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日本經濟為什麼持續低迷?

來源:環球網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日本經濟一直低迷,復蘇乏力。2021年10月,岸田文雄上台後,提出「新資本主義」,加大經濟刺激力度,堅持寬鬆貨幣政策。但是日本經濟又受了新傷,整體情況並沒有好轉。

一是GDP增速不及預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1年日本GDP將增長1.7%,在平均增速為5.2%的發達國家中接近墊底。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彈、烏克蘭危機和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影響,日本經濟繼續低速增長,一、二季度GDP僅環比增長0.0%和0.5%。日本央行將2022財年GDP預期從2.9%下調至2.4%,預計2023財年將增長2.0%。IMF還將2022年GDP增長預期從2.4%下調至1.7%,並預測2027年日本實際GDP增速將降至0.5%以下。

第二,日元歷史性貶值。今年以來,日元匯率連續下跌,一度跌破1美元兌150日元關口,創下32年來新低。人均年收入縮水到3萬美元。對於國外高端人才和廉價勞力力來說,赴日工作的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的風險增加。隨著進口價格飆升和日本企業經營成本上升,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面臨破產。日元貶值也加劇了資本外流,日經平均指數下跌23%,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

第三,貿易形勢繼續惡化。日元貶值和商品價格飆升導致日本貿易條件惡化。2022年第三季度,內需對日本GDP增長的貢獻為0.4%,外需貢獻為-0.7%。截至2022年10月,日元貶值已導致日本連續1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2022年1-10月,日本貿易逆差同比增長9783.2%。可以說,貿易形勢的惡化拖累了日本的經濟復蘇。

第四,通脹壓力攀升。受烏克蘭危機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和全球通脹壓力急劇上升的影響,日本國內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國民財富大幅縮水。今年4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6%,7年來首次突破2%,10月同比上漲3.6%,成為1982年以來的最高值。日本央行將2022財年通脹預期從1.9%上調至2.3%,預計2023財年將回落至1.4%。預計摩根大通的通脹率在2022年底前將維持在2%左右。

那麼,日本經濟復蘇乏力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低齡化的兒童老齡化越來越嚴重。2021年,日本出生人口為81.16萬人,比2012年減少近22.6萬人,跌破歷史紀錄。整體人口下降導致老齡化程度加深。2021年,日本65歲及以上人口為3626萬人,占總人口的29%。年輕一代的老齡化和人口的減少都導致了日本經濟勞力力供給的嚴重不足和勞力生產率增長的放緩。

董:日本經濟為什麼持續低迷?

少子老齡化帶來的是政府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嚴峻。日本政府用於支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費用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不斷增大。為維持收支平衡,政府不得不發債融資,導致日本政府債務總量不斷攀升。截至今年3月末,政府債務總額達1241.3萬億日元,人均承擔990萬日元債務,連續六年創下歷史新高,跟40年前相比,國債規模擴大10倍以上。目前日本債務總額為本國GDP的2.5倍,居主要發達經濟體首位。兒童老齡化帶來了日益嚴重的政府收支矛盾。日本政府在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為了維持收支平衡,政府不得不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導致日本政府債務總額不斷攀升。到今年3月底,政府債務總額已達1241.3萬億日元,人均債務990萬日元,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與40年前相比,國債規模增長了10多倍。目前,日本的債務總額是其GDP的2.5倍,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排名第一。

董:日本經濟為什麼持續低迷?

同時,日本經濟存在突出的結構性痼疾。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從政府和銀行「吸血」的「僵屍企業」急劇增加。為防止大量呆帳、壞帳出現,銀行持續放貸給「僵屍企業」,阻礙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2008年金融危機後,日本採取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和負利率政策,導致企業優勝劣汰速度減緩,產業結構調整步幅放慢,資源配置僵化,消費與需求、就業與薪水增長等難以構成良性循環。疫情暴發後,政府為企業提供大規模財政支持,一方面令企業破產率保持低水平,同時在「無利息無擔保」融資制度下,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不經審查獲得貸款,導致「僵屍企業」大幅增加。同時,日本經濟存在突出的結構性痼疾。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從政府和銀行吸血的「僵屍企業」數量劇增。銀行為了防止大量壞帳和壞帳,繼續向「僵屍企業」放貸,阻礙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2008年金融危機後,日本採取無限量化寬鬆和負利率政策,導致優勝劣汰放緩,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資源配置剛性,消費與需求、就業與薪水增長難以形成良性循環。疫情爆發後,政府向企業提供了大規模的資金支持。一方面,它保持了企業的低破產率;另一方面,在「無息無擔保」的融資體制下,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以不經審查獲得貸款,導致「僵屍企業」大幅增加。

雖然日本經濟持續萎靡,但其經濟和科技實力不容小覷。日本繼續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連續28年是世界第一大債權國,外匯儲備1.39萬億美元。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能耗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金屬等諸多領域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在全球100強創新機構中,日本占據32席,僅次於美國。總的來說,依靠強大的科研能力、深厚的工業基礎和製造業的技術積累,日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世界經濟大國和科技強國。

(國際問題學者董)據

推薦閱讀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