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13部超讚的高分紀錄片,基本上都很適合合家歡。這段時間不得不宅家,精神不能枯竭,刷起來!
01 河西走廊
2016年/豆瓣評分:9.7
如果之前玩過喵媽推薦的「絲綢之路」桌遊,那就更會覺得這部紀錄片很有看頭。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主要幹道,從張騫出使西域開始,從跨越漢代到新中國的數千年經歷串起了中國西部的歷史和地理。
個人覺得,8歲以上的小朋友就可以看。我比較建議大家和娃一起看完後,嘗試讓孩子從人物線、歷史線和地理線上做做思維導圖,或是重新梳理一遍脈絡。
至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體味這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涼,真的會有想去甘肅把河西四郡走一遍的衝動。
沒事,我們現在先腦補。
一集20幾分鐘,很適合小朋友。所有的場景,包括禮儀、服裝、道具都具有極高的真實度還原,台詞也非常讚。
值得一提的還有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河西走廊之夢》,出自雅尼,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位新世紀音樂大師。用了古老又頗具亞洲西部風情的杜讀管吹奏,恢弘又悠揚。
我看到網上有人說,看了《河西走廊》,歷史輕鬆提高20分。哈哈,不管是不是真的,譬如不如看看唄,哈哈~
02 美麗中國
2008年/豆瓣評分:9.3
雖然是一部2008年的片子,但我還是非常建議大家看看它。可能會在里面看到一個這是由CCTV和BBC共同攝制的關於中國自然風光的紀錄片。講述了50多個國家級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和30多個民族生活故事。
全片有6集,每集近1小時,我建議一集分兩次看,保護視力。有些畫面真的是拍得太美了,黑夜里飛過的蝙蝠激起的水花,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是驚艷。
最有意義的整部紀錄片有一種再不記錄下來就怕它們消失的感覺,處處都在警示大家熱愛自然。從極北的赫哲人的生活,到雲南的亞洲象,從中華民族標誌性的長城,到西南邊陲的苗族村寨……片中80%的畫面都是自然取景,這恐怕也是我們難得一見的中國。
03 大明宮
2009年/豆瓣評分:9.1
去年秋天我去西安時特意去了一趟大明宮遺址,當地的朋友就建議我看看這部紀錄片。
號稱千宮之宮的大明宮,作為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曾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即便是今天走在它的遺址上,也是萬分震撼,毫不誇張地說,有流淚的衝動。
《大明宮》有6集,每集半小時,很適合孩子看。這部紀錄片以這一空前絕後的宮殿自建造、輝煌到毀棄的全過程,講述了整個大唐300多年由盛至衰的歷史。雖然大明宮不在了,但數字影像技術卻復原了一座雄偉的宮殿,拍得蠻壯闊蒼涼。
對學生來說,最大值得一看的原因是,這部紀錄片的脈絡和思想是和課本一模一樣的,非常適合學習唐朝歷史。
04 千古風流人物
第一季2021年、第二季2022年
/豆瓣評分:8.7
這部我覺得7歲以上可以看了。第1季26集,包括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辛棄疾、曹植、柳永;第2季目前有12集,包括白居易、陶淵明、陸遊和李煜。每集25分鐘,時長剛剛好。
4K拍攝,還利用了不少手繪動畫、三維特效等。很多小朋友就熟悉的古詩,背景到底是什麼?詩人又經過了怎樣的人生?比如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因為他陷入兒女情長嗎?其實不是,他的一生都很難……
最吸引我的,是這部紀錄片跟隨主人公的人生軌跡,拍攝了不少他們曾經走過的諸多重要地點,很多鏡頭和意境真的很美,隨便截圖都是壁紙那種。
我覺得大家倒是可以探索一個思路:下次帶上屁孩去旅行時,完全可以設計一條李白線、杜甫線等等,一路追索下來可不就是實地走一部中國文學史?
05 地球脈動
第一季2006年、第二季2016年
/豆瓣評分:9.8
豆瓣9.8,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滿分的神作!這是BBC《藍色星球》攝影團隊的另一部難以超越的神作。
第一季11集,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展現了無數絕美身姿的生物。
第二季6集,分為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城市。
小朋友們應該會非常喜歡看。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獵食;企鵝、北極熊、海豹等生物在冰原上相互依存;就連火山口高溫環境下也有生物在生活……在地球各地的壯觀美景中,這些難得一見的鏡頭,讓人感受到大自然中渺小卻偉大的生命光輝,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閃耀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美好又勵志,特別建議這個時間階段的孩子們一看!
對了,英文也非常純正,速度也還可以,練聽力絕佳!
06 南太平洋
2016年/豆瓣評分:9.7
很多人喜歡這部紀錄片是因為旁白是卷福性感的聲音,哈哈。喵媽倒是覺得,適合給娃刷聽力!
6集,每集1小時。這部真的是相當相當好看,畢竟光聽名字,眼前就能展現出無邊無際的藍色。
烏燕鷗能夠在空中連續飛行四年;蜘蛛可以憑借高空急流飛到另一個島,穿越太平洋;有些魚會吃珊瑚,糞便變成海沙,使島嶼增長;海底火山可創造出新的島嶼;南太平洋南部海水表面沒有浮遊生物、沒有魚……這些冷知識都在無盡的美麗景色中徐徐展開。
但是,任何一片絕美的大海都有可能是個脆弱的天堂,最後一集會講怎麼維護海洋及其野生動物。喵媽的建議是,讓孩子們把這些素材好好記錄下來,寫作文的時候絕對好用!
另外不能錯過的是,每集之後都有一個拍攝背後的故事——在水下拍10米巨浪的形成、拍鹹水食人鱷魚在荒無人煙的湖邊潛伏、追尋極稀少的白肚子樹袋熊……成就一部偉大的紀錄片,也是相當不易的!
07 宇宙的奇跡
2011年/豆瓣評分:9.6
喜歡探索宇宙的小屁孩們很適合看這部,一共4集,每集1小時。
Brian Cox是一位粒子物理學家,曼徹斯特大學高能物理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也是瑞士歐洲核物理研究組織(CERN)之大型強子對撞器(LHC)的六大實驗參與者之一。
由這位教授(撰稿、主持都是他!)帶領大家一起去欣賞地球上罕見的美景,並講述背後隱藏的宇宙秘密,重新探索世界,感受心靈的碰撞,一定會有一種全新的認識!
08 動物打工仔
2021年/豆瓣評分:無
這是一部2022年剛剛引進國內的西班牙紀錄片,所以豆瓣上還沒有評分,但愛奇藝的VIP上已經可以看了。保證是孩子們都喜歡看的,非常有趣!個人覺得3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看了!
一共8集,每集只有26分鐘,非常適合小朋友。這幾天上海的 大家都在說想念自己的「工位」,哈哈哈,其實所有的動物都無法擺脫工作的束縛。在《動物打工仔》中,每個物種都需要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
一生要強的褐狐猴媽媽可不希望自己孩子的未來輸在起跑線上,小猴寶寶出生不久,媽媽就帶著它們出去體驗「人間疾苦」了。
黑背豺則是「江湖大盜」,它總是假裝優雅地路過食物所在地,然後快速搶跑其他動物辛辛苦苦捕獲到的獵物,其它動物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
大自然的建築師、采集師、音樂家、園丁……從單人作戰到團隊協作,動物的「打工」真的是非常有趣了。
09 荒野求生:歐巴馬特輯
2015年/豆瓣評分:8.3
貝爺的荒野求生人人都知道,但這個請來了歐巴馬的特輯真是很開眼界哎!荒野求生有史以來最大牌的嘉賓!嗯,怎麼說呢,上任何節目都是最大嘉賓了吧,哈哈。
《荒野求生》應該是做了4季全明星特輯,68歲的印度總理莫迪也參加過。
不過不要指望看到歐巴馬能做多少驚人的挑戰,畢竟是前總統嘛,看看就好。吃北極熊吃剩的三文魚大概就是極限了。
兩人到訪了美國最大的冰川平原——阿拉斯加州的哈汀冰原公園。
在談信仰那段挺感人,包括歐巴馬如何教導女兒,做一個對別人有用並善良的人。
10 南北小吃
2021年/豆瓣評分:無
吃貨喵媽怎麼能錯過這種紀錄片呢!尤其現在「忍饑挨餓」,不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時候,全靠看好吃的來腦補啦!
6集,每集25分鐘,也是很適合小朋友的長度。不管是旁白文案,還是拍攝首發,都很有《舌尖上的中國》的風格,像是一個小吃版。
比如,做一瓶黃豆醬,需要49天豆子發酵的等待,對於美食的尊重和等待,也是我們人類的生活一部分。小小顆粒的黃豆,汲取大山的滋養。四四方方的豆腐,蘊藏著堅守與傳承……聰明的人類總是會就地取材,化出一道道風味小吃。
還有還有,整部片中都有我現在最想念的人間煙火氣!
11 老廣的味道
第一季2016年—第七季2022年
/豆瓣評分:8.4
又是一部殘忍的「放毒片」,好羨慕各位老廣們!一共拍了七季了,每集都是講述老廣記憶深處的美食,講博大的粵菜以及背後的人物故事。
隨便放一些菜名給大家看看:汕尾紅海灣-麻魚、清遠筆架山-清遠雞、惠州羅浮山-盆菜宴、番禺-雙皮奶……
好了好了,不能說了,全是口水!
12 中國老師來了
2015年/豆瓣評分:7.6
這部片子的直譯叫《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豆瓣上用的是這個名,而愛奇藝上用的《中國老師來了》更有趣活潑。更有那麼一點小時候在學校大喊「老師來啦老師來啦」的畫面感。
前幾年這部紀錄片還曾引起過現象級的討論。BBC邀請了5名中國中學老師到英國漢普郡一所頂級中學,接管了一個由50名學生組成的9年級的班。
這些學生在四個星期的時間里,要穿統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點到校,在校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吃飯休息時間。每周還要舉行一次升中國國旗的儀式。
課堂上以記筆記為主,還要參加集體練習。學生們還要負責打掃教室等。
一個月的「中國式教學」中,中國老師明顯「水土不服」,英國學生讓他們抓狂;而英國學生也無法適應高強度教學,被中國老師訓哭。
我覺得這部紀錄片並不能做一個全面的反映,畢竟每個學校的生源就不同,但它的意義可能在於中英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嘗試性對比,其實無所謂優劣,而在於不同社會下的適應性。當然,很建議老母親老父 大家看看,也許能為孩子的未來選擇找到一些新思路。
13 億萬富翁的有錢人生
2018年/豆瓣評分:無
看過的人大概太少了,豆瓣上沒有看到評分(豆瓣譯名比較準確《億萬富豪的奇幻樂園》)。喵媽自己倒是真充滿好奇甚至窺探欲地想看看有錢人的生活,哈哈。
參演過《神探夏洛克》的美女明星亞斯明·阿克拉姆拜訪了紐約、漢普頓斯、蔚藍海岸、馬略卡島、伊維薩島、杜拜和洛杉磯,在當地走進了超級富豪的私人遊樂場所……
這些地方我竟然去過好幾個,當然沒去過有錢人的家里,哈哈。並不是多麼有意義的一部紀錄片,但看美景,看有趣……嗯,我膨脹了!
在這個連家門都出不了的4月,假裝在哪里、假裝我是誰……哈哈,不都可以麼?