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以來,炙手可熱的科技基金可能遭遇監管「踩剎車」。
推薦要看:【穩配息策略的10個投資金律】想長遠領息,要靠股基跟債基的資產配置,也就是穩基金+股基自製配息+配息基金組合
據基金君了解,上周市場繼續傳出消息,所有泛科技基金產品涉及新能源、科技創新、半導體、雲計算等。沒有被接受。不過,據基金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已經明確,科技基金需要提交報告,進行可行性論證,這類基金可能會單獨審批。
從證監會網站查詢到,3月2日,也就是今天,也收到了科技基金的報送材料。
科技經費重點放在。
最近,科技基金審批節奏可能放緩的消息備受市場關注。
「我們上周接到通知,要求科技基金補充相關材料,進行可行性論證,其中有一些是針對營銷和投資者保護的。據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並沒有收到暫停受理的消息。但因為需要補料,節奏可能相對會慢一些。
另一位產品人士表示,科技產品受關注的消息確實是上周出來的。目前這類產品還是個人審批,所以速度會比較慢。他推測,這可能與近期過度使用科技資金有關。
一些基金公司覺得相關科技基金的審批會回答更多的問題。「監管並沒有說暫停科技基金審批,只是對上報的相關產品的產品流動性、產能、布局的同質性提出了質疑。基金公司需要在給出反饋之前回答這些問題。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還有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根據最近的交流,監管更關注細分行業的被動型基金。部分子行業的流動性有待考量,相關領域被動指數基金的審批也需要審慎評估。
也有基金公司的反饋。以後相關產品的上報需要提供流動性、產品容量等相關指標的分析報告,再決定是否可以上報。
不過,有業內人士了解到,部分基金公司已經收到旗下已申報但尚未受理的權益ETF的退出通知。退出的ETF其實不是科技ETF,退出的原因也沒說。
據某基金公司投資研究員透露,上周末,部分權益類ETF接到通知,未來可能需要退出。「只是目前我們還沒有通知哪只ETF需要退出,具體的標準還有待監管部門討論。」
上述基金公司的投資者表示,ETF不像主動型基金可以控制建倉節奏。上市後,ETF全部在滿倉運營。當市場一致性預期上升時,就會產生被動向上的推力。當市場轉向時,ETF的贖回導致持續拋售,也會加快指數的下跌趨勢。如果跟蹤寬基指數的ETF問題不大,如果只跟蹤非常細分的行業指數,則助長下跌的現象比較明顯。
「目前紮堆上報科技主題ETF的現象,也從側面說明部分公司在產品布局上不夠前瞻。如果一年前發行科技ETF,就不會有現在的擔憂。上述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與其跟風報科技ETF,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在目前的時間點上可以前瞻性地布局哪些產品。
時至今日,仍然收到科技基金材料。
雖然這類產品需要提交相關海關申報進行可行性論證,但並不降低基金公司布局科技基金的熱情。相關產品也在周一收到。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3月2日,南方基金在華南證監會申報了雲計算與大數據ETF,產品已經到帳。同時也收到富國基金創新趨勢股票基金的材料。
就在上周五,還收到了博時中證智能製造主題ETF、國泰中證動漫遊戲ETF、南方中證科技50ETF等產品和材料。
事實上,由於科技主題非常火熱,基金公司基本都紮堆申報。君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超30只投資科技的股票型基金上報,加上去年上報未獲批准的71只產品。目前有上百個科技基金在排隊等待審批。而且今年以來,申報的科技指數基金多達21只,約占科技基金的70%。場內基金已經成為所有公募的必爭之地。
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主動布局科技基金的主要原因是這類基金具有很強的「吸金效應」,有利於基金公司快速擴大管理規模,在科技股票投資領域站穩腳跟、樹立品牌。
「我們也在積極籌備科技基金,所以很關注市場傳言。據一位產品人士透露,目前產品集中在科技題材,管道也認可這類產品。所以各家都在推,希望把自己的資金規模做在市場上。
但也有人表示擔心,目前科技指數產品存在一些同質化傾向。如半導體芯片、5G、電子、人工智能ETF及其聯接基金數量在7只以上。有些行業比較窄,如果過於擁擠,背後是有風險的。而且ETF產品往往具有「先發優勢」。如果只是跟著市場走,後來者未必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科技基金炙手可熱。
受益於較好的業績,科技基金今年確實比較火,尤其是2月份。
一是新科技基金受市場追捧。資料顯示,目前單日售罄的基金有11只,大部分是科技投資方向的,不少產品也進行了比例配售,如應永科技驅動、廣發科技先鋒等,均設立了接近80億元的規模。萬家、招商、銀華、建信旗下的科技主題基金也成為市場明星,呈現出單日售罄的盛況。
第二,科技ETF吸金能力強。根據上周五萬得信息估算的股票ETF規模數據,
目前,百億級股權ETF數量已升至17只,較2019年末增加4只。而這四只都是科技主題的ETF。
加入新的十億俱樂部的四只科技主題ETF都在之前的2月份通過了sturm und drang。目前,5GETF、科技ETF、芯片ETF、半導體50最新估算規模分別為216.06億、130.18億、120.65億、120.22億元。
事實上,這幾百億的行業ETF產品,很多都不是大規模發行的。比如5GETF的發行規模是41.5億元,半導體50的首發規模甚至不到3億元。但自去年5月成立以來總回報已超過110%,良好的賺錢效應帶動基金規模飆升。
基金市場方面,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首次募集107億元,成為首只初始規模突破100億元的行業ETF。業內人士表示,行業內募集超過100億的ETF意義重大。科技行業處於風口,科技主題ETF的領先表現導致資金追捧。
該基金仍然看好科技股
雖然最近科技基金風聲鶴唳,但科技行業依然被眾多基金公司看好。
中歐基金認為,以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半導體為首的科技股短期交易擁堵現象確實存在,但目前科技周期仍處於爆發初期。在市場經歷充分調整後,科技板塊仍有望成為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此外,中歐基金預計,疫情過後,宏觀經濟大概率回歸均值,受益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當前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的金融周期板塊機會較大。
農惠利還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計算機、新能源、醫藥、電子、化妝品等板塊的投資機會。此外,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娛樂等雲經濟主題,以及地產、建築等低估值藍籌,都值得中期逐步布局。
浦銀安盛基金建議,投資者可以淡化指數,關注結構,關注景氣度上升的板塊,如科技、醫藥等受疫情影響不明顯的板塊,多關注中長期表現的個股。
廣發基金表示,回國後受疫情影響,正在驗證國內復工乏力的判斷。2月份PMI創歷史新低,流動性大概率繼續寬鬆。流動性仍是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宏觀特徵,行業配置建議技術成長+低估值復工鏈的配置思路。科技的成長得益於科技向上周期、流動性寬鬆、再融資新規等。,且中期仍是市場主線;地產、水泥等低估值行業也值得關注。
長盛戴逸表示,從中期來看,市場的決定性因素仍然是宏觀流動性和行業基本面。突發事件不會改變市場的強勢板塊風格,部分板塊甚至可能出現超跌反彈。長期來看,成長型上市公司最具投資價值,即獲得超額「國庫」,看好電子、計算機、醫藥等成長型行業。
長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向維達表示,科技股近期連續下調,當然是受海外市場因素影響,但主要原因還是在a股市場內部。雖然短期的回調釋放了大部分恐慌情緒,但在國內外股市震蕩的背景下,科技股短期內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科技股的第一波牛市可能即將結束。
奉勸韋達投資者耐心等待,短期關注白酒、食品飲料、醫藥醫療等消費龍頭,以及地產、建材、建築、化工、造紙、汽車等周期性機會。
同時,他也向維達強調,從長遠來看,5G相關的新一代信息網路技術、特斯拉相關的新能源智能汽車革命以及基於生命科學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才剛剛開始,其影響非常深遠。建議投資者在市場震蕩期間繼續從戰略高度關注科技股,尤其是5G相關的電子產業鏈、特斯拉相關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鏈和大數據雲計算相關的計算機軟硬件,以及遊戲媒體板塊。
本文來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