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辛斌環球時報記者丁雅芝]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優化調整,中國企業加大了在海上「搶單」的力度。與此同時,與中國有著密切合作的海外企業正在積極擁抱正在復蘇的中國市場。其中,許多與中國同行保持著深厚投資和貿易聯繫的新加坡公司已經迫不及待地與商業夥伴重新建立聯繫。2022年12月30日,新航空恢復北京直航客運服務,雙方往來更加便利。彭博報告稱,2023年,中國防疫措施的優化和調整將為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的新加坡帶來更多潛在機遇。當地商界人士表示,雖然中國不是解決2023年經濟挑戰的靈丹妙藥,但企業應盡早接觸中國市場。
許多企業正加緊回訪中國客戶許多企業正在加緊對中國客戶的回訪。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企業和商會認為,中國防疫措施的優化和調整,將有助於新加坡和中國進一步恢復經貿聯繫和商業往來。本地企業應未雨綢繆,把握復蘇機遇。受訪的新加坡企業和商會表示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有信心,預計兩三個月後當地疫情將趨於穩定。
新加坡大華食品工業董事總經理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前,該公司的業務員每年會多次往返中國。疫情發生後,公司只能依靠當地代理商推廣業務,但這種方式並不理想。隨著中國出入境限制的放寬和新航空回京,公司業務員近期將赴中國推廣業務。他認為,SIA回歸是一個期待已久的消息,對全世界的商人和親屬來說都是好消息。
在新加坡一家獵頭公司工作近5年的蔣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據他了解,中國放寬出入境限制後,新加坡很多服務型企業開始讓員工回訪中國客戶,加深人脈。此外,他表示,隨著新中之間航班的復航,兩地的區塊鏈人才和web3.0人才交流將更加密切。
在新加坡一家跨境電商公司工作的雷納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的潛力有目共睹。該公司期待著與中國市場建立更密切的業務關係,並已安排其員工到中國出差。
中國最關注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
自2022年12月初中國防疫措施優化調整以來,新加坡為抓住投資合作機遇,邀請了多家中國企業洽談合作。應新加坡企業發展局邀請,湖南省投資促進團、濟南市投資促進團赴新加坡開展經貿交流合作。
近年來,中新經貿合作不斷深化,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根據中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的數據,2013年至2021年連續9年,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而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
在2022上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上,新加坡工商聯率領來自50家新加坡知名企業的300多名企業代表參展,較往年有大幅增加。展會期間,新加坡工商聯合會主席林表示,新加坡企業有意願不斷拓展中國市場。此外,在2022年11月舉行的第五屆中新貿易投資論壇期間,中新兩國企業在能源物流、數字創新、教育、化妝品等領域達成合作意向,預計金額數十億元。
在眾多投資和發展領域中,新加坡企業最關注中國的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2022年12月27日發布的《2022中國數字經濟主題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5.5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占GDP的比重為39.8%。《聯合早報》報導稱,新加坡貿工部長甘金勇(gan kim yong)此前表示,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很大,如果新加坡的相關企業、員工和消費者做好數字化準備,將更有利於參與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在綠色發展方面,新加坡和中國都致力於減少碳足跡,新加坡也在與中國、江蘇等多個省份探索新的綠色發展模式。
在艱難的2023年,專家看好中新經貿合作。
1月3日,新加坡貿工部預計,2022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3.8%,略高於此前預測的3.5%。牛津經濟研究所高級亞洲經濟學家艾利克斯·霍姆斯在數據公布後的報告中寫道:「隨著外部需求的進一步減弱,出口依賴型行業將迎來艱難的2023年。」
盡管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面臨挑戰,但許多專家認為,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經貿合作潛力巨大。
對外經貿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藍慶新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一年來,中新兩國合作日益密切,在高科技領域、金融領域、綠色經濟和房地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雙邊貿易和投資大幅增長。
藍欣還表示,與過去相比,中國更加重視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必然需要引進高科技、高標準的人才,而新加坡企業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優勢。隨著中國經濟恢復正常,許多外國企業將再投資或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與我國當前的產業政策和國家戰略緊密銜接,才能抓住最大的機遇,做到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