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定期梳理科技主題的基金經理。
科技投資是最激動人心、最夢幻的投資。想發財就投資科技公司。科技創造財富的速度遠遠超過復利:
亞馬遜貝索斯2009年進入富豪榜前十,7年超越巴菲特;佐伯格用了4年時間,特斯拉的馬斯克今年才剛剛進入前十,超過巴菲特。
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富豪是科技型企業的主管者,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50歲。中國的黃征、張一鳴和李想更年輕,都在40歲以下。巴菲特花了50多年才攢下這筆錢。
此外,科技也是目前中國最重要的部門。可以說,中國要做到民族復興,必須依靠科技突破(而不是「醬香技術」)。所以中國的科技板塊一定會出現大牛。
同時,技術也是欺騙人們的最易變的投資。由於前期資金投入巨大,技術進化很快。萬一失敗,就只剩下一堆沒用的設備了。只是那些失敗的案例我們幾乎看不到。
或者我們可以看看BOE。這只知名的科技股上市20年了,只是大幅波動,沒有上漲,收益還不如放在銀行里。也有樂視、暴風科技等公司退出市場。
所以我建議散戶投資科技股,最好買主動型基金。不要投資個股。即使買了基金,也要做好巨大波動的準備。
之前我們已經梳理和分析過:蔡松松、、戴雲峰、、屈聲威、、馮明遠、金子材、、彭、胡一斌、陳力、、張中偉、、邵卓、、錢鑫、付偉、薑建偉、劉晨、彭靈芝、鄭。
其中一些基金經理已經離開或被淘汰。平時只關注20多個科技基金經理。
本文只是定期對這些基金經理進行梳理和比較,篇幅有限。本文更多的是性能對比,穿插一些介紹,不再單獨分析。
對這些基金經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訂閱號後台回復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看到相關的分析文章。
像往常一樣,首先設置一個篩選條件:
①年輕,有闖勁,小於40歲;
②總規模要小於200億,最好小於100億;
③關注並熱愛科技板塊,最好有專業背景;
④最佳性能時,波動應盡可能小;
⑤最好的技術beta是純的,沒有太多新能源或互聯網(避免與新能源主題基金或互聯網基金重復)。
以及性能和風險控制。
*從2015年1月23日曹金上任開始,這是一場老將對決。
杜蒙的表現最好。但是,杜蒙並不是一直堅持科技。他是成長型風格,目前比較看好科技。
金子才之前一直偏科技,最近一年去了周期股。
楊有最好的風險控制,他只是最近才開始越來越關注科技。
相對來說,後兩者更側重於技術。畢竟這些都是老手,容量圈子大,管理全市場資金,不太可能集中在一兩個行業。
同時也要看到,幾位基金經理的最大回撤達到50%以上,發生在2016年和2018年。也就是說,在投資科技成長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資金損失過半的心理準備。
對比自2016年10月19日馮明遠約見。
馮明遠是碾壓級別的存在,無論是收益還是風險控制都很好,第二名將近一倍。
馮明遠是我「科技十八銅人」系列的第一個。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好。
馮明遠一直偏向於中小企業。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管理規模也越來越大。有段時間我以為馮明遠快死了,就賣了。這一年,馮明遠依舊表現出色。
下圖是我在那個水平線賣出的馮明遠相對於中證TMT的累計超額收益。….
最近馮明遠的基金又跨界了。他現在已經管理了367億,最近還在發新基金。作為一個市場小,偏科技題材的玩家,這個尺度能守住嗎?
此外,楊的景順長城是首選,股票倉位固定在70%-80%,這可能會影響他的業績。所以我用他的001975京順長城環保優勢股做對比。
…從戴雲峰任職(20171017)到對比。
馮明遠同期表現最好,胡一斌和戴雲峰也不錯。
胡一斌2019年表現突出(101.70%),當年排名第二;但2020年(18.39%)立場過於激進,穩定性稍差。
戴雲峰最近離職,是促使我重組科技主題基金的主要原因。
隨著科技的成長,我相當看好他。不過,華寶基金專注於指數產品。很少關注主動權益。他在沃堡可能確實有點浪費,但不知道他的下一個家在哪里。希望是公募,他去大公司能得到更多的投資和研究支持。
最近一兩年,挖牆腳的大公司越來越多。畢竟挖一個人可能會帶來一兩個億的管理規模提升,效果立竿見影。成本比較低,而且比自己修煉快很多。小公司很難做到。
*與房建2018年6月20日的任命形成對比。
表現最好的是馮明遠,這個排名戴雲峰也不錯。、胡一斌和黃也不錯。
很少有人知道房建。其實他以前也挺有名氣的,清華大學博士,參與過重大科研項目,曾經是國內知名的TMT研究者。後來去了私募(神農投資),2018年回歸公募,低調行事。目前管理規模只有19.25億。
前幾年的表現不是很突出,但也不差。今年是拔尖的。我覺得可以繼續關注這位經理。
對比自董繼洲(20190716)。
馮明遠是第一名,戴雲峰、嚴旭和董繼洲也不錯。
嚴旭是富國培養的專注於科技的基金經理,業績穩健。
泰信基金的董繼洲是一位業績突出的新秀。他的倉位集中在硬技術,前十位倉位高達89%!才上任兩年,公司是不是太強,還有待觀察。
張中偉是老將,長期表現中等。今年,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合作夥伴,他的位置變成了新能源主導。
–
短期內,我們不做比較。參考意義不大。總體來看,遊、董繼洲、鄭維山和的風險控制略高於平均水平。楊對的風險控制遠低於平均水平。
看了上面的業績對比,你可能覺得馮明遠絕對是最好的科技主題基金經理,其他的就不用看了。
等等!~我給你看兩個區間的性能對比。
鐘雲設法比較了招商安潤(2017-12-06 ~ 2021-09-16)和馮明遠的表現。
李進與馮明遠管理寶盈李鴻收益期間的業績對比(2017-1-4 ~ 2021-5-15)
兩者都具有較好的性能和較低的波動性。所以,馮明遠不是無敵的。
不過,鐘雲前段時間離職了,不知去向。希望不會離開公募。李進從寶應來京順長城應該比較好。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擅長科技,但不能完全配置科技。李進是製造業研究員出身。除了科技,他還會調配一些藥品和新能源。中雲是電力設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行業,會配置新能源、醫藥甚至金融。
你能接受這種「技術beta」不純的基金經理嗎?
管理規模
如果只看性能,無疑會選擇馮明。但歷史表現只能代表過去。我們購買未來的性能。
近年來,管理規模越來越成為影響績效的重要因素。全市場的基金經理基本不可能管理300多億。馮明遠即將突破400億。再強也很難違背自然規律。
作為一個行業主題基金,我認為規模超過200億是相當困難的,但低於100億是理想的。
下圖為上述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對比。
相對於他們的表現,你覺得這個尺度合理嗎?我覺得總體上是合理的,有些人被高估了。
投資風格
下圖為2021年三季報部分基金經理持倉風格(數據來自圈子app)和中報換手率(數據來自田甜基金)。可以大致看出他們投資風格的不同。
也可以看出科技股整體估值比較高。
結論:綜合考慮規模、經驗、精力、能力圈、表現、波動,個人認為目前嚴旭、房建、李錦、郭飛、杜萌是不錯的選擇。這只是個人觀點,讀者操作需自擔風險。我經常判斷失誤。……..
有機會我會把科技互聯網和軍工這兩只小一點的主題基金拿出來比較一下。歡迎您持續關注我們的訂閱號lcnylc。如果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讚分享!
閱讀:重新梳理科技主題基金經理(後浪章)重新梳理科技主題基金經理(老手章)重新梳理科技主題基金經理(朱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