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收盤,「震蕩分化」成為2021年以來市場主旋律,公募基金業績分化較大。目前,年底的基金經理排名戰也迎來了「決勝時刻」。誰能笑到最後?2022年買什麼?我們一起看。
推薦要看:【基金投資教學精華】基金是什麼?基金怎麼買?怎麼靠基金賺錢?基金入門者觀念速成
01.收益TOP1的基金倉位如何?
今年(前11個月)基金經理收入排名出爐。萬得基金經理指數數據顯示,2021年初至今(截至2021年11月30日),偏股型基金經理1477只,平均收益10.7%,跑贏滬深300(-7.05%)。其中,1160位基金經理取得正收益,占比78.53%。
年初以來,基金經理收益最高為105.24%,最低為-22.38%,收益率差異較大。
從TOP10的基金經理來看,崔小龍收益最高,年初至今已經做到了105.24%的收益。他管理5只基金共計233.75億元,是目前唯一一位收益翻倍的基金經理。
其餘9位基金經理均取得了較高收益,約75%-86%,管理基金規模最小的是舒金偉,僅為23.71億元。
分析基金經理的持倉看,崔宸龍領跑,2021年因其「ALL IN新能源」獲得較高收益而被市場數熟知。根據基金經理的倉位分析,崔一馬當先。2021年,他因「ALL IN新能源」高收益而被市場熟知。
崔管理的前海開源新經濟A、前海開源公用事業等5只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率分別為122.55%、117.67%,是2021年僅有的兩只基金。
翻看這兩只翻倍基持倉,以新能源權重股為主,重倉光伏、鋰電池產業鏈以及電力股。看這兩個雙基持倉,新能源權重股為主,光伏、鋰電池產業鏈、電力股為重倉。
根據前海開源新經濟A基金(規模63.08億元)的持倉情況,崔小龍2020年重倉億緯鋰能,2021年該股漲幅超過75%;
根據2021年的調倉記錄,崔在二季度對整體持倉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變更了前四位持倉,重點配置鋰電池產業鏈和儲能。前四名的位置,即億緯鋰能、法拉電子、比亞迪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分別收漲超過75%、140%、57%和91%。
基金前10大個股中,法拉電子、東方日盛、中科電氣的倉位均在個股前10大股東之列。
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規模166.29億元)持倉看,除了重倉A股新能源龍頭,也分倉布局了新能源港股。再看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規模166.29億元)的持倉情況,除了a股新能源龍頭重倉外,新能源港股也是分倉布局。
在調倉的時候,港股市場的綠色電力股在二季度開始大規模建倉,其中華潤電力、比亞迪、華能國際、中廣核新能源、新天綠色電力均在三季度貢獻了較高的漲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崔宸龍的「獨門股」東方日升(300118.SZ)在四季度表現強勁。目前崔宸龍管理的兩只基金,分列東方日升第三、第四大流通股東。截至11月30日,東方日升股價四季度以來的累計漲幅約80%。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崔的「獨門股」東方日盛(300118。SZ)第四季度表現強勁。目前,崔管理的兩只基金分別是東方日盛的第三和第四大流通股東。截至11月30日,東方日盛四季度以來股價漲幅約80%。
綜合持倉分析看,崔宸龍全面擁抱光伏、鋰電池龍頭,2021年新能源持續火熱大漲是其取得高收益的制勝法寶。綜合倉位分析,崔全面擁抱光伏、鋰電池龍頭地位,2021年新能源持續火熱崛起是做到高收益的法寶。
崔表示,他一直看好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上任基金經理後,立即開始調倉,將大部分倉位轉移到新能源板塊。選對了方向,相當於事半功倍。
需要注意的是,像崔這種單純賭在賽道上的基金經理,業績能否持續跑出,還需要持續觀察。此外,他是一位入職僅一年多的新基金經理。他被雇用了一小段時間。他能否像守舊派基金經理一樣經受住牛熊周期的洗禮,還需要邊走邊看。
02.明星基金經理還好嗎?
一般來說,在資產管理行業,「噸位決定地位」。目前頭部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越來越大,百億基金經理的數量與日俱增。根據管理規模排名,截至今年11月底,管理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基金經理有9家,管理規模合計7071億元。其中,資深明星基金經理有劉歌玲、蓋蘭、劉艷春、張坤等。赫然在列,張坤穩坐寶座。
不過,在今年市場大振蕩,結構性行情明顯的背景下,「大塊頭」基金的業績明顯不如規模較小、風格靈活的基金。統計後發現,9位管理規模超500億的基金經理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0.2%,且5位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經理平均收益率僅為3.6%。明星基金經理們的表現不免令人失望。但在今年市場震蕩、結構性行情明顯的背景下,「大」基金的表現明顯不如規模較小、靈活的基金。統計後發現,今年管理規模超過500億的9只基金經理平均收益率為-0.2%,5只正收益的基金經理平均收益率僅為3.6%。明星基金經理的表現難免令人失望。
張坤:時代不景氣但風格不變。
易方達張坤以管理4只基金規模1057.48億元位居行業第一,管理規模較二季度末減少約287.3億元。整體來看,今年1-3季度,張坤管理規模分別為1331.09億元、1344.78億元、1057.48億元。
張坤管理的QDII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今年以來跌幅超過11%,在同類中排名1392/1534,幾乎墊底。這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報告了「踩雷」在線教育。經過二、三季度的倉位調整,前十大重倉股仍以日常消費(多為白酒)和金融為主。該基金三季報顯示,張坤減持了瀘州老窖、茅台、洋河股份,增持了乳業龍頭五糧液、伊利股份。總體來說,他還是看好消費股。
隨著近期消費板塊逐步回暖,該基金跌幅也有所收窄。此外,易方達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和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也表現不佳,今年以來的收益分別為-27%和-8.62%。其中易方達亞洲精選並新增了銀行股,如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等,騰訊控股、美團等其他中概股也在列。而易方達的優質企業持有白酒和銀行混合三年。
但從拉長周期來看,雖然張坤近一年的收益率為負,但近兩年和三年的收益率分別高達67.32%和142.69%。
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隨時可能從神壇上跌落。面對「你唱完我就上台」的行情,既有投資人表示「脫粉」,也有投資人認為張坤的長期表現已經證明了他的優秀,「我們現在應該給他更多的機會」。
劉艷春:繼續賭「喝酒吃藥」的市場
另一位「大神」基金經理——景順長城基金的劉艷春,今年一季度基金管理規模突破千億,成為繼張坤之後又一位千億股票型基金經理。不過,截至三季報末,劉艷春的管理規模也有所下降,從二季度末的1163.01億元降至1029.15億元。
目前劉艷春分管的6個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景順長城混合增長和景順長城混合增長大幅縮水,最新規模較二季度分別減少41.31億元和39.66億元。對於基金規模的縮水,有研究員表示與其相關產品年內表現不佳有關。
翻看基金三季報發現,景順長城優秀成長的混合布局以日用消費和醫藥為主,前十大重倉股包括貴州茅台、中國鐘勉、邁瑞醫療和五糧液。景順長城新出的混合倉位也差不多,前三大重倉股分別是瀘州老窖股份、貴州茅台和中國鮑忠。
在過去兩年中,劉艷春管理的基金在同類業績排名中位居前列。但在今年a股風格的快速切換中,他繼續豪賭「喝酒吃藥」行情。他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過去三個月和一個月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4.99%、5.53%和-0.09%。
格倫:多軌出擊,投資能力待考驗。
緊隨其後的是「醫學女神」葛蘭。截至三季度末,葛蘭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增加121.47億元,至970.01億元,逼近「千億」大關。詳細分析旗下五只基金,規模增長主要來自其代表作——中歐醫療健康和中歐醫療創新,分別增長129.42億元和21.78億元。
但從業績來看,雖然她管理的中歐明瑞新起點今年以來回報率超過22%,在同類中排名308/1534,但其他四只產品收益相對一般。明銳新起點聚焦「科技+醫藥+消費」三大賽道。除了醫藥細分領域的領先賽道,格蘭還在新能源、半導體、食品飲料行業重倉。但該基金回撤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今年最大回撤28.2%。
格蘭特的代表基金中歐醫療健康是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今年以來,在醫藥板塊回調的背景下,該基金收益率為-0.46%。與趙蓓相比,基金業績一般,因為其管理的基金規模大,大盤股高位調整,小盤個別牛股貢獻有限。
格倫三季度十大重倉股:權重股第一藥明康德,還持有愛爾眼科、凱萊英、通策醫療、美迪信、志飛生物、邁瑞醫療等熱門醫藥股,其中凱萊英最近三個月反彈45.46%,收益較高。
劉格菘:擁抱科技賽道,扭虧為盈劉崧:擁抱科技軌道,扭虧為盈。
廣發旗下基金劉格力偏愛科技行業。基金管理規模已從二季度末的821.32億元降至776.75億元,旗下6只基金近期做到了資金回籠。然而,由於科技股的波動性,其管理的小型股CGB今年的漲幅已經回落了26%以上。但該基金自10月份以來上漲了7.26%,一改前三季度的跌勢。截至12月1日,-宋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的平均回報率為5.31%。
三季度重倉股:宋重倉隆基、億緯鋰能、陽光電源等熱門光伏電池股,其中億緯鋰能最近三個月上漲55.12%,對營收貢獻較大。
03.你怎麼看待2022年?
明年你看好哪些行業方向?
許多基金經理繼續看好新能源投資機會,重點關注科技和消費領域:
基金李銀花小星:展望2022年,隨著疫情逐漸接近尾聲,穩增長、促消費的措施陸續推出,強制消費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接下來的一年逐漸樂觀。對2022年的判斷是消費優於科技。
嘉實基金:明年消費股可能會有比較大的結構性行情,尤其是強制消費,可能會有一波主漲。消費行業有望進入需求邊際改善、業績重回上行通道的新環境。
越基金趙小燕:未來2-3個季度仍處於碳減排鏈條中的市場主線或增長板塊。消費、醫藥等核心資產估值壓力充分釋放後,一些有「護城河」的優質公司也是抄底的方向。
南方基金:我看好兩個方向:一是基本面快速增長且符合時代要求的新興成長股,關注碳中和相關行業;二是具有安全邊際的穩定優質股票的估值,包括醫藥、消費等優質細分龍頭。
廣發基金吳:新能源革命帶來歷史性投資機會,更看好新能源板塊的市場表現。
保誠證券孫:明年我們將更加關注新能源和芯片,同時關注中遊製造業。
楊、長城、景順:今年的瘋狂輪動對大型基金經理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倉位也受到風格的影響和衝擊。投資時不時會面臨一種「四面楚歌」的狀態,它會堅持自己。只有緊盯行業趨勢,準確抓住企業基本面的錨,才能在風浪面前站穩腳跟。
擁抱代表未來趨勢的新興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保證投資過程不會被估值吃回,才能賺到利潤增長的錢。中國的崛起離不開科技的崛起,a股未來大概率會這樣解讀。
後市如何布局和持倉?
基金經理表達了「追求大規模產業趨勢來投資」的布局邏輯,在高景氣板塊繼續加倉:
嘉實基金姚志鵬: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大尺度時代的產業趨勢來做投資。看好能源持續轉型下產業鏈優質企業的投資機會。
農交所基金趙偉:未來整體投資布局中,我們會更加關注「增量」方向:一個是技術進步帶來的需求提升方向,包括新能源、5G應用等;另一個是在「國內大周期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周期相互促進」的設定下,國內替代和補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空發動機和半導體為主體的高端製造業。
保德信孫:關於後市的布局和脈絡,首先要尋找未來景氣度較好、產業結構較好的標的,同時也要關注估值相對較低的中遊製造業板塊。
金鷹基金楊剛:從投資布局來看,建議在關注新能源科技領域的同時,追加資金配置大眾消費品,達到均衡配置的目的。
本文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發布內容引用自持品牌機構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請投資者獨立判斷和決策。
更多信息請下載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