他特別關注高端製造業的典型代表——國防設備行業。他表示,國防裝備工業的長期發展道路具有高度的確定性,不會因為短期宏觀經濟波動、國際關係階段性變化、成本端擾動而輕易發生偏轉。經過年初的行業回調,行業內的優質公司變得更便宜了。中信防務裝備指數整體PE-TTM估值已回歸2018年水平,但到了2021年,利潤較2018年增長200%,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大幅高於GDP的增速。從行業橫向對比來看,二季度國防裝備行業業務發展受疫情和宏觀的影響小於很多行業。
風險: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在投資前,應仔細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歷、資產狀況等判斷本基金是否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來源於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