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一直說想看一看AI主題基金。就在上周,面向軟件和應用的技術細分ETF上漲。今天,我們來談談AI主題指數。
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現有指數基金:
回顧之前的香港,每個技術周期都是「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服務幾年」。它是按照「硬件-軟件-內容-應用場景」的一般規律進化而來的。隨著硬件設備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軟件和場景應用開始萌芽。
故事叫,5G中後期,軟件創新需求驅動,最終萬物互聯,做到人工智能。
首先,人工智能的故事
AI,也就是人工智能,這個方向沒有放在之前的科技子行業里是因為它真的是一個主題概念,不像電子、半導體、計算機、通信等可以對應一個行業。
我個人最喜歡的老師吳軍老師說過,人工智能,準確的說應該是機器智能,主要是基於數據和所謂的智能算法(人給的)。它的本質是對昨日世界的某種連續再現。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人工智能都只是交互,還達不到人機合作的程度。比如Google的無人駕駛比特斯拉的更強,就是和環境的互動很好。
本質上,智能是效率提升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從線上數據為中心開始,然後專注於提升各行業的核心業務效率,進而推動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產生新數據、新模式。
現在人工智能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意義,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技術。
人工智能產業鏈分為:
1)基礎支撐層:提供硬件(芯片、傳感器等。)和軟件(算法模型等。);
2)通用技術層:語音識別、圖形識別、知識圖譜等。
3)垂直應用層:安防、金融等行業。
一個數字。目前,中國AI相關企業超過4000家,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分布在垂直應用層,以上市公司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為代表。其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醫療等多個應用領域的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09-2018年十年間,人工智能企業營業總收入復合增長率中值和歸母淨利潤復合增長率中值排名第一,實際上超過了大金融和地產:
但是很難知道是真的人工智能還是運行數據。這類科技企業研究門檻高,選股難。相比之下,ETF等指數基金是更方便的選擇。
二、兩種人工智能指數的比較
目前市面上AI板塊有兩個指數:人工智能主題指數(930713 CS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行業指數(931071人工智能)。
1.成份股的選擇。
兩個指數的樣本選取空與行業範圍相似,但在成份股數量和單只權重上存在差異:
AI主題指數(930713 CS人工智能)成立較早,選股空規模較大,成份股數量較多(100只,每只股票權重小於5%)。如果人格化,它的資歷更老,規模更大,股份更分散。
AI行業指數(931071人工智能)突出了「選擇」的感覺。成份股50只,每只股票權重不超過10%。
其次,在選股標準上,除了判斷是否為人工智能主題外,產業指數(人工智能931071)還增加了「AI收入調整後市值加權法」,即將調整後市值按AI收入排序,從大到小選出調整後市值前50名的公司。
其亮點在於只選取真正AI收入的公司,成份股平均AI收入占比超過70%。(至少占真實AI收入的10%)。
兩個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中,只有四只重合。總體來說,持股是中小市值風格。
2.持股行業分布:
從申萬第二產業來看,兩個指數的第一權重行業是計算機應用。
行業配置高度集中:計算機應用、計算機設備和電子製造分別占83.99% (AI 931071)和57.22%(CS AI 930713)。
CS人工智能(930713)行業較為分散,半導體屬性較強。半導體股權重占比20.92%,遠高於人工智能(931071)占比3.31%。
雖然第一權重是計算機應用,但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CS人工智能930713)與信息技術和計算機主題相關指數成份股的重合度其實並不高,與全指數信息指數和計算機指數的重合度分別為29%和31%。還是有配置意義的。
3.估價水平:
由於發布時間不長,歷史分位數的參考意義不是太大,兩個指數的估值水平正高於歷史中樞。
4.歷史表現:
由於14年底才發布,CS人工智能(930713)和人工智能(931071)自2014年以來走勢大致相同,彈性小於計算機指數。
自2016年以來,它的表現優於計算機指數,但兩個人工智能指數沒有太大差異。今年以來,CS人工智能的表現略強,因為偏向硬件的半導體電子配置更多。
我覺得沒必要太糾結。AI應收帳款計入人工智能編制,延長歷史業績不比CS人工智能差。
三、兩只指數跟蹤產品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跟蹤這些指數的基金:
跟蹤AI (931701)指數的ETF AI只有一個。有3只基金標的跟蹤CS人工智能(930713)。
後三只產品中,規模最大的華夏AI智能ETF,但費率最便宜的依然是平安AIETF(0.15%管理費+0.05%托管費),另一只融通AI是LOF產品。可以結合流動性和費率偏好,選擇AI智能和AIETF。
從持有人結構來看,目前AIETF主要由機構持有。
聲明:本文及本號任何文章觀點僅供交流討論,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